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東航地服李昕蒙:在隔離中成長 在守“滬”中團圓

作者:中新網上海
東航地服李昕蒙:在隔離中成長 在守“滬”中團圓

東航地服李昕蒙:在隔離中成長 在守“滬”中團圓

東航地服李昕蒙:在隔離中成長 在守“滬”中團圓

中新網上海新聞1月28日電(殷立勤 李盛 殷瑩)1月28日,東航地面服務部員工李昕蒙帶隊進入新一輪“14+7+7”模式集中保障中高風險航班的運作工作,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今年的春節她将再次與團隊小夥伴共同度過。在完成春運航班保障任務後,她必須經曆14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7天居家健康觀察和7天日常健康監測。這意味着,直到元宵節過後的正月十九,她和小夥伴們才能回到自己家中。

此前的1月15日,李昕蒙剛剛結束自己上一輪“14+7+7”的考驗。參加工作5年來,這個29歲的女孩從剛參加工作時的愛出去走走逛逛,到新冠疫情發生以來習以為常的隔離狀态,已全然褪去初入職場的懵懂青澀,承擔起了肩頭應該擔負的職責與使命,實作了自己在職場上的成長與轉變。

“這是一份非常鍛煉人的工作,但我愛它”

出生于1993年的李昕蒙,在2017年碩士畢業後成為東航地面服務部浦東旅客服務中心的一名管培生。這是她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她夢想起航的地方。她與浦東機場的緣分始于此,而此時的她卻完全預料不到,三年之後,浦東機場将成為她日以繼夜奮鬥的“戰場”。

2020年,世紀疫情重創全球航空運輸市場,也對大陸的民航業造成嚴重打擊。資料顯示,2020年,大陸全民航旅客運輸量僅4.18億人次,瞬間倒退到2014年運輸水準;2021年也僅恢複到2019年同期70%不到。但在國内民航業曲折複蘇的過程中也不乏亮色。2020年,國家出台免除民航建設基金、纾困貸款等多項支援政策,幫助國内航司度過最艱難時刻;随着全球貨運需求爆發式增加,東航率先迅速變陣,在11架全貨機開足馬力的基礎上,改裝16架寬體客機、打造了中國民航最大的 “客改貨”寬體機隊,并投入24架“客裝貨”寬體機。中國東方航空旗下東航物流于2021年6月敲鐘上市,成為中國民航首家實作客運、貨運業務雙雙上市的航司。

“我們每批次工作的團隊一共是23人,有個周四,國際遠端航線進港比較多,相臨時間的3個航班一共有28名旅客申請輪椅服務,超過了我們即便留夜人員也進場支援所能保障的上限。是以我們那天就借助前後航班的時間差,以及旅客下客的時間差,來回進行輪椅旅客的服務,就像是完成了一場接力賽。最後除了部分留夜的人員,大家一起趕上22:50分的班車一起下班。也就是那天晚上,我才切切實實感受到一個團隊的力量有多大。”當問及疫情工作期間最難忘的一件事情時,李昕蒙回憶起了這件也許并不會被旅客們知曉的“小事”。

“守住‘第一道防線’、更好地服務旅客是我們的責任”

由于防疫要求,這兩年的航班保障過程中,地面服務人員和旅客之間并沒有過多的交流,即便這樣,李昕蒙還是能夠回憶起很多由旅客帶來的感動瞬間。每當航班抵達,李昕蒙和小夥伴們都會守護在旅客下機處,舉着牌子提示旅客“請提前準備好海外二維碼,請向前走....。。”。就是這再普通不過的一句中文提示,卻經常會收獲旅客的一句句“回國真好”“回家真好”與“謝謝”。每當此時,李昕蒙都會意識到,東航地面服務人員正是這些歸國遊子眼中最可親近的“同胞”與“家人”。

有一次國際進港航班有位母親單獨帶着嬰兒旅客出行,且随行行李較多,在海關流調時,因為海關碼填寫有誤,需要重新申請。因為寶寶一直在哭鬧,導緻母親無法專心填寫海關碼,手機也半天打不上字,于是李昕蒙就立即前來協助,一邊與海關溝通資訊不準确的條款,一邊與母親溝通詢問情況,協助申請海關碼。流調處的從業人員也做起了可愛的舞蹈動作,轉移寶寶的注意力,在大家的共同協助下,這位母親順利完成了資訊填報,成功申請了海關碼。李昕蒙還記得在她們離開前,那位母親特地喊住她們說:“謝謝你們,還好有你們。”那一刻的獲得感,就是對她的工作、她的堅守最好的禮物。

“雖然這兩年航班減少了,但我們東航員工隔離的時間卻創造了最長的紀錄。整個去年,防疫重點是‘外防輸入’,與别的行業相比,航空業防疫壓力更大;上海承擔了全國航空客運 1/3 的入境量,與别的航空公司相比,我們作為上海主基地航空公司的防疫壓力更大。我們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守艙門就是守國門’,堅持人、物、環境同防,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全年公司累計隔離超過 21 萬人次,其中最長隔離 293 天。我們還有 237 名境外同僚在堅守崗位。”李昕蒙的介紹為東航人兩年以來參與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全景揭開了小小一角。

上海口岸承擔全國30%國際客運業務和50%國際貨運業務,東航地面服務部承擔上海口岸國際客貨運60%業務。東航地面服務部積極協調機場相關機關共同優化防疫流程,做好涉外航班的消毒消殺工作,創新應用電動噴霧器實行集裝器六面消殺,2021全年共消殺各類航班7751架次,消殺各類貨物、行李10720.424噸。

守住‘第一道防線’是不可動搖之根本,更好地服務旅客的宗旨和目标也從來沒有被變更。2021年,東航地服務系統在公司範圍内推廣“行李運輸最佳實踐”落地,确定行李運輸7道工序,對各環節進行規範,制定完善作業标準,全年公司行李遲運率較2019年減少11.525個萬分點,行李服務品質得到顯著提升,在民航局公布的2021年6至12月行李投訴累計總量等關鍵名額實作三大航最優。

“見面機會少了,反而更加珍惜在一起的時光”

在隔離的環境中工作,結束工作後再進入一段漫長的隔離,這是一個追求自由的小姑娘心甘情願被束縛自由的半年。2021年8月13日起,按照民航局“四指定、四固定、兩集中”政策要求,東航地面服務部克服困難,率先在駐場機關中全面執行、實施“14+7+7”的閉環管理模式。全年,“兩集中”已投入10批6428人次員工從事國際業務保障工作,做到生産有序平穩,員工零感染。

作為浦東機場“兩集中”的其中一員,李昕蒙主要的工作内容是國際及地區高風險航班進港的保障。在此期間,她高度重複着單調又繁忙的航班保障工作——在國際航班落地後,開艙門、資料交接、旅客引導、行李消殺、旅客轉運。輪值14天期間,她必須保持24小時線上,有任何突發狀況都要第一時間響應。作為突擊隊長,李昕蒙還要時刻關心航班動态,更關心保障航班的每一位突擊隊員。每一個航班準備期間,她都會叮囑接機員做好防護,一個個仔細檢查防護裝備是否有破損、是否穿戴正确到位,航班結束是否消殺全面。

由于每天穿戴隔離服和手套的時間比較長,每次脫下防護服的時候,口罩都會在臉上留下深深的勒痕,而每天她們戴手套的時間都達到七八個小時以上,一天工作結束、手套脫下來,整雙手都是被水泡過浮腫的樣子。無論是在夏日70度高溫的機坪穿着防護服盡情揮灑着汗水,還是在寒冬裡零下十幾度的機坪凍到全身僵硬,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李昕蒙和東航地服從業人員一起,主動履職盡責,認真對待每一件事,認真服務每一名旅客,堅持把工作做完做成做好。

雖然這兩年因為工作性質的緣故,能夠陪伴在家人和親友身邊的時間變少了,但李昕蒙仍然相信,所有的堅守都是有意義的。她不僅更加珍惜能夠陪伴家人朋友們的時光,同時也更加期待:“在未來不遠的一天,我們可以不再需要穿着大白工作,可以圍在一張桌子上吃飯,可以有更多機會擁抱身邊的‘戰友’和親人。到那時,讓我們一起重新出發,奔赴美好。”(完)

編輯:殷立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