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子不輸男兒志,中有苦辣笑面對”這是形容巾帼英雄花木蘭的詩句,歌頌了她代父從軍的英勇氣概,不輸男兒的豪放、勇敢、堅毅和灑脫。其實,不僅僅古代有花木蘭這樣的巾帼豪傑,近代以來,尤其是在抗日戰争時期,抗日的女英雄更是數不勝數。
一般來說,上陣殺敵的都是骁勇善戰的男兒,但是在充斥着内憂外患的近代社會,保家衛國可不是男人們的專利。無數女戰士們就像花木蘭一樣參了軍,來保衛我們的祖國不被外來侵略者霸占。何子友就是其中一位。
身負絕活的第十二代太和門傳人
何子友出身于貧困的農民家庭中,在那個戰亂破敗的年代,吃飯都成了問題。家中有多個子女的何家養活不了這麼多孩子,于是就将何子友送到了一個武當派武館中當做下人,主要工作就是伺候館主家的小姐。
一來二去,兩個孩子就玩到了一塊去,整日裡在館内打打鬧鬧,歡聲笑語中度過了一段平靜的時光。不過在何子友與館主的女兒打鬧玩耍的過程中,目光敏銳的館主很快就注意到了何子友不是個普通的小女孩。
這是由于女兒是館主一手調教出來的,而在何子友和女兒打鬧時館主發現何子友身手靈活,大腦活泛,就連自己的女兒也常常甘拜下風。于是他認為何子友一定是個練武的好苗子,不忍心就這樣讓她當個小丫鬟。
愛才心切的館主直接開口問何子友願不願意跟着自己學武,何子友自知自己出身卑微,但心裡早就被武館内新鮮有趣的深深吸引住了。于是她閃着亮亮的眼睛說到:“當然願意了!”就這樣,館主準備正式教何子友武藝了。不過,武當派卻自有一套規矩,那就是武藝隻傳給男兒身。
于是館主索性就認了何子友為幹女兒,這樣更為友善教她武藝。俗話說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在傳授武功之初,館主還有些擔心,是以就留了一手。隻是在何子友練武的過程中,館主發現這個小女孩不僅僅天賦異禀,為人做事也是坦坦蕩蕩,這讓館主徹底打消了後顧之憂,将畢生絕學“五毒絕手”都教給了何子友。
勤奮好學的何子友很快就憑借着一身好武藝成了第十二代太和門的傳人,而就在不久後,四川省的紅色武裝根據地也落成了,于是何子友就毫不猶豫的加入到了工農紅軍的隊伍中去。到了根據地,何子友就像是魚兒歸了大海,一身好武藝終于有了用武之地。
拳打悍匪西征馬家軍
就這樣,何子友憑借着一身的好功夫為抗日事業出力,不管是活捉俘虜還是打擊土匪、地痞流氓,何子友都立下了汗馬功勞。直到後來,當地的土匪和地痞聽到何子友的名聲就吓的膽顫,不敢造次。
随後,何子友還加入了工農紅軍西路軍,這隻軍隊占了大陸當時紅軍數量的五分之二,但是遭遇的困境要比何子友之前經曆的都要困難。他們遭到了“西北王”馬步芳軍隊的打擊,幾乎到了全軍覆沒的境地。
在這種時候,越是幸存下來的人所遭受的虐待就越慘烈。何子友與她的隊友們被馬家軍重重包圍着,還用馬刀不停地發起挑釁。與此同時,為首的馬家軍首領發現這隻隊伍中還有女人,于是就起了歹念,想要抓活的。
不過,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自己面對的可不是普通的紅軍,而是身負絕技的何子友。正在馬家軍的首領浮想聯翩,放松警惕的時候,何子友一掌下去拍到了馬腹上。巨大的掌風讓馬兒也受了驚,直接倒地不起。而随之掀翻的還有馬背上的首領,這時何子友趁亂直接拿起掉在地上的道向馬家軍砍去。
很快,反應不過來的三五個馬家軍就被砍成了重傷,在地上起不來了。而周圍的馬匹也受到驚吓也開始胡亂奔走,不聽使喚。趁着亂,何子友與她的隊友們也都沖出重圍,活了下來。也因為這件事,何子友被人稱為“何鐵拳”。
功夫堪比許世友
後來,何子友又加入了新四軍,剛來到這個大家庭中,她的盛名就驚動了許世友。許世友是何許人也?那是大名鼎鼎的将軍、少林寺的高徒、後來還擔任副總參謀長等職位,可以說武藝超群的他是許多人心中的偶像。
就是這樣一位英雄,在聽聞何子友的大名之後自然也就起了想要比試一番的心思。這一下戰帖不要緊,軍中的戰士們先就坐不住了,一個是聲名顯赫武當派的掌門,一個是如雷貫耳的常勝将軍,這兩個人的比武可想而知該有多精彩。
于是在比試那天,衆人早早地就将擂台圍了個水洩不通。何子友與許世友在衆人的歡呼聲中上了台,周旋了多個回合始終難分勝負。本來許世友是不服輸的,但是面對這樣一個巾帼英雄,他認為如果讓對方受了傷那就是自己沒有紳士風度了。于是在比試幾個回合之後,雙方都感到盡興了,許世友就甘拜下風,收了手。
這樣比武終究是以二人成為了摯友結束了,在那之後,許世友和何子友常常約着喝酒、切磋武藝。就連喝酒,何子友和許世友都是捧着盆子一盆一盆的喝,不可謂不豪邁。而何子友讓許世友甘拜下風的實力也在軍中流傳開來,直至今日這樣一個不可多得的女英雄還被後人所歌頌。
結語
何子友是一介女子,但是她的為人、她的膽氣和英勇事迹完全印證了“婦女能撐起半邊天”。哪怕是在新中國成立後,何子友仍然活躍在建設新中國的事業當中,她擔任過廠長,指導過多個建設性的工作,憑借着矯健的身體活到了103歲,在衆人眼中始終是巾帼英雄般的存在。
其實在戰争年代,像何子友這樣的英雄不止一個,我們需要銘記的也不是他們的性别,而是他們為國捐軀的英勇氣概,需要銘記的是那段艱難的曆史,然後獲得砥砺前行的勇氣。
圖檔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