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德桃花源風景區
桃源縣城
桃源,桃花源省稱。神秘飄渺兮,恍若天上人間。千百年來,鹹集文人騷客,忙煞古今遊人。詩仙李白,溯沅而上,誤入桃源,如夢似幻,抒懷千古絕唱。《桃源》:露濕煙濃草色新,一番流水滿溪春。可憐漁父重來日,隻見桃花不見人。曆代大家名流,王維、孟浩然、劉禹錫、王安石、陸遊、蘇轼、袁宏道、乾隆••••••,或尋幽探勝,遊山玩水;或行吟高山,賦詩清流;以至榮辱皆忘,樂不知返。留下曠世詩文,三百餘篇。
桃源且世外,神界在眼前。北宋太祖,乾德元年(963),因景桃花源,置名桃源縣。據毛家橋、周家崗、鲇魚丘,遺址考古,至乎六千年前,新石器代,縣境已有人居,生産生活,軌迹頻現。時乃自然環境優美,資源豐富;亞熱帶氣候宜人,雨量充沛;人們辛勤勞作,繁衍生息。夏商周時,商代"方彜",青銅禮器,湧泉出土(1915)。器型碩大,雕刻精美;中華文明,湖湘見證。春秋戰國,築"楚王城",舟師伐濮,屯兵重關。秦至縣始,地域歸屬,變易頻繁,臨沅、沅南、監沅、桃源。秦黔中郡、漢武陵郡、晉屬荊州、隋唐朗州、宋屬鼎州、元常德路、明清常德府。曆史悠久,壯闊波瀾。縣界地當要沖,古稱"滇黔孔道"。雪峰武陵支脈,舒展長臂,爾乃擁入懷中。青幽山巒,綠茵盆地,碧粼河水,四季鮮妍。百裡沅江,風景如畫。潼舫晚渡、綠蘿晴畫、白馬雪濤、漁村夕照、新湘凝黛、穿石缭青、水心砥柱、石洲沙渚。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遊。
泊乎山川俊美,風光旖旎,地名傳說,步移景換。賞光觀音寺、清真寺、星德山、九龍山,傳佛伊道教,雲邊鐘鼓,僧道留蹤,寺景靈山。遙望牯牛山、馬鬃嶺、三望坡、瓦兒崗,察牯乃母牛,張果老訪,關公三望、紅椒辣尖。玩水漆河、堯河、浯溪河、牛車河,逢鐵拐李至,天子崗謠,浯溪鳥韻,筒車牛環。身臨九溪、雙溪、夷望溪、仙人溪,領闆龍非遺,國文藝鄉,紅色沃土、古村山寨、溪光仙影、茶園郁漫。探尋三陽港、深水港、理公港、三汊港,喜大種雞鳴,高鐵之站,李紳公道,銀木塘棉。聆聽龍潭、泥窩潭、三元潭、蘆花潭,看金童玉女,潭沅暗通,三溪交彙,烏雲界端。行走熱市、剪市、一甲城、陬市,納溫泉勝地,豆腐牆厚,周崗遺迹,桂花糖甜。舉足興隆街、鄭家驿、黃婆店、丁家坊,巡沅南故城,明朝驿館,靈岩洞刻,竹海坊間。目睹寺坪、沙坪、郝坪、杜坪,悠靈峰禅寺,古鎮掩飾,郝氏隐居,仙姑洞窟。曆經佘家坪、燕家坪、龍坪、白洋坪,閱佘氏望族,燕莊羅列,山開岸然,川廣原平。造訪茶安鋪、太平鋪、黃甲鋪、鐘家鋪,循茶馬古道,日避夜遠,黃甲鐵軍,鐘姓祠壇。穿過揚溪橋、太平橋、架橋、八公橋,探冠生父姓,修橋破賊,司神星君,栖鳳山巒。漫步陬溪垸、車湖垸、木塘垸、漳江垸,遊聳翠江堤,煙景田疇,清流縣廓,碧洗朱欄。留連黃石、馬石、盤塘、淩津灘,觀香山飛岩,馬援星洞,盤龍橋塘,急筏險灘。領略西安、基隆、龍虎、喜雨,暢雪峰餘脈,界跨三市,園林隆景,龍喜虎盤。往來楓樹、青林、畬田、大水田,臨維回之鄉,異域風情,楓林花海,威震南方,田園風光,金礦綿延。
遠視瓦窯寺、浔陽寺、白佛寺、圓通寺,瞻山門高聳,梵宇清幽,輝煌燭彩,寶鼎鳴泉。極目漳江閣、文昌閣、水浒閣、高舉閣,賞華軒映照,飛閣淩空,三日同輝,秀宇層瀾。昂首回風塔、楚望塔、文星塔,攬峥嵘倚漢,突兀淩霄,寒月塔影,遙映河川。問津人間仙境,桃花源兮。秦時明月,照耀猶荒遠古;晨鐘暮鼓,傳遞曆史滄桑;良田美池,收獲美好希望;黃發垂髫,共享人間怡樂。紅樹青山,斜陽古道;桃花流水,福地洞天。縣城沅水岸,史迹仰千年。東有玉帶拂面,南有關帝試刀,西有黃花映日,北有采菱鎖雲,内有漳江夜月,外有雙獅朝聖。古樓莊嚴悠古,新城繁華嶄新。
嗟呼!旭日東升兮,紅旗漫卷;一九四九,新中國建。偉人揮巨手,黨鋼開偉業。于是桃源大地,百廢俱興;革命建設,風起雲湧;興修水利,造福桑梓。幹群戰天鬥地,廿年滄桑巨變。堤垸雄踞,大壩枕江;高柳長岸,水接遙天。庫渠縱橫,三百廿座,高峽平湖,旱澇保收。改革開放兮,縣委領航;城鄉面貌,日新月異。高樓栉比,商桢繁榮,高鐵高速,四通八埏。沅水之上,桃源、淩津灘、五強溪,三大電站,卧江唱晚。溪河庫乎,大小水電,二十多座,山水相映,光耀銀漢。
若夫文衛科教,人文璀璨。古有世紀名篇,屈子《離騷》《涉江》,"濟沅湘以南征兮"、"乘舲船餘上沅兮"。陶翁《桃花源記》,避秦絕境兮,世外桃源。今有世界名人,宋教仁,辛亥革命元勳;翦伯贊,馬列史學泰鬥。文藝園地,古樸典雅。古村遺址、石器石鑄、楚采菱牆、戰國長矛、漢代銅鐘、晉時銀印、唐代銅鏡、宋時銅牌、明代瓷壇、清時金佛,稀世珍品,三千餘件。桃花源古建築群,遍縣域亭台樓閣。觸景前朝留勝迹,風流長史榮春晖。戲曲小說,民間歌舞,文聯局站,屢獲國獎。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紀念館,門樓高朗,館宇軒昂;文體中心,設施俨然。縣中醫院,眼科聞名遐迩;人民醫院 ,大廈雲端,腦顱微創,神州聲名鵲起。現代化基地,中科院建;富硒稻油,桃源黑豬,種養科研,國内領先。教育事業,碩果滿園。桃源師範,百年省立四師;桃源一中,百年三湘名校;漳江國小,百年書院演義;職業中專,國家重點示範。
羨高新區内,機械電子、智能科技、服裝鞋類、特種裝置,方興未艾,百廠争豔。譽工業園裡,米業、茶業、油業、糖業,星羅棋布,百業興旺。沐希望田野,稻豐魚肥,雞鴨成群,牛羊并壯,茶香果脆。富民小康,喜報頻傳。野茶王、富硒王,茶米奇珍,國際金獎。桂花王、茶油王,糖油隽品,海内名揚。 噫呼!曆屆縣委,上司傑出;百萬淳民兮,勤勞智慧。
國家農業現代化科學實驗基地縣,
國家杉木速生産林基地縣,
國家紅壤開發基地縣,
國家功能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基地縣,
國家優質果品基地縣,
國務院備案革命老區縣。
農林創新高地,引領吳楚江南。
全國糧食生産先進縣,
全國林業先進縣,
全國水利管理先進縣,
全國生态文明建設示範縣,
全國農産品品質安全縣,
全國衛生縣城,
中國竹子之鄉,
中國十大富硒之鄉。
頂頂桂冠,熠熠生輝。嗟峨雄風,威震赤縣。
十三屆縣委,勵精圖治。十四五規劃,戰略導航。綜合實力,更加雄厚;産業結構,更加合理;生态環境,更加美好;改革開放,更加深入;社會治理,更加高效;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市域副中心,現代新桃源",宏偉藍圖,遠囑高瞻。民族複興兮,新時代鴻篇。
後記
多年來,一直想把桃源古今曆史,地域人文,改革發展,濃縮在一篇文中,讓世人誤入桃源且世外,處處仙界在眼前。進而感受桃源時代變遷,神秘莫測,人間天堂,流連魅力。
由于才疏學淺,遠未達此心願,懇切抛磚引玉。
桃花源
縣城沅水岸
沅江,湖南第二大河流,全長1033公裡
星德山
夷望溪
桃源水電站
馬石千年古洞
漁村夕照(潇湘八景之一)
桃源高鐵站
楓林花海
參考文獻:
《錦繡桃源》,《湖南出版社》出版。
《今日桃花源》,《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
圖檔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