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除股票和債券這種标準化資産的交易所外,但是實際上對實體經濟貢獻度最大的一個交易所投資者卻所知不多。
它就是金交所。
金交所依靠地方政府出道
金交所的全稱是“金融資産交易中心”或“金融資産交易所”,是省級人民政府機構準許設立的綜合性金融服務平台。
在整個市場中,金交所屬于場外交易市場的一部分。
2010年5月,天金所和北金所誕生,成為最早的兩家交易所。
到2011年底,全國範圍内又出現了7家金交所,分布在安徽、重慶、深圳前海、大連、河北、四川、武漢,還有一家是陸金所,這十家最早的金交所,除了天交所和陸金所,全都通過了國務院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部際聯席會議驗收。
2011年後成立的金交所,都沒能夠以金融資産交易所的名稱獲得工商注冊,而是換成了金融資産交易中心、網際網路金融資産交易中心和股權交易中心等名稱。其實交易所和交易中心的權限和功能是一樣的。隻不過通過國務院直屬部際聯席會議驗收的被命名為交易所,由省級政府審批的,通常起名為交易中心。
金交所業務類型廣泛
金交所的業務範圍包羅萬象,主營業務有四類:基礎資産交易、權益資産交易、融資類業務、中介類業務。
金交所交易的金融資産多數屬于非标資産。其他包括應收賬款、股權債權投資、信托受益權、融資租賃收益權、商業票據收益權等。
随着資管新規的落地實施,非标的時代即将過去,金交所的好日子一去不複返,各地金交所也将大幅縮小,即将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