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話語的流行隻是某個時代的需要,即使不是由這個作者說出來,也會由别的作者說出來。
——這是法國思想家米歇爾福柯的理論。
個人在時代潮流之中,微不足道,時代借你之口說出了它的秘密而已。
每年都有流行語,都有标志性人物,那也隻是順應了時代的潮流而已。
人啊!真渺小。
蘇轼有《赤壁賦》,感慨萬千: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舻千裡,旌旗蔽空,酾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曹操,周瑜,都是時代嬌子,人中龍鳳,可惜也不過一時風流。
劉慈欣《三體》裡,外星文明如三體文明,歌者文明,比人類地球文明先進多了。人類文明尚且如此,個人又是更加渺小了。
米歇爾·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年10月15日-1984年6月25日),男,社會思想家 和“思想系統的曆史學家”,法蘭西學院思想體系史教授。畢業于巴黎高等師範學院、索邦大學。他對文學評論及其理論、哲學(尤其在法語國家中)、批評理論、曆史學、科學史(尤其醫學史)、批評教育學和知識社會學有很大的影響。
著有《瘋癫與文明》《性史》《規訓與懲罰》《臨床醫學的誕生》《知識考古學》《詞與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