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踢踏舞王帶着《王者之舞》來到中國,一秒鐘内落地30多次

作者:澎湃新聞

愛爾蘭踢踏舞"與國王共舞"創造了多項世界紀錄:在澳洲,它在10天内售出了25萬張門票;在倫敦擁有60,000個座位的溫布利大球場,它連續售出21場比賽;在拉斯維加斯,它已經存在了五年,吸引了超過200萬觀衆;在聖彼得堡300周年慶典上,包括普京和喬治·W·布什在内的50多位國家上司人出席了會議。

和《河之舞》一樣,《王者之舞》誕生于"踢踏舞之王"邁克爾·弗勒裡(Michael Fleury)的手中,在走過60個國家,俘虜了6000萬觀衆之後,這種現象級的舞蹈來到了中國,将于5月初在上海文化廣場上演六場。在他登上舞台之前,邁克爾飛往上海為演出造勢。

踢踏舞王帶着《王者之舞》來到中國,一秒鐘内落地30多次

《與王共舞》

從窮孩子到踢踏舞王

Michael Fleury的父母于1947年從愛爾蘭移民到美國,Michael于1958年作為第二代移民出生在芝加哥。當時的芝加哥除了工廠機器的轟鳴聲外,還停留在人們的記憶中,還有混亂和動亂。

在20世紀60年代,在芝加哥生活是艱難的。麥可記得,美國的種族衝突是激烈的社會動盪,他的父母並不富有。家裡有五個孩子需要撫養,他們主要關心的是如何生存和養活所有的孩子。

邁克爾一家住在一個種族混雜的貧民窟,幾乎無法從父親在建築業的工作中維持生計。然而,家裡還是充滿了藝術氣息,父親可以彈奏愛爾蘭音樂,母親和祖母分别是愛爾蘭舞蹈比賽的冠軍。

作為移民,祖母和父母都想通過愛爾蘭舞蹈繼續愛爾蘭的根源,是以盡管生活艱辛,他們還是決定送邁克爾去舞蹈學校。

踢踏舞王帶着《王者之舞》來到中國,一秒鐘内落地30多次

互動會議

起初,邁克爾讨厭這個決定。當他11歲時,他的家人抓住他的耳朵,把他拖出足球場去上學。其實很多人在三歲就開始學習踢踏舞,邁克爾起步較晚,但天賦是顯而易見的,獲獎後,他才真正愛上了它。

高中畢業後,邁克爾不得不在建築工地上工作以謀生。他靠跳舞謀生,可能是前一天在卡内基音樂廳跳舞,第二天飛回現場繼續挖地基,"我小時候學到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努力工作,因為我父親認為謀生的唯一途徑就是努力工作, 無論時代多麼艱難,永遠不要放棄。"

每年,愛爾蘭文化部都會舉辦全國踢踏舞水準考試,以及各種類型的踢踏舞比賽。17歲時,邁克爾第一次有機會改變自己的命運,成為第一位赢得世界愛爾蘭舞蹈比賽的愛爾蘭出生的外國人。

1980年代,Michael受邀加入愛爾蘭酋長隊,開始了他的職業舞蹈生涯,但他一直夢想在心中創造出一部舞蹈傑作。

這個夢想在1994年完全破滅了。在今年歐洲歌唱大賽的舞台中演出中,邁克爾編排并主演了一個名為"河之舞"的片段,演出結束後,觀衆站起來為他們鼓掌。舞蹈隻有七分鐘長,剛好填補了遊戲中的空白,卻出乎意料地利用大衆傳播的巨大力量,創造了一夜之間人氣的傳奇,也讓愛爾蘭踢踏舞與整個愛爾蘭民族文化一起,傳播到整個歐洲和世界。

1995年,由Michael領銜的《河之舞》創作團隊,趁熱鐵火爆推出全踢踏舞綜藝節目,随後票房熱潮和簽約遍及全球。白裙舞者的服裝曾經是愛爾蘭女孩的流行服裝,在某種程度上,"河之舞"成為愛爾蘭民族舞蹈的代名詞。

邁克爾一夜成名,不僅因為他的舞蹈技巧,還因為他為民間舞蹈帶來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創新。

踢腿舞已經在愛爾蘭周圍存在了數千年,其特征之一是手臂牢固地固定在身體的兩側。從技術上講,舞者更喜歡專注于腿部和腳部技能;從愛爾蘭的宗教曆史來看,天主教愛爾蘭人反對在所有公共場合男女的親密關系;在英國統治期間,愛爾蘭人不允許在公共場合跳舞,是以他們發明了這種舞蹈形式,其中上半身固定不動,隻用腳踩在地上,看着窗外,根本沒有看到他們跳舞。

踢踏舞王帶着《王者之舞》來到中國,一秒鐘内落地30多次

"為了不讓踢踏舞消失,許多舞者在村莊和市場之間徘徊,作為自由的舞蹈老師,緻力于将這種舞蹈代代相傳。通過這種方式,愛爾蘭人熬過了饑荒,經曆了工業革命的洗禮,也熬過了逃往新世界的起起伏伏。踢踏舞是對自由和光明的向往,是愛爾蘭人對抗黑暗的武器。"

但一度,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喜歡傳統的踢踏舞,更喜歡更有節奏的舞蹈,比如嘻哈。于是邁克爾對踢踏舞做了改變——他解放了舞者的手和胳膊,讓舞者的上半身動了起來,舞蹈節奏保留了傳統,但加快了,并增加了一些新的動作——踢踏舞變得時髦而酷炫。

把痛苦當成朋友,而不是敵人

就在《河之舞》如火如荼地進行時,作為靈魂人物的邁克爾選擇離開,進入新制作的《王者之舞》。

邁克爾解釋說,他離開的部分原因是團隊在《河之舞》的未來方向上存在分歧,而且,作為創作者,他總是在研究新的舞蹈動作,新的想法,如果他留在河之舞,他将沒有機會創造一個新的踢踏舞。

《國王之舞》講述了正義與邪惡之戰、光明與黑暗軍團之戰的故事,至于為什麼,至于為什麼,邁克爾喜歡舞蹈的力量——當你遇到不幸的時候,你必須勇敢地戰鬥,最後等待你才會成功——這是邁克爾多年來的人生信條, 不是你摔倒了幾次,關鍵是你爬了幾次,這是《王者之舞》試圖展示的内容。

如果比較,邁克爾形容《河之舞》更像是一部民族紀錄片,美觀大方,《王者之舞》就像好萊塢大片,時尚、酷炫、驚險,能讓觀衆在影院沉浸式科幻電影般的舞台效果。

邁克爾在他的全盛時期有一個罕見的記錄,在一秒鐘内擊中地面35次,速度快到人眼看到,并且必須用高速錄影機和特殊,敏感的地闆記錄下來。

踢踏舞王帶着《王者之舞》來到中國,一秒鐘内落地30多次

邁克爾·弗勒裡和大豆交換禮物。主辦方合影

每秒35次,你怎麼能做到呢?Michael形容他的腿就像"橡皮筋",這是多年高強度和艱苦訓練的結果,"你必須每天訓練10個多小時才能使腿部肌肉靈活而高速地移動,如果你必須說出一個數字,我認為你必須穿出至少500雙舞鞋。"

加速很慢,隻能從早到晚反複練習,"一開始你可能要用10秒,然後不斷把這組動作壓縮到5秒、4秒、3秒、2秒、1秒,重複,用高速攝像頭捕捉最快的一秒,一秒35次,這是我的記錄。"

現在在舞蹈團中,普通舞者每秒可以做20次,領舞可以達到每秒30次,更重要的是,邁克爾總是要求他們整齊地跳舞,像竹子一樣,并且要達到制服,邁克爾也經曆了一次艱苦的嘗試。

"他們堅持每天訓練,但很難做到團結,突然有一天我到了靈感,排練室的燈光都關掉了,讓他們閉上眼睛聽自己的心跳,然後聽同伴的心跳,注意的不是專注于舞蹈,而是專注于台階, 然後我們一起跳舞,慢慢地,步步越來越多,像一個人跳舞,不管有多少人能做整齊......"

台上幾乎所有的舞者都曾赢得過國際舞蹈比賽,男舞者的腹肌和背心線條都比健身房教練多,身體好的人首先具有視覺優勢。

為了打造一場快速戲弄觀衆的節目,Michael坦言自己非常重視身體管理,無論在哪個國家巡演,舞蹈團背景肯定會有2個房間,一個是理療室,另一個是健身房,舞者不僅在酒店的健身房練習,在劇院背景也有4-6個小時的專項訓練, 然後由專業的實體治療師進行肌肉放松和治療。

"身體是舞者表情的武器,如果我們想先留下來,就必須把武器磨得更鋒利。除了高強度的訓練,舞者還得開車帶馬盧頓四處轉轉,受傷也司空見慣。于是,劇中的每個角色都有一個備選方案,每次演出結束後,巡回隊醫生都忙着做深入的理療和冰淇淋,服用止痛藥,閉嘴甚至常态。

踢踏舞王帶着《王者之舞》來到中國,一秒鐘内落地30多次

作為一名舞者,邁克爾渾身都是瘀傷,從頸椎到胸椎,脊柱,肋骨,腿骨,沒有一個地方被撕裂或骨折,"我早就被醫生判處死刑,他們斷言我應該在50歲時在墳墓裡休息,至少癱瘓在床上不能照顧自己, 當然,我很幸運能活着,但痛苦總是折磨着我。"

作為當今吉尼斯世界紀錄中收入最高的舞者,邁克爾每周收入160萬美元(約合1000萬元人民币),每晚隻跳兩個小時就賺得太多了,在很多人眼裡,他的生活太輕松了。

"他們不明白這兩個小時花了我一生的時間和精力。"你必須把痛苦看作是朋友,而不是敵人,你必須面對它,"邁克爾說。你必須意識到,活着是一種祝福,跳舞是一種祝福,痛苦是運氣,因為它表明我每天晚上都在跳舞,這就是成為一件全新事物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