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洛陽人當年為什麼驕傲?

作者:河之畔

看有人說洛陽人因曆史有點驕傲,當年的洛陽人确實是有一點。但主要原因不是因古代的曆史,而是因為近代曆史的輝煌。十大廠礦及衆多企業院所落戶洛陽,讓洛陽成為一個重工業極其強大的城市,在北方論工業也是前幾名的城市。重工業企業當年工資待遇非常優厚,相較于鄭州這樣的以輕工業商業為主的城市,收入比他們高。即使相較于蘇州、杭州這些以輕工業為主的城市,洛陽人的收入也能高他們一些。

洛陽城市近半的各地外來人口,其中不乏技術與管理人才。多元化的文化碰撞,讓洛陽雖然身處内地,但眼界、觀念并不閉塞保守。廣州市場廣東人援建,是以廣州市場就成了洛陽當年的美食聚集地。上海市場上海人援建,上海市場就成了洛陽最時尚、人氣最旺的服裝市場。洛陽當年也能出洛漂隊和程琳這樣的大明星吸盡全國人的眼球。洛陽當年雖然是計劃經濟,但也與現今的的南方城市類似,衆多外來人口,讓洛陽這個城市充滿了活力。

洛陽人當年為什麼驕傲?

到今天,這些企業都已經不再輝煌,當年不管外來還是本地職工的家庭都已經融入到洛陽,但有些老洛陽人的子女卻不願再回到洛陽生活工作。不僅沒有引來外來企業,反而原有的有些院所也遠走他鄉。

今天,偶爾查了下洛陽有哪些合資外資企業,都是些港資合作的電廠、真正意義上像樣的的外資企業居然幾乎沒有。這些年引進的企業急得每年都在宣傳引進外資、企業上百億等等,現在看看除了銀隆這家像樣點,幾乎沒有一家像樣的。剛改開時,我們洛陽就有了港資的牡丹大酒店,幾十年過後,還是這樣。仿佛時光停滞了幾十年!

洛陽人當年為什麼驕傲?

現在看看洛陽再看看周邊,連襄陽當年這個在洛陽人眼裡比縣城好不了多少的地方,接連有大企業引入,GDP直追洛陽。作為一個因引進企業而發展起來的洛陽,居然幾十年很少有像樣的企業引入。

洛陽當年的輝煌,就在于引進大量企業,人員,多元文化對于保守的中原文化進行洗滌、碰撞,才有了當年的生機勃勃,獨樹一幟的城市文化。今天我們洛陽人局促于自己的城市,不僅很少吸引到各地精英,反而自己的子女有些都不願回到這個城市發展,低工資,缺乏高層次的工作崗位。已經成了城市的頑症。

洛陽人當年為什麼驕傲?

洛陽這個城市也很有特點,當年大企業都是部屬與地方管理是兩條線,地方管理還都是本地人,很多都是縣鄉上來的。是以老洛陽都知道一句俗語,“大幹N年,要把洛陽變成縣”。

作為一個非省會城市,鄭州吸血等因素确實存在,但不是洛陽發展不起來的借口。長三角、珠三角那麼多非省會城市發展的都不錯,最重要是在于自己努不努力。

洛陽的基礎建設這些年建設的不錯,地鐵也已經開通,由于悠久的曆史文化,洛陽在全國也有一定的知名度。洛陽的老底子還在,市民素質不錯,還有衆多科研院所,技術勞工,硬體在全國也算不錯。我們洛陽亟待改善的就是軟體,城市管理水準、法治環境、一定要改變保守、目光狹隘的縣鄉式管理,不僅要學習鄭州,還要更高标準的對标香港的管理。

洛陽已經錯失很多機會了,這麼好的條件,如果再這樣渾渾噩噩,将一個有活力、開放的洛陽沉淪為一個中西部普通閉塞的養老城市,那真是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