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反壟斷法出台後,馬雲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難過,先是阿裡集團被罰款180多億又是螞蟻金融上市被叫停,而這也讓不少人認清了馬雲資本家的嘴臉,說着對錢不感興趣,實際上圈錢比誰都多。現在的馬雲很低調,但公司一直有負面消息被報道,如今旗下産品互相寶也即将關停。為什麼說這又是螞蟻金融的又一大難題呢?

- 螞蟻金融上市失敗
在數字貨币還未上線之前,有兩大支付巨頭,一個是微信支付,另一個則是支付寶支付。在淘寶購買東西時必須要使用支付寶,而這個APP就是螞蟻金融旗下的一個産品。
支付寶内有很多功能,可以把錢存在裡面生利息,也可以開通花呗提前消費,現在不少人還在支付寶裡種樹養雞。不過支付寶操作花裡胡哨,他的主要群體還是年輕人,老年人都去用聊天和支付為一體的微信了。支付寶發展的這麼好,為什麼螞蟻金融還會多次受到監管呢?這些都怨不了别人,隻能怪馬雲太貪心了。
去年11月螞蟻集團準備上市,估值2.1萬億,如果上市成功,估計金融圈的大半财富都被馬雲網羅了,成敗在此一舉;轉綠碼于沒有想到的是,在最後的關鍵時刻上是被叫停,接着就受到了衆多監管部門的調查。
調查什麼呢?當然是螞蟻集團的科技性了,金融産品很敏感,是以善于包裝的馬雲對外聲稱螞蟻集團是一家科技公司,不斷弱化着他的金融能力。但就旗下推出的産品如餘額寶,基金,花呗,芝麻信用等,都和金融沾邊。打着科技的幌子不斷圈錢,政府怎會讓他如意一場針對于螞蟻金融的約談整改開始。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阿裡的懲罰剛結束,螞蟻集團的處罰又開始,這讓外界對阿裡巴巴的發展有了質疑,當然也有不少人站在馬雲那方為他辯解,可随着媒體和專家将螞蟻金融的事情11公開後,那些辯解的人銷聲匿迹。而這也讓人們看到了螞蟻集團背後的複雜。
- 錢留給自己,鍋留給他人
借他人的錢,充自己的錢包,螞蟻集團這一招玩的很是高超。比如花呗,這在年輕人當中可擁有廣泛的市場。不少年輕人都開通花呗,這是什麼呢?
不少商家都在鼓勵人們購買奢侈品,但年輕人又怎會有這麼多的錢花呗給他們提供了很好的道路,花明天的錢圓自己的夢,不少人開通花呗利用自己的征信從裡面借錢。使用的時間越長,借款數額越高,次月還上就沒有什麼事情,如果還不上就會被追加利息。盡管有利息,這也讓不少年輕人對花呗趨之若鹜,畢竟能滿足自己的消費。
瘋狂鼓勵年輕人消費,導緻資不抵債的人越來越多,最後給社會帶來了不好的影響。在螞蟻金融上市失敗後,花呗也進行整改,不少使用者被降低額度,一些使用者甚至被迫關停。這一讓多少人都感到憤怒,可随後國家公布的資料直接打消了這個分錄。
據資料顯示花呗和借呗一共借出去3,000億元,螞蟻集團自己隻出了30億,那其餘的錢都是從哪裡來的?結果不言而喻,都是從銀行借的。也就是說一旦這些錢還不上,那麼受損失的就是國家,螞蟻集團當了個好人,花别人的錢,圓自己的夢。
想在金融圈錢,但也要看自己有沒有那個本事,現在花呗的問題剛解決,旗下的又一個産品品也要關停了,這就是互相寶。
- 互相寶關停
保險公司利潤無比可觀,不少保險公司都相當于一個大型财團,馬雲也想來試試這裡面的水,可是該行業的牌照很難拿到。于是馬雲又開始了狸貓換太子,推出了一個新模式叫互助,它和保險業務非常相似。
其實保險在大陸很不受人們的懷疑,總感覺他是騙人的。馬雲真是抓住了人們的這一心理,稱它為網絡互助,每個人隻需要交一點點錢就可以了,如果生了大病還可以從中獲得一定的保費。比如你隻需要交一兩分錢,擔保費就可以達到十幾萬。
這樣的模式非常受群眾喜歡,發展到現在,使用者已超過1億,每月分攤了兩次,一年也隻有24塊錢,不少人都能承擔得起,可是後來加入的人越多,群眾分攤的錢也越多。這讓不少人都慌了神,擔心這個錢一直漲,而自己又得不到相應的保障。是以不少人也紛紛撤出。
從一開始互相保就沒有規定繳納費用的額度,這像是一個無底洞,而且他還沒有牌照,一旦爆雷遭殃的還是群衆。是以隻螞蟻金融被監管後,互相寶這個項目也發展不下去了,12月底互相寶釋出通知,該項目将在2022年1月底正式被關閉,此時他的使用者還剩7,500萬。
說關停就關停,絲毫不考慮這些使用者的感受,這也讓不少投資互相寶的人感到虧損,也再一次讓他們認清了馬雲資本家的嘴臉。馬雲想賺保險業的錢,胃口也太大了,此時還記得那次采訪嗎?他聲稱自己對錢不感興趣,但最後圈群眾錢的都是他。馬雲的名聲越來越差,他本人也很少出現在公共場合,或許現在的他隻想低調,旗下的任何一個産品都經不起折騰了。
沒有哪一個企業是不想盈利的,但賺錢的方法有很多種,馬雲用了最差的那一個。他從銀行借錢來支撐螞蟻金融的發展,自己卻不承擔任何責任,如果該項目崩潰,受苦的就是群衆和政府,好在國家監管部門及時叫停,才避免了更多的損失。互相寶營銷起來有模有樣,但一聲令下,說關閉就關閉,絲毫不考慮消費者的利益,人民日報也多次發文聲稱希望馬雲把目光放在星辰大海。确實隻盯着普通人的口袋,也掙不了大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