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陛下,狄青不過是一介武将,樞密使一職事關國家大計,他不夠格,您還是換了他吧!”公元1056年,翰林學士歐陽修又一次給宋

作者:有書快看

“陛下,狄青不過是一介武将,樞密使一職事關國家大計,他不夠格,您還是換了他吧!”公元1056年,翰林學士歐陽修又一次給宋仁宗上奏,老生常談說了許多罷免狄青的話,宋仁宗緊皺眉頭,忽而長歎一聲,回複兩字:準奏。

四年前,戰功赫赫的狄青被宋仁宗提拔,當了宋朝最高軍事長官——樞密使一職。此舉遭到了文官們的集體反對,以歐陽修為首的谏官們紛紛上言,挖出狄青的種種“黑料”,抨擊他,想拉他下馬。

比如狄青家裡的狗長了龍角,狄青家裡晚上發奇光,還有人看見狄青在佛殿上穿龍袍......可以說,戰神狄青在士兵和百姓的心裡有多神聖,他在文官們的眼裡就有多可惡。

對于這種無所不用其極的攻擊,起初宋仁宗是置之不理,多次維護的。比如有一次,他直接對宰相文彥博說:“狄青的忠誠我是看在眼裡的,何況他并沒有犯法,假如我給他無罪外放,這又算怎麼一回事呢?”

文彥博不假思索地說道:“太祖難道不是周世宗的忠臣嗎?”這潛台詞就是,趙匡胤怎麼上位的,你心裡沒點數嗎?果然,仁宗被怼得啞口無言。

話說回來,在一水攻擊狄青的文官中,位高權重的歐陽修和文彥博可謂是以一敵十,明面上來說,這兩人和狄青之間,并無直接的利益沖突啊,而且歐陽修以前還總誇贊狄青,那為什麼會帶動文官,緊咬着狄青不放呢?

其實導緻這種現象的根本性原因,就在于宋朝的國策——崇文抑武,重文輕武。

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兵變,黃袍加身,創立宋朝。他經曆了最黑暗混亂的五代十國,加之自身也是靠武力奪得政權,是以他害怕别人如法炮制,推翻他。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出現,他就增加科舉考試,大力選拔文人,積極推行文治,讓武将也多去讀書,想從根本上杜絕武臣專權的現象。

後來繼位的宋太宗,宋真宗進一步加強文治,漸漸地一些武将的官職,比如經略安,樞密使等,也由文官來擔任,武将反而變成了輔助。

就這樣,大宋王朝一代又一代的皇帝遵循祖治,士大夫集團逐漸形成,“皇帝與士大夫同治天下”的風氣盛行。

公元1008年,狄青就出生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他的個人成長史頗為勵志,出身寒微,以罪犯的身份從軍,然後憑借着強大的軍事頭腦,數次擊敗虎虎眈眈的西夏,這樣一個從屍山血海中爬起來的名将,深受百姓和士兵們的信賴與愛戴。

狄青一步步高升,最終位極人臣,做到了武将的天花闆職位——樞密使一職時,文官們深感不安,群起而攻之。

平白無故遭受了多年的惡意編排,狄青心裡自然憋屈,他有反抗過嗎?當然有,他曾跑到中書門下,為自己申訴辯護,結果文彥博毫不客氣地說:“沒什麼原因,就是朝廷懷疑你!”一句話便殺人誅心,頓時狄青面無人色,倒退好幾步。

文官集團不斷上谏,終于仁宗也扛不住壓力了,又見國家目前還算安穩,就将狄青下放到了陳州做地方官。

狄青被貶官後,仍然沒有得到安甯,因為文彥博每個月都會派人去“看望”他,狄青就在憂懼中凄然病逝,年僅49歲,孱弱的大宋終究沒能留住這一縷難能可貴的勇武之風。

一代名将狄青的隕落,時也,命也,他最大的不幸是生不逢時,在重文輕武的大宋,他終究不過是一個粗俗卑鄙的武将,他個人的優秀,怎能阻擋時代的巨輪?

特約作者:早立#曆史名人之間的微妙關系#

參考資料:《智囊全集·狄青》、《宋史》《野老紀聞》

“陛下,狄青不過是一介武将,樞密使一職事關國家大計,他不夠格,您還是換了他吧!”公元1056年,翰林學士歐陽修又一次給宋
“陛下,狄青不過是一介武将,樞密使一職事關國家大計,他不夠格,您還是換了他吧!”公元1056年,翰林學士歐陽修又一次給宋
“陛下,狄青不過是一介武将,樞密使一職事關國家大計,他不夠格,您還是換了他吧!”公元1056年,翰林學士歐陽修又一次給宋
“陛下,狄青不過是一介武将,樞密使一職事關國家大計,他不夠格,您還是換了他吧!”公元1056年,翰林學士歐陽修又一次給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