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天津20世紀80年代時尚,爺爺奶奶康甯太陽鏡,四大魔術頭也喜歡

《四魔》是馬志明先生的代表作,相聲"各味"在對立面的角色,其中光魔的武器是一副太陽鏡。

B: 什麼是鏡子?

答:太陽鏡。

B: 嘿,好,好!變色鏡也來了,這一定是那個"康菱"品牌!

答:品質比"康菱"好。

這個康菱就是今天的"康甯",我們日常使用的手機、電腦螢幕還在用品牌。

當談到太陽鏡或變色鏡時,這代表了20世紀80年代的時尚。

天津20世紀80年代時尚,爺爺奶奶康甯太陽鏡,四大魔術頭也喜歡

20世紀80年代,我們開始接觸各種新事物,成為第一批追趕時尚潮流的年輕人。穿着拖把般的掃帚褲,戴着一副蛤蜊鏡,拿着收音機......

由此可見,馬志明先生當年的相聲有多接近潮流,還是說别人能承受大。

太陽鏡出現在1970年代後期,最初的來源似乎是原始的美劇《來自大西洋海底的男人》。

天津20世紀80年代時尚,爺爺奶奶康甯太陽鏡,四大魔術頭也喜歡

再加上港台明星的支援,它成為1980年代最時尚的穿戴配飾。

蟾蜍鏡是太陽鏡的一種,但它的形狀、鏡片顔色不再是常見的兩墨,而是兩個歪歪扭扭的非圓角鏡片,而是一個新時代的東西,像時尚一樣,像開的年輕人沒有理由不去喜歡它。

天津20世紀80年代時尚,爺爺奶奶康甯太陽鏡,四大魔術頭也喜歡

當時的年輕人沒有胖臉,輪廓清晰,還留着長長的胡須,戴着它幾乎遮住了大部分的臉,雖然戴着它卻是一雙活蛤蟆的眼睛,雖然老人直視着搖頭:"太陽鏡上的太陽鏡,一定做一隻像癞蛤蟆的, 太陽鏡上的太陽鏡,不是為了制作彩色的,而且也很好看。"但年輕人隻是喜歡它,用當時的話說,它很酷,很帥。

天津20世紀80年代時尚,爺爺奶奶康甯太陽鏡,四大魔術頭也喜歡

口袋裡沒有幾塊錢,要"潮汐"一點,隻能買便宜的。其實當時沒有豹龍,也沒有路易,所謂進口都是從港台,或者大肆模仿,敢于吃螃蟹到廣州買,回來賺一筆錢,很多人都是從那時就開始挖第一桶金子。他們有的有直接攤位賣,至于機關那些借口到廣州,帶回眼鏡都比較高檔,他們絕不會把攤位放在地上賣,自用和送人是最多的。

天津20世紀80年代時尚,爺爺奶奶康甯太陽鏡,四大魔術頭也喜歡

1990年代的香港電影曾經是時尚的來源之一。

現在路邊賣的太陽鏡配一個盒子,盒子裡裝着各種各樣的眼鏡,賣家的眼睛戴着一對,一對額頭,這兩種姿勢其實都是蛤蜊鏡的标準佩戴方法,賣家除了這樣的形象叫賣,服裝也是展示樣道具, 口袋裡也可以挂眼鏡,衣服裡面一樣,他們盡量展示各種蛤蜊鏡。

天津20世紀80年代時尚,爺爺奶奶康甯太陽鏡,四大魔術頭也喜歡

用蛤蜊鏡自然而然地"秀秋千",那種顯示肯定不是因為日光的強度,想要的是"回頭率",如果有咖啡色,肯定會放棄墨色,用變色塗層,再也不會穿那種咖啡色,更特别的是鏡片邊角的标簽不願意撕掉, 這不是一個品牌商标來展示空氣,而是要表明"我是這個是新模特",讓别人投以羨慕的目光,或者可以告訴粉絲這是最新的時尚風格,哪位明星穿着......

天津20世紀80年代時尚,爺爺奶奶康甯太陽鏡,四大魔術頭也喜歡

用蛤蜊鏡會玩人,為了吸引人群中的注意:長發的頭搖晃一下,左手會把頭發向後拽一個鼻涕蟲,右手會把蛤蜊放到眼睛上,動作連貫,一口氣進去,一切都做完了,然後掃來掃去, 事實上,這不是關于四處掃描,而是關于讓他周圍的人,如果有一張熟悉的面孔,拿一點點提示,用手指把眼鏡推到鼻梁上,或者擡起右手,用食指和拇指沿着你的臉捏鏡子......

天津20世紀80年代時尚,爺爺奶奶康甯太陽鏡,四大魔術頭也喜歡

當然,戴着蛤蜊鏡找女朋友也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女朋友很面子啊,自己的男朋友是一個"時髦"的年輕人,自然不像那些"老式",一個能穿蛤蜊鏡給"泡泡女孩",一定是時髦的人,自然會時不時給女朋友帶一些寬大的商品——電子手表、連衣裙,這樣的男朋友哪個女孩不喜歡?就算帶女朋友去電影院也不願意起飛,是以在這一代人裡已經習慣了看黑白電影。

天津20世紀80年代時尚,爺爺奶奶康甯太陽鏡,四大魔術頭也喜歡

與許多曾經時髦的蛤蜊鏡子不同,蛤蜊鏡從來不會從人們生命的一開始就褪色,除了戴着它的男人不像早期那樣英俊,而且比回歸原來的功能更是如此。

現在,很多80歲的老人已經有了孫子孫女,當他們的孩子翻出爺爺奶奶的康玲太陽鏡時,會發現迪斯科年代的痕迹,似乎可以看到:

優雅,總是不合時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