“十四五”開局之年,中國民航市場在複蘇中重塑城市新格局。
日前,CADAS(民航資源網旗下的民航資料分析系統)釋出了《2021中國民航年度統計報告——機場排名》,粗略統計出2021年各大機場旅客吞吐量排名。

《統計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内地248個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9.07億人次,比2020年增長了5.9%,恢複到了2019年的67.1%。盡管大環境欠佳,但城市競速的步伐絲毫沒有停歇:
城市機場流量三強隊形被打破。随着成都天府機場正式通航,成都取代廣州首次跻身全國第三。自此,城市機場流量三強皆為“雙機場”城市。
排名10到20位的梯隊競争更為白熱化。長沙代替鄭州跻身全國前十、中部之首;武漢強勁複蘇,跨越十個位次來到第11位;烏魯木齊前進7個位次,跻身第16位;廈門則退步7個位次,險守第20位。
青島地處中日韓中心地帶,青島機場則是面向日韓的重要門戶。在海外疫情肆虐、國際旅客數量大幅減少的不利形勢下,能保住旅客吞吐量第18位、貨郵吞吐量第14位的名次,已屬不易。
機場是最為重要的“流量入口”,大流量意味着實實在在的人氣、商機和活力。在目前加快建構“雙循環”格局的背景下,流量更是觀察一座城市雙循環暢通程度的重要名額。放眼國内,各城市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強勢參與新一輪競争。青島也在積極行動,搶抓機遇,醞釀突破。
去年8月,青島膠東國際機場完成轉場投運。作為山東首個民航最高等級4F級機場,與4E級的流亭機場相比,軟硬體設施實作了疊代更新。假以時日,随着産能的釋放,和對腹地的開拓,這座新機場必将對青島的城市格局、開放發展、能級提升等産生深遠而重大的影響。
從城市角度來看,青島肩負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打造以樞紐機場為骨幹的現代化機場群等一系列國之重任。而在剛剛釋出的《“十四五”民用航空發展規劃》(簡稱《規劃》)中,青島也被多次提及。
這是責任更是機遇。青島要抓住機遇,找準突破口集中發力,完成從區域樞紐向國際樞紐的轉變,在新一輪城市競争中赢得主動。
01 機場流量格局重塑,成都跻身前三
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對航空業的沖擊仍存,但相對2020年,航空業正逐漸轉暖,國内機場吞吐量排行榜不乏亮點。
旅客吞吐量位居前十的機場,分别是廣州白雲、成都雙流、深圳寶安、重慶江北、上海虹橋、北京首都、昆明長水、上海浦東、西安鹹陽、杭州蕭山。
這一陣容與2020年保持一緻,隻是排名略有變動:實作6.4%增速的上海虹橋反超了北京首都和昆明長水,從第七升至第五;實作5.5%增幅的上海浦東反超了西安鹹陽,從第九升至第八。
此外,廣州白雲機場雖然繼續蟬聯全國第一,旅客吞吐量約4023.1萬人次,但同比下降8.1%,領先第二名成都雙流機場僅不足10萬人次。2020年,廣州白雲機場曾領先成都雙流機場超300萬人次。這一變化與去年五六月份廣州遭受了一波疫情有關。
當下,城市機場流量的新格局正在重塑。
若以城市為機關,擁有雙國際機場的上海、北京和成都穩居前三,廣州、深圳、重慶、昆明、西安、杭州、長沙分列第四至第十名。其中上海、北京兩大機場旅客吞吐量分别超過6000萬人次和5000萬人次,成都、廣州旅客吞吐量在4000萬人次量級,深圳、重慶、昆明、西安在3000萬人次量級。
成都的表現最搶眼。早在2019年,成都隻有一個雙流機場,旅客吞吐量位居全國第四。到了2020年,成都雙流機場躍居全國第二。2021年6月27日,天府國際機場正式通航,成都成為内地第三座擁有雙國際機場的城市。通航半年的天府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434萬人次,排在全國第47位,加上雙流機場的4014萬人次,成都兩大機場共完成旅客吞吐量4448萬人次,反超廣州跻身全國第三。
盡管天府機場分流了雙流機場一部分客流量,但雙流機場的位次沒有下滑,兩大機場的總流量也實作了增長,成都成了妥妥的大赢家,展現出這座城市強大的内生動力。
前十陣營的另一大變化來自鄭州和長沙。鄭州受暴雨和疫情雙重影響,未能保住全國前十、中部第一的寶座,被長沙取而代之。
這是長沙機場時隔四年後再度位居中部之首。過去十年裡,鄭州、長沙、武漢三大中部省會城市的機場旅客吞吐量競争十分激烈。2016年之前,三城的排名基本是長沙、武漢和鄭州,2017-2020年變成鄭州、長沙和武漢,2021年再度變成了長沙、武漢和鄭州。目前看,它們的旅客吞吐量相差不大,未來角逐依然激烈。
02 新機場給力,青島穩住了
青島的表現中規中矩。
2020年,青島流亭機場旅客吞吐量為1456.2萬人次、貨郵吞吐量20.7萬噸,分别居全國第19和14位。
2021年,青島機場的旅客吞吐量為1602.8萬人次,單機場排名全國第20位,下滑一位;貨郵吞吐量23.8萬噸,全國排名第14位。
在排名上,青島基本保住了原有的位置。就目前這種形勢下,青島能拿到這樣的成績,已經不易。
過去兩年來,受疫情影響,國際航班量銳減,國際旅客占比大的機場,受影響程度也大,如北京的首都機場、上海的浦東機場等。2019年,青島流亭機場國際旅客量達到413萬人次,全國排名第8位。疫情爆發對青島機場的影響可想而知。
透視這一來之不易的成績,還可以發現一些趨勢性向好的迹象。
青島機場的旅客吞吐量比2020年上漲10.1%,增幅可觀。
即使2021年航空客運市場整體處于複蘇期,但在城市機場旅客吞吐量排名前20的陣營中,也隻有武漢、烏魯木齊、北京和天津4座城市的增速超過青島。正是這樣的增速,助力青島機場旅客吞吐量在全國城市排名中位列第18位,北方第5位。
青島貨郵吞吐量的增速更給力,比2020年增長14.9%。
2021年,航空貨運市場整體表現出彩。究其原因,在全球經濟、供應鍊遭受疫情影響的情況下,各大機場紛紛拓展國際貨運航線和“客改貨”航點,打造高效便捷的運輸通道,推動貨郵吞吐量跨上新台階。青島則在前期東京、芝加哥、列日3條全貨機航線的基礎上,于年内相繼開通營運至北美、歐洲、日韓及東南亞的全貨機和“客改貨”航班,國際貨運航點達到11個。
青島機場流量趨勢性向好的背後,除了一些共性因素外,機場轉場營運這一個性因素十分關鍵。
2021年8月12日,陪伴青島人長達39年的青島流亭機場正式關停,同時,青島膠東國際機場轉場投運。
轉場之前,受承載空間不足、設施裝置超負荷營運、空域資源緊張等多因素影響,青島機場面臨着兩大短闆:一是中轉樞紐功能不強,二是航空物流競争力較弱。
借勢轉場,膠東機場打破“硬體”瓶頸,加快補足短闆,培育新的競争力。
與4E級的流亭機場相比,4F級的膠東機場航站樓和飛行區規模擴大了4倍多,在功能和“硬體”設施上實作了疊代更新。從吞吐量來看,規劃到2025年,膠東機場可滿足旅客吞吐量35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50萬噸、飛機起降30萬架次的保障需求。
目前,新機場的效應正在逐漸顯現。
據青島機場集團透露,青島機場轉場以來,貨運中轉樞紐功能進一步釋放。2021年,青島機場含轉關貨在内的國際監管貨量首次突破10萬噸。其中,2021年10月、11月連續兩個月國際監管貨量突破萬噸,創出曆史最高水準。
不隻是航空貨運,客運吞吐量也日趨向好。膠東機場轉場首月,共完成旅客吞吐量98萬人次,航班起降9428架次;1月17日春運首日,膠東機場保障航班338架次,同比增加100%。預計整個春運期間(2022年1月17日至2022年2月25日),旅客吞吐量将達144萬,航班起降1.37萬架次。
03 找準定位,越飛越高
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
中國民用航空局、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聯合印發的《規劃》将民航“十四五”發展分為兩個階段。2021-2022年是恢複期和積蓄期,2023-2025年是增長期和釋放期。在當下的危中尋機,加快機場規劃建設步伐,成為不少城市搶奪機場流量的選擇:
《杭州市綜合交通發展“十四五”規劃》明确提出,打造亞太門戶空港樞紐,以“億人次、四跑道”配置推進蕭山國際機場改擴建,啟動杭州第二機場戰略規劃研究;
佛山市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全力推進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籌建工作,争取機場土方工程年内動工;
江蘇省交通運輸工作會議提出,2022年将“全力推進蘇州規劃建設民用運輸機場相關事宜”;
……
根據《規劃》,“十四五”時期運輸機場重點項目多達140個,包括續建項目34個、新開工項目39個、開展前期工作項目67個。
“十四五”也是青島再次“起飛”的視窗機遇期。
青島擁有獨特的區位優勢,處于關鍵的戰略“十字”中心位置。2021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賦予青島加快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的重任。
《山東省“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提出,打造以樞紐機場為骨幹的現代化機場群;支援青島機場打造國際樞紐機場;以青島機場為引領,打造“平安、綠色、智慧、人文”四型機場。
近日,國家釋出《“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對青島的定位是:綜合交通樞紐、國際門戶城市。
這一系列戰略定位,意味着青島機場的能級和流量将實作新跨越。
如何抓住機遇完成跨越?《規劃》中多次提及青島,亦為青島指出了發力方向。
《規劃》在“開拓對外開放新局面”的章節中提到,要服務國内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推動重點區域民航更深層次開放。其中包括,優化青島區域航空樞紐功能,支撐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建設。
青島既是内外循環的“雙節點”城市,又是國内東西、南北大循環的“雙節點”城市。膠東機場必然要為青島在新發展格局中凸顯“雙節點”價值提供重要“動力源”。
助力建設上合示範區就是“動力源”之一。上合示範區作為中國與上合組織國家開放交流的“重要視窗”,承載着國家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台的戰略重任。随着膠東機場通航,“海鐵”聯運更新為“海陸空鐵”聯運,與上合組織國家的雙邊、多邊貿易合作,将更便捷、更高效、更有活力;離岸貿易、保稅維修、海外倉等外貿新業态将不斷湧現;國際交往更加頻繁,人員交往更加密切,商旅文中心建設将進一步提速。
青島要以此為突破口、着力點,努力由區域樞紐機場向“世界一流、國内領先”的東北亞國際樞紐機場轉型,以更高的視野和層級服務上合示範區建設,在完成戰略重任同時,搶奪流量“升”機,實作青島乃至山東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的夢想。
作者|長亭 策劃|沈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