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千聯千面”中國春聯裡的“傳統與個性”

作者:星星飛翔
“千聯千面”中國春聯裡的“傳統與個性”

圖為充滿新意趣味春聯。 王牧雨 攝

(新春走基層)“千聯千面”中國春聯裡的“傳統與個性”

中新網蘭州1月28日電 (闫姣 王牧雨)自古人在門口挂桃木闆祛災辟邪以來,春節期間挂桃符、貼春聯的習俗流傳至今,每逢春節,一家人便能享辭舊迎新儀式的樂趣。近年來,傳統單一含義的春聯日漸演變為“千聯千面”,百花齊放的内容和形式盡顯時代變遷與獨特個性。

可愛虎頭春聯、文創春聯、搞怪趣味春聯、外語春聯……偶然在蘭州一家文具店看到童趣對聯後,“95後”李亞君像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沉迷于挑選符合自身氣質,且能向來客傳達主人性格的春聯,“既有傳統春聯的味道,又融入了現代潮元素,有新意、有趣味,年輕人很喜歡。”

家住甘肅省隴南市宕昌縣農村的王成今年70多歲,與往年提前準備筆墨請當地擅書法者寫春聯不同,今年他從集市購買了列印款、年輕化的“網言網語”對聯。他說,以前春聯内容側重于祈求風調雨順、傳統文化、改革開放、歌頌新時代等種類,今年想嘗試别具一格的春聯。

坊間有言,“無聯不成春,有聯春更濃”。春聯是家家戶戶必備年貨,千百年來,春聯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生活、抒發願望,成為一種獨特的民俗文學,和重要的文化表達形式,好的春聯還有彰顯文化品位、教育子女、激勵家人的作用。

“千聯千面”中國春聯裡的“傳統與個性”

1月25日,農曆小年當天,中國鐵路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為旅客送春聯和福字。 九美旦增 攝

“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貼倒酉。”對于即将在中國度過第三個春節的英國小夥亞曆山大而言,使毛筆、寫春聯是非常有趣的“春節遊戲”。在他看來,周邊的中國朋友對春聯很重視,甚至會帶着禮物去“求”心儀春聯,節日氛圍濃厚。

春節前夕,蘭州本土企業黃河源聯合大河書院共同策劃推出2022壬寅年定制文創春聯,邀請了甘肅省書協副主席書寫,筆鋒婉轉、氣韻流動,希冀新年的氛圍感瞬間拉滿。在策劃者之一的張鵬看來,春聯是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載體,用文創的形式讓古老的春聯傳統和現代人的生活産生聯系,進而讓更多人親近文化,愛上書法是此次活動的意義之一。

中新網記者梳理發現,蘇州“90後”“00後”找書法家私人定制的“時髦春聯”走紅網絡,“一頓操作猛如虎,八方來财腰包鼓”“工資翻倍又不忙,胡吃海喝不發胖”等引起年輕人的共鳴。成都“90後”小夥因創作趣味春聯備受關注,久居定制“C位”的“快遞放那邊,外賣放這邊”曾被“就地過年”的網友瘋搶。

甘肅省社會科學院公共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副研究員馮樂安接受中新社、中新網記者專訪時表示,随着時代變遷,春聯的内容和形式也相容“傳統與個性”,不同風格的春聯是彰顯個性的表達方式,展現出社會發展的個性化和多元化趨勢,是一種具有進步意義的社會變遷,一定程度上也是傳統文化創造性的轉化和發展。但在不斷變化中,春聯表達的價值内涵沒有變,内容表達都是對于新年的祝福或者新階段的期待,充滿着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