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剛暴發時,德國聯邦經濟和能源部前部長阿爾特邁爾曾信誓旦旦地表示,德國将成為将歐洲及全球經濟從衰退中拉出來的火車頭。但現在來看,德國更像是歐洲經濟的落後者。
當地時間28日,德國聯邦統計局釋出的最新資料顯示,德國去年四季度國内生産總值(GDP)環比收縮0.7%(預期-0.3%)。
德國經濟失速,與隔壁法國經濟大幅增長形成鮮明對比。法國國家統計局同日釋出的資料顯示,該國去年四季度經濟環比增長0.7%。2021年是法國經濟自1969年以來增長最為強勁的一年。
上一次德國經濟增長明顯落後于歐洲鄰國,還是在20多年以前。這一次,是什麼讓德國從歐洲經濟火車頭變成了落後者?

供應瓶頸拖累經濟增長
德國貝倫貝格銀行(Berenberg Bank)經濟學家費德勒(Salomon Fiedler)表示,德國經濟之是以呈現疲軟态勢,是由于該國經濟結構以制造業為主,且具有外向型的特點,易受全球供應瓶頸影響。
德國聯邦統計局的資料顯示,制造業占該國GDP比重約為21%,遠高于主要發達國家,且自1995年以來保持穩定。
去年全年,全球上遊晶片産能持續趨緊,制約德國汽車等制造業的産能。市場研究機構Susquehanna Financial Group的資料顯示,去年12月晶片傳遞時間已升至25.8周,為該公司自2017年追蹤該資料以來的最長傳遞時間。其中,汽車所需的微控制單元(MCU)晶片短缺情況最為突出。
德國Ifo經濟研究所年底的調查亦顯示,近七成以上接受調查的企業抱怨原材料和中間材料采購存在瓶頸,近九成接受調查的汽車企業也表達了這一觀點。
德國聯邦統計局稱,受上述原因影響,德國制造業産值大幅下降。去年11月,德國工業産出仍比疫情前水準低 7%。相較而言,法國當月工業産出則僅比疫情前水準下降了5%,而意大利工業産出更是略有上升。2021年,德國汽車制造業的國内産量同比下降12%至310萬輛,比2019年的水準下降了50%以上。
德國安聯保險集團進階經濟學家烏特莫爾(Katharina Utermöhl)表示,德國的私人消費不夠強勁,這是影響德國經濟增長的另一因素。德國貿易協會的資料顯示,與2019年相比,在2021聖誕節期間,全德零售商的銷售額下降了37%。
德國工會聯盟的漢斯·伯克勒基金會經濟近日釋出的一項報告稱,雖然德國私人财富在歐洲總體排名第一,但貧富差距較大,這拖累了該國居民消費。目前德國有近五分之一的全職工作者的月薪收入不到該國平均月薪的三分之二,即2284歐元。
烏特莫爾還表示,群眾對消費持謹慎态度,還因為他們對經濟前景持悲觀态度。據德國市場研究機構捷孚凱的資料顯示,去年12月,德國消費者信心先行指數已下降至負1.6點。
2022年德國經濟能否複蘇
本周,國際貨币基金組織将2022年德國經濟增長預測由4.6%下調至3.8%,低于歐元區經濟增速。該機構稱,下調預測原因在于,供應瓶頸仍将阻礙德國經濟複蘇。
德國聯邦經濟和氣候保護部26日釋出的報告則認為,2022年德國國内生産總值(GDP)預計将增長3.6%。報告預計,德國經濟複蘇将在今年加速,勞動力市場将繼續改善,失業率将下降0.6個百分點至5.1%。
2022年,德國經濟将長期處于低迷狀态,還是将企暖複蘇?在這一問題上,近日接受英國媒體調查的經濟學家并未取得共識。經濟學家們稱,決定這一問題的關鍵在于,供應瓶頸将持續多久,這将決定下遊制造商能否獲得從半導體到锂電池等上遊材料。
市場研究機構IHS Markit的資料顯示,德國1月制造業報60.5,為去年9月以來的最高水準。該機構稱,這意味着德國工業正逐漸複蘇,供應鍊問題有初步緩解迹象。
與此同時,海運運費問題亦有緩解。截至26日,波羅的海幹散貨指數已下調至1296.00,是去年12月價格指數的近40%。
不過,德國工業聯合會負責人約阿希姆·朗 (Joachim Lang)表示,目前奧密克戎毒株在全球肆虐,恐将是未來影響全球供應鍊的因素,這将使歐洲、亞洲等地區的工廠再次關閉。
據德國疾控機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的資料顯示,截至27日,該國較前一日新增新冠确診病例20.3萬例,單日新增确診病例數首次突破20萬例。該國7天新冠感染率(每10萬人7天内新增确診病例數)升至1017.4,首次破千。
荷蘭國際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布熱斯基(Carsten Brzeski)則認為,一旦供應瓶頸緩解,疫情的隔離限制解除,德國經濟将進入快速複蘇通道。
“今年,德國聯邦政府計劃承擔近1000億歐元的淨新債務,同時 ‘恢複基金’中74億歐元分給德國的财政援助也将落地,這可能将德國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從衰退變為增長冠軍。”他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