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技術為王?暢談可信AI 征途中的技術實踐與應用機遇

AI 技術已如水電般融入人們日常的生活與生産,資料安全、隐私洩露等問題也愈發引起關注。當個人資訊被洩露,資料被濫用,亦或是 AI 系統被攻破,其引發的 AI 信任危機将對行業發展、應用落地産生巨大影響。

如何確定 AI 的安全、可信和公平成為全行業關注的重要課題。多方安全計算、零知識證明、差分隐私、聯邦學習、TEE(可信執行環境)等隐私保護技術與 AI 所結合的研究和應用展現出極高的價值和潛力。

技術為王?暢談可信AI 征途中的技術實踐與應用機遇

在過去的 2021 年度:

1 月,螞蟻安全實驗室聯合浙江大學任奎教授團隊釋出《人工智能安全白皮書(2020)》;

4 月,中國信通院正式啟動“可信人臉識别守護計劃(護臉計劃)”

7 月,中國信通院聯合京東探索研究院釋出《可信人工智能白皮書》;

8 月,騰訊釋出《騰訊隐私計算白皮書 2021》;

9 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料安全法》開始實施;

11 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資訊保護法》開始實施

在即将到來的一年裡,可信 AI 在穩定性、安全性、可解釋性及公平性等方面又将遇到怎樣的挑戰?

2022 年 1 月 28 日晚 7 點,在機器之心年度特别策劃「驅動未來的 AI 技術 —— 2021-2022 年度 AI 技術趨勢洞察」的「可信 AI 專場」來自西安交通大學教授 / 博士生導師,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副院長沈超、星雲 Clustar 工程副總裁孫軍歡、中智行副總裁李軍、螞蟻集團金融機器智能部圖學習技術負責人張志強四位嘉賓将做客機器之心「2021-2022 年度 AI 技術趨勢洞察」直播間,分别通過「人工智能可信安全與評測」、「可信AI的驅動力——隐私計算」、「新一代車路協同系統安全可信技術探索與思考」等主題分享介紹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可解釋性、可複現性、資料安全、隐私保護、隐私計算的最新進展與思考、并共同就「技術為王?暢談可信 AI 征途中的技術實踐與應用機遇」等話題進行圓桌探讨。

嘉賓簡介

分享主題:人工智能可信安全與評測

沈超,西安交通大學教授 / 博士生導師,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副院長

技術為王?暢談可信AI 征途中的技術實踐與應用機遇

沈超,西安交通大學教授 / 博士生導師,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副院長,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達摩院青橙獎獲得者,教育部霍英東青年教師一等獎獲得者。目前主要從事資料驅動的網絡空間安全、人工智能安全、資訊實體融合系統綜合安全的研究工作。近年來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研發計劃課題、預研重點基金等部委與企業項目 30 餘項。研究成果發表論文 70 餘篇,包括 USENIX Security, ACM CCS, Automatica, IEEE TFS, IEEE TYCB, IEEE TDSC, IEEE TIFS 等期刊和會議;獲得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 1 項,7 次國内外學術會議最佳 / 優秀論文的獎勵;主持和參與研制了多個重要系統并應用于國家大型企事業機關。擔任 IEEE Transactions on Dependable Secure Computing 等多個國際期刊的副編輯或編委,以及數十個國内外學術會議的組織委員會成員或程式委員會成員。

分享主題:可信 AI 的驅動力——隐私計算

孫軍歡,星雲 Clustar 工程副總裁

技術為王?暢談可信AI 征途中的技術實踐與應用機遇

張軍歡,星雲 Clustar 工程副總裁,隐私計算系統領域資深專家,聚焦于大型分布式系統、人工智能平台及隐私計算等領域的産品研發。擁有豐富的系統架構及産品研發管理經驗,多年深耕于隐私計算、網絡通信、雲計算、大資料和人工智能等領域。目前擔任星雲 Clustar 工程副總裁,統籌隐私計算系列産品研發及場景落地等方面的工作。

分享主題:新一代車路協同系統安全可信技術探索與思考

李軍,中智行副總裁

技術為王?暢談可信AI 征途中的技術實踐與應用機遇

李軍,中智行科技有限公司技術副總裁,具有豐富的智慧交通産品和平台、車聯網平台、 智能車機産品建設經驗。李軍先生畢業于山東大學計算機系、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擁有計算機系統結構碩士和 EMBA 學位。李軍先生曾任職于微軟亞洲工程院、百度和聯通智網。在聯通智網擔任 CTO 期間,李軍先生全面分管公司的研發工作,創新性提出了了中台戰略,并基于中台能力打造了車聯網和智慧交通兩大平台,為公司在車聯網領域的數字化轉型和在智慧交通領域的創新發展奠定了基礎。

趨勢圓桌:技術為王?暢談可信 AI 征途中的技術實踐與應用機遇

張志強,螞蟻集團金融機器智能部圖學習技術負責人

技術為王?暢談可信AI 征途中的技術實踐與應用機遇

張志強,螞蟻集團金融機器智能部圖學習技術負責人,資深算法專家,年輕技術骨幹。2016 年 4 月加入螞蟻集團,帶領團隊負責螞蟻集團圖學習算法、系統的研究以及在數字生活、數字金融場景的應用落地,在機器學習、圖學習、推薦系統、金融風險管理等領域發表 NeurIPS、SIGKDD、VLDB、AAAI 等國際會議論文 30 餘篇,相關研發成果獲 “中國智能科學最高獎” 吳文俊人工智能科技進步一等獎(2020 年)。

2022 年 1 月 24 日 —— 1 月 28 日 精彩議程如下

作為「與 AI 俱進,化時光為翎」機器之心 2021-2022 跨年特别策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機器之心 2021-2022 年度 AI 趨勢大咖說」聚焦「驅動未來的 AI 技術」與「重塑産業的 AI 科技」,推出線上分享,邀請行業精英、讀者、觀衆共同回顧 2021 年中的重要技術和學術熱點,盤點 AI 産業的年度研究方向以及重大科技突破,展望 2022 年度 AI 技術發展方向、AI 技術與産業科技融合趨勢。

2022 年 1 月 24 日(周一)至 1 月 28 日(周五)每晚 7 點至 9 點,近 20 位高校教授、技術專家及技術企業高管将做客機器之心「2020-2021 年度 AI 技術趨勢洞察」直播間,共同探讨「通往第三代人工智能的理論之路如何走?」、「通用(大)模型的最後一公裡」、「如何突破 AI 實踐中的資源限制與壁壘?」、「建構元宇宙基礎設施的 AI 技術」和「通向可信人工智能的技術路徑」五個與 AI 技術人息息相關話題,洞察 AI 技術在「AI 算法理論」、「ML 模型架構」、「AI 算法工程化」及「熱點 AI 應用技術」四大方面的發展趨勢與潮水所向。關注機器之心機動組視訊号,1 月 24 日晚 7 點開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