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0年,陳琳奉袁紹之令,寫檄文大罵曹操祖宗三代,氣得曹操頭疼病都好了。後來袁紹兵敗,陳琳被曹操抓獲,曹操責問陳琳為什麼

作者:以史為鏡說古今

200年,陳琳奉袁紹之令,寫檄文大罵曹操祖宗三代,氣得曹操頭疼病都好了。後來袁紹兵敗,陳琳被曹操抓獲,曹操責問陳琳為什麼罵自己的長輩?陳琳回答後,曹操笑道:“佩服你!”

陳琳,字孔璋,廣陵射陽人,漢靈帝時期,他擔任國舅、大将軍何進的主簿。

漢靈帝去世後,皇子劉辯繼位,因為劉辯才13歲,是以朝廷的大小事務,都是他的母親何太後,與舅舅何進掌管。

當時,何進想誅殺張讓、趙忠、郭勝等擾亂朝綱的十常侍,可是,十常侍到何進的妹妹何太後那裡,不住的求情。

何太後、何進本是屠戶出身,能有今天的地位,十常侍也曾經幫忙不少,是以,何太後不同意何進誅殺十常侍。

何進是個沒主意的人,見何太後不同意,他就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這時,司隸校尉袁紹,出了個足可攪亂天下的計策,他告訴何進:讓四方諸侯,率重兵入京師誅殺宦官,那時形勢緊迫,由不得何太後不同意了。

當時的主簿陳琳,和典軍校尉曹操,都非常反對這個計策。

陳琳很有眼光的向何進說道:大将軍如今掌管天下兵馬,要誅殺十個宦官,就如同燒紅的火爐燎毛發一般簡單,隻要您一句話,立馬就把十常侍解決了,若讓各路諸侯率兵入京,到時英雄相聚,各有想法,這正是授人以柄,将來,不但做不成事,反而會生出禍亂的。

陳琳說的話非常對,要誅殺十個宦官,怎能讓各路諸侯率兵入京呢?

可惜,何進就是聽不進去,他把反對的陳琳、曹操一人罵了一頓。

結果,未等各路諸侯入京,做事拖延、不機密的何進,反被十常侍殺害。

後來,董卓率重兵入了京師,東漢的天下,便出現了不可控的局面。

之後,陳琳曾經的同僚袁紹、曹操紛紛起兵,争霸一方。

公元200年,袁紹、曹操各率重兵,展開了你死我活的官渡之戰。

當時,陳琳在袁紹手下任文職官員,奉袁紹之令,寫了一篇征讨曹操的檄文。

檄文中不僅把曹操罵了一頓,連曹操的祖宗也問候了。

文中,罵曹操的祖父曹騰,是禍害百姓的太監、妖孽。

曹操的父親曹嵩,原本是個乞丐,後來成了太監曹騰的假兒子,靠着賄賂權貴,在朝廷一路攀升,其實就是個禍亂天下的逆臣。

而曹操這個閹人的後代,能有什麼德行,就是個徹頭徹尾、喜歡制造災禍的家夥。

檄文中把曹操罵了一番後,又把袁紹美美的誇了一番。

當時的曹操正患頭疼病,吃了多少藥也沒有治好,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的難受。

見到陳琳罵自己的檄文後,霎時驚出一身冷汗,一會兒就覺得神清氣爽,原來,曹操的頭疼病都被罵好了。

曹操是又氣又喜,氣的是罵我就算了,怎麼還罵我的祖宗,喜的是頭疼病被罵好了,這回,可以組織兵馬,一心一意的和袁紹決戰了。

曹操腦袋清醒後問侍衛:這檄文是誰寫的?

侍衛告訴他是陳琳,曹操當即感歎道:陳琳的檄文寫得雖好,可惜,袁紹的武略不濟啊!

确實,袁紹的軍事才幹,真的無法與曹操相比,官渡之戰相持一年多後,曹操以少勝多,将袁紹一舉擊潰。

此戰,為曹操統一北方,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袁紹兵敗身亡後,陳琳追随袁紹的兒子袁尚,駐守在邺城。

後來,曹操攻破邺城,陳琳被俘投降。

曹操看着這個曾經罵過自己祖宗三代的人,不禁怒道:當初你為袁紹寫檄文,罵我就算了,為何連我的祖宗也罵?他們惹你了嗎?你氣得我當時的頭疼病都好了。

陳琳十分悔恨的說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此時,衆人都以為陳琳死路一條,可曹操卻放了他,并說道:對你的才華,我還是很佩服的。

之後,曹操任命陳琳為從事。

曹操之是以放過陳琳,首先說陳琳已經真誠的認錯了。

其次,陳琳的文章确實寫得好。

曹操是一個非常夫妻才的人,隻要是人才來投奔自己,不管以前有什麼恩怨,曹操是都能放下的。

是以,陳琳才保住了一命。

陳琳後來在曹操這裡,一直擔任文職類的工作,每次由他書寫的稿件,曹操看後都會贊歎道:一個字不能加,一個字不能減。

217年,許昌一帶爆發瘟疫,陳琳不幸染病去逝。

陳琳作為一名大罵過曹操祖宗三代,後來又投降曹操的文人,結果是染病而死,沒有死在曹操的刀下,這種結局也算是不錯的。

那麼,您對曹操放下恩怨,任用陳琳一事,如何看待呢?歡迎讨論。

素材來源:三國志。

#戰争風雲#

200年,陳琳奉袁紹之令,寫檄文大罵曹操祖宗三代,氣得曹操頭疼病都好了。後來袁紹兵敗,陳琳被曹操抓獲,曹操責問陳琳為什麼
200年,陳琳奉袁紹之令,寫檄文大罵曹操祖宗三代,氣得曹操頭疼病都好了。後來袁紹兵敗,陳琳被曹操抓獲,曹操責問陳琳為什麼
200年,陳琳奉袁紹之令,寫檄文大罵曹操祖宗三代,氣得曹操頭疼病都好了。後來袁紹兵敗,陳琳被曹操抓獲,曹操責問陳琳為什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