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28日電(記者張寒、樂文婉、王春燕)“先生您好,您的訓練時間結束了。祝您好運,虎年大吉!”聽到冰場廣播,金博洋戴上紅色口罩,結束了他在北京冬奧會競賽場館的第一次上冰訓練。

1月27日,金博洋在訓練中。新華社記者 馬甯 攝
27日,即将承辦花樣滑冰與短道速滑項目的首都體育館正式向北京冬奧會代表隊和媒體開放,中國隊的兩屆世錦賽季軍金博洋、“小花”朱易成為首批來此訓練的運動員。從記者目前拿到的官方訓練預約表來看,首體開館前兩天他倆都是唯二申請了訓練時段的花滑選手,雙人滑的隋文靜/韓聰、彭程/金楊和冰舞組合王詩玥/柳鑫宇的第一場上冰是31日的團體賽訓練。
對于中國花滑來說,關于農曆虎年的記憶是金色的。12年前的溫哥華冬奧會上,申雪/趙宏博為中國赢得首枚冬奧會花樣滑冰金牌,那是他們作為運動員參加的第四個冬奧會,也是中國花滑1980年首戰冬奧會後的第30個年頭。
時鐘再向前撥回12年。1998年的日本長野見證了天才少女陳露的化蝶重生,連續第二枚冬奧會銅牌讓冰壇記住了陳露,也讓世界重新認識中國花滑。也是在那屆冬奧會上,年輕的申雪/趙宏博為連續兩屆沒有獲得雙人滑資格的中國隊拿到第五名,書寫了中國雙人滑悄然崛起的序章。
又一個農曆虎年,老帥姚濱歸來、趙宏部落客抓雙人滑的中國花滑隊再次向冬奧獎台發起沖擊。
2021年11月6日,在意大利都靈舉行的2021-2022賽季花樣滑冰大獎賽意大利站雙人滑比賽中,中國選手隋文靜/韓聰奪得冠軍。新華社記者 金馬夢妮 攝
這份金色的期待裡,首先要跨越的是隋文靜/韓聰以0.43分的微弱劣勢錯失平昌冬奧會金牌的遺憾。本個冬奧周期,以隋文靜右腳應力性骨折被迫手術為開端,以韓聰的髋關節手術畫下休止符,繼而以更為昂揚的節奏向着2022推進。
2021年3月,隋文靜/韓聰在闊别賽場13個月後,上冰僅8周便在斯德哥爾摩世錦賽上摘銀;半年多之後,他們又帶着2016-2017賽季曾滑過的《憂愁河上的金橋》重返奧運賽季,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三次站上最高領獎台,包括首體冰面上進行的北京冬奧會測試賽暨花滑亞洲公開賽,以及加拿大、意大利兩站大獎賽。
2017年3月30日,隋文靜(右)/韓聰在芬蘭赫爾辛基舉行的2017年花樣滑冰世錦賽雙人滑比賽頒獎儀式上。新華社發(馬蒂凱甯攝)
這支曲子是他們2017年首次登上世錦賽最高領獎台時的自由滑曲目,舊曲新編,絲絲入扣地講述着傷病困擾下的“蔥桶”組合如何互相扶持、共同成長。
二人曾說,五年前編排這個曲目的初衷是因為隋文靜當時剛經曆傷病,韓聰成了幫助她從困頓中走出來的那座“橋”;這個周期,倆人都有了不同的傷病,互相成了彼此那座“橋”。
“這個橋不隻是搭在我們之間,也搭在我們和觀衆之間,與裁判之間,甚至是我們團隊的每一個人之間,”隋文靜說,“我們也希望這座橋搭在每一個人之間,給彼此溫暖。”
1月5日,中國花樣滑冰國家集訓隊在北京進行北京冬奧會前最後一次公開訓練,彭程(前右)/金楊在看視訊回放。新華社記者 彭子洋 攝
最新的雙人滑世界排名中,隋文靜/韓聰和另一對中國雙人滑奧運選手彭程/金楊分列第三和第五位,前五名的另外三個席位被包括世錦賽冠軍米什娜/加利亞莫夫在内的三對俄羅斯組合占據。2月4日即将拉開帷幕的冬奧會花滑比賽中,雙人滑的主旋律将是中俄兩隊之争。
平昌冬奧會第四名金博洋也在向着更高的目标進發。本賽季之初,他因為急性闌尾炎住院一段時間,外戰狀态略受影響;不過随着賽季的推進,他積極調整狀态,兩套節目也都設計了國際一流檔次的難度編排。冬奧賽場上的穩定輸出将是這名24歲男單選手能否實作自我超越的關鍵。
本屆冬奧會花滑賽場衆星雲集,單人滑項目有望迎來曆史性突破。
2021年12月26日,在日本埼玉舉行的全日花樣滑冰錦标賽男子單人滑比賽中,羽生結弦奪冠并獲得北京冬奧會男子單人滑資格。新華社記者 張笑宇 攝
羽生結弦能否實作三連冠吸引着全球冰迷的目光,而上個月在日本錦标賽奪冠的過程中,他挑戰訓練中已實作的阿克塞爾四周半未果,也給北京冬奧會埋下了伏筆。這個項目上,美國的三屆世錦賽男單冠軍陳巍将與過去一年飽受傷病困擾的羽生結弦展開正面對決,平昌冬奧會亞軍宇野昌磨、本賽季大獎賽兩度奪冠的鍵山優真也不可忽視。
女單方面,俄羅斯“套娃”将對冬奧獎台形成“圍剿”之勢。未滿16周歲的新冕歐錦賽冠軍卡米拉·瓦利耶娃手握現行規則下的三項得分紀錄,17歲的“跳躍仙女”亞曆山德拉·特魯索娃曾首度在國際滑聯賽事中完成勾手四周跳,現任世錦賽冠軍、“小千金”安娜·謝爾巴科娃則是首位完成勾手四周接後外點冰三周連跳、首位完成兩次勾手四周的女單選手。
冰舞方面,上屆冬奧銀牌得主帕帕達吉斯/西澤龍再次出征,雖然出于疫情安全考慮缺席了歐錦賽,但本賽季的強勁表現足以将這對法國組合送上北京冬奧會冠軍的最熱門榜單。
來源: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