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漢文化的“年”到底是什麼?

編者注:在在作者考察漢文化的年。待編者收集資料,今後再寫滿洲文化的年,做民族文化對比研究。

原文題目:“年”來了,年味兒濃了!年年過年要知“年”,年到底是什麼

本文作者王天祥授權釋出

漢文化的“年”到底是什麼?

“年”究竟是什麼?為什麼要“過年”?過年就是貼對聯、挂紅燈、放爆竹,吃好東西,穿新衣服,拜祭祖宗嗎?

每年臘月的最後一天叫做除夕,過了除夕就是年!是以,中國人自古至今,臘月底的除夕到來之前,都開始購置年貨,準備過年。家家熱熱鬧鬧,市場商場空前繁華,到處都是濃烈的過年氣氛。

然而,很多人過了一輩子年,卻并不知道“年”的含義究竟是什麼。

我的朋友民俗學家古今明先生一番對年的通俗講述,讓我茅塞頓開。原來,“年”的内容如此豐富!

★年是怪獸,還是時間?

此圖版權歸于網絡。古代兇獸——年

好多人都說,“年”是一種古代的兇獸,長發披毛,身如雄獅,頭如笆鬥,額頂獨角,目若銅鈴,口似血盆,鋸齒獠牙,腳有利爪專吃人類,兇惡無比。

古今明先生說,錯了。張冠李戴了。此獸不是“年”,是“夕”!

“年”是什麼?年不是古代的兇獸,而是古人定下的時間機關,或者時間标志。

據考古發現,年字的甲骨文寫法是上下結構的會意字——上邊一個“禾”字,下邊一個“人”字。即人舉着莊稼或者是扛着莊稼,是在慶賀莊稼豐收或者祭祀祈禱莊稼繼續豐收。由此可見,年,是表示人類進入農業文明的字。百度先生解釋:年的本義是年成,五谷成熟。《說文解字》說:“年,谷熟也。”引申為一年的收成、年紀、年節、年代、每年的等義,又是時間機關,指地球環繞太陽公轉一次所需的約365又1/4太陽日的周期。

漢文化的“年”到底是什麼?

年字的演化。此圖版權歸于網絡

是以,“年”是表示農業豐收的時間機關,也是慶賀農業豐收、祈禱農業再豐收的祭祀标志。

是以,年不是兇獸,而是一個意義深遠的時間機關或者祭祀标志。

★過年為何先過“除夕”?

過年的最後一天是除夕。要過年,必先過除夕。

除夕不也是時間機關嗎?

著名民俗學家古今明先生說:“除夕”是時間标記,但“夕”不是。“夕”是人們常說的那個古代的吃人的兇獸。

據說“夕”長得确實是“長發披毛,身如雄獅,頭如笆鬥,額頂獨角,目若銅鈴,口似血盆,鋸齒獠牙,腳有利爪”,專吃人類。但是“夕”這種怪獸之是以怪,就因為它一年隻在臘月的最後一天出現。

漢文化的“年”到底是什麼?

傳說,“夕”是居住在深山密林中無底洞中的兇獸,一年中的364天都在洞中酣睡,唯有到了臘月底的最後一天的傍晚才醒來,然後鑽出山洞,來到村莊禍害人。後來,“夕”這個兇獸在臘月的最後一天被除掉了,是以,人們為了紀念這個可喜可賀的日子,就把臘月最後一天除掉“夕”的日子,叫做“除夕”,就是終于除掉了“夕”這個兇獸!

★夕這個兇獸,為何要在臘月最後一天禍害人?

“夕”這個怪獸為何專門在臘月的最後一天醒來,而且出山禍害人呢?

原來,古人把每年臘月的最後一天定做最大的祭祀日。這一天,人們要殺豬宰羊、蒸馍煮飯,把所有好吃的東西擺放在貢桌、貢台上,好讓生育人類的祖先們,讓保佑人間四季平安、五谷豐登、六畜興旺的各路神靈們盡情享用。

漢文化的“年”到底是什麼?

大家想一想,這一天家家戶戶擺貢,村村屯屯擺貢,家家戶戶所有的好吃的東西都在露天裡散發着誘人的氣味。“夕”這個猛獸已經睡了365天了,醒來餓呀,是以就嗅着香氣跑到了人間來搶吃的。

可是夕獸的食量太大了,吞下整個村莊的貢品也沒吃飽,又開始吃人,而且喜歡吃孩子。因為孩子細皮嫩肉的好吃……

是以,古人就把臘月最後的一天稱作“夕來”,就是這一天兇獸“夕”必來吃人!

★過年為何要穿新衣?

過去,所有的人過年都要穿上新衣服,難道也是為了社交的需要嗎?

漢文化的“年”到底是什麼?

古今明先生說,古人過年穿新衣是為了祭祀,為了拜祭祖宗。另外,根據“夕”這個兇獸故事的邏輯來看,過年穿新衣并非像今天的社交需要,而是紀念人生。就是人辛苦一輩子了,弄不好最後一天會被夕獸吃掉,是以應該穿上新衣,表示一生的幸福完美。當然,這是一種對夕獸的無奈。

古時許多人家貧窮,不可能人人都能換上新衣過年,當年盡可能地先給孩子穿新衣、戴新帽。如果實在置辦不上新衣,哪怕縫制一頂帽子做一雙鞋,再或者把舊衣洗滌幹淨,縫補完整也好。有人說,夕獸最喜歡吃的就是孩子。是以,舊社會過年要首先給孩子置辦新衣。

漢文化的“年”到底是什麼?

★過年為何要吃團年飯?

團圓飯,是中國人在臘月最後一天的傍晚全家老少坐在一起吃的一頓晚飯飯,也叫“團年飯”。就是說,無論誰在外邊做什麼,都必須在臘月最後一天之前趕回家和家人團聚,然後全家一個不少地圍着飯桌,吃一頓最豐盛的團年飯。如果家中少一人,這飯就不能叫團圓飯。許多家中老少常常會坐在飯桌前等候遊子最後歸來。遊子不歸,團圓飯不能開席。

試看每年的春運人潮,那萬千遊子急于回鄉的壯觀場面,就是這種回家過年吃團年飯的傳統的表現。

古人為何如此看重這頓團圓飯呢?因為古人覺得,一旦夕獸來到吃掉了哪個親人,那麼,這家人就再不能團圓了。

漢文化的“年”到底是什麼?

還有,除夕這天一年中的最後一頓團圓飯,一定要在日落之前吃,不能日落後吃。因為傍晚的黃昏時刻,夕獸就要來了。

夕獸喜歡在夕陽西下後準時進村。是以,這個時刻也叫“夕”。

★過年為何要挂紅燈、放焰火、放爆竹?

中國人過年除了吃好飯,穿新衣,最重要的标志是挂紅燈、貼對聯、放焰火、放爆竹。

古今明先生說,這些過年标志的流行,原因還是夕獸。

漢文化的“年”到底是什麼?

據說,夕獸吃人的習俗演變到後來,是每家準備好一個孩子讓夕獸吃,否則會全家不安、全村不安。當然被選做夕獸美餐的孩子并不知情。他可能一直沉浸在穿新衣、戴新帽、吃好東西的全家人的萬般愛憐之中,而根本不知憂愁和恐懼。

夕獸要來到的傍晚,人們為了送孩子“上路”,讓他死後繼續有好東西吃,有好衣服穿,就把他平日喜歡吃的東西、穿過的衣服、玩過的玩具,統統投到篝火中一起焚燒掉。

點燃篝火是人們每逢節日的習慣。但是古時候家家除夕這天傍晚點燃篝火,卻是為了焚燒孩子的東西。古代竹竿遍地,點燃篝火的木柴都是竹竿。竹竿燃燒後,竹筒中的氣體膨脹,不斷砰砰地爆裂,響聲極大,謂之爆竹。

漢文化的“年”到底是什麼?

野獸都怕火,怕響動。那吃人的夕獸剛睡醒進村,忽然看到家家門外燃起篝火,紅光閃閃,而且伴着一陣噼噼啪啪的轟響,吓得它再也不敢進村了。“夕”一直挨到半夜,但各村的篝火不熄滅,爆竹之聲此起彼伏。過了半夜的時辰,“夕”在外必死,因而它隻好餓着肚子跑回深山洞穴中再睡。

這一年,夕獸竟然沒有進村吃人。人們想來想去一總結,肯定是燒東西的篝火的紅色火光和燃燒爆竹的聲音把“夕”吓跑了,于是開始了挂紅燈、放炮仗的習俗。

紅燈籠的顔色是紅的,足以代替火光,而且高高挂起來能讓老遠的夕獸看到。用木炭制作的炮仗就叫“爆竹”,它爆炸的聲音比之燃竹爆裂的聲音更響,更大。

于是,過年有了挂紅燈、放爆竹、放焰火的習俗,并流傳至今。至于貼對子,那是後代對“年符”的創新。

漢文化的“年”到底是什麼?

★正月初一為何要拜年?

過了除夕,就迎來了新的一年。人們迎着新年元旦的朝陽,穿上新衣,提上禮物,親戚朋友紛紛走動,互相慶賀大難不死,終于除了“夕”,從此再不受“夕”的禍害,并期盼新的一年豐收在望。這就是為何要大年初一來到後的新年拜年。

至于老人,當然要準備壓歲錢給大難不死的孩子們。從此有了正月初一拜年的壓歲錢。

(作者簡介:王天祥,籍貫山東青島,進階記者、作家,在東北林海雪原生活了50多年,出版長篇小說等各種專著42部,撰寫電視劇200多集,創作曆史、文化、風光、紀實等專題電視片數十部,在各類報刊發表文章數百篇,發表網絡文章千餘篇。)

漢文化的“年”到底是什麼?
漢文化的“年”到底是什麼?

滿族文化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