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人類的大腦天生不适合投資?|巴倫的書将擔心現金統治所有人在麻醉行為下永遠不會滿意

作者:中信出版集團

現代人腦在大約15萬年的時間裡沒有太大變化,而資本市場隻存在了400年。

編者按:如果了解自己是成功投資的必要條件,那麼了解大腦就是了解自己的最佳起點。我們需要記住,我們的大腦與15萬年前的同質性大腦沒有太大變化,但我們面對的投資市場隻有大約400年的曆史。丹尼爾·克羅斯比(Daniel Crosby)在《行為投資者》(Behavioral Investor)一書中指出,人們在資本市場的早期經驗以持久的方式印在大腦上,并影響着未來的投資決策,是以我們需要了解我們的大腦。本文摘自行為投資者第2章,投資中的大腦。

從進化的角度來看,人類并沒有那麼老,是以認為大腦是老的并不完全公平的,但相對于與之相關的現代社會環境,大腦肯定是老的。正如Jason Zweig在"投資圈"中所說: ...智人的曆史還不到20萬年,從那時起,人類的大腦幾乎沒有發育。1997年,古人類學家在154,000年前在埃塞俄比亞發現了一個智人頭骨。它曾經有大約1,450立方厘米的大腦體積...它不比今天普通人的大腦小。

在過去的15萬年裡,人類的大腦一直相對停滞不前,但它所面對的世界卻變得像指數級爆炸一樣複雜。美國股市等正規金融市場隻有大約400年的曆史。如果說人們的心理硬體沒有跟上時代的變化,那麼這可謂輕描淡寫。進化痕迹在現代投資者的行為中是顯而易見的,盡管這些進化行為的原因早已消失。在古代,人類祖先在春季和夏季儲存多餘的食物,并在寒冷的秋冬季節将其喂給人們。奇怪的是,這種儲蓄和投資行為現在将在春季和夏季增加,不包括季節性因素,曆史表現,廣告效果和流動性需求。在美國,加拿大和澳洲也是如此,那裡的季節距離北美半年。雖然古人對糧食儲存的需求已不再适用,但現代投資者莫名其妙地冒險穿越了寒冷的秋冬。

使用舊裝置的一個後果是,大腦最終将不得不執行兩項任務操作,在原始任務的基礎上進行建構,并為與原始設計無關的工作增加分析風險和獎勵。腦部掃描顯示,大腦的情緒中心最初用于指導原始任務,如避免攻擊,現在參與處理有關财務風險的資訊。世界各地哺乳動物的這些大腦區域是為快速反應而設計的鈍器,而不是敏銳的思維。快速果斷的行動可能會讓松鼠從貓頭鷹的爪子中逃脫,但它肯定不會幫助投資者。事實上,許多研究表明,投資者從習慣性的不作為中賺的錢最多。

為什麼人類的大腦天生不适合投資?|巴倫的書将擔心現金統治所有人在麻醉行為下永遠不會滿意

基金行業巨頭先鋒先導集團(Pioneer Pilot Group)将未更改賬戶的投資回報率與經過微調的賬戶進行了比較。果然,他們發現保持不變的投資回報優于經常修補和更改的投資回報。

行為經濟學家梅耶爾·斯塔特曼(Mayer Statman)引用了瑞典的一項研究,該研究表明,由于交易成本和錯誤的時機,頻繁交易的股票交易者每年損失4%的賬戶價值,這一結果在世界各國都是一緻的。在全球19個主要證券交易所中,那些經常變化的股票交易所落後于那些每年購買并持有1.5%股票的交易所。

大腦行為偏見最具破壞性的影響也可能揭示與性别相關的交易行為傾向。行為金融學的兩位創始人泰倫斯·奧迪恩( Terrence Odeon )和布拉德·巴伯( Brad Barber )調查了一家證券經紀公司的個人賬戶,驚訝地發現,研究中的男易量比女性高出 45% ,而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單身男性的交易量比單身女性高出 67% 。

Barber和Odeon将男性中這種更活躍的交易行為歸因于過度自信,但無論其心理根源如何,它都會使投資回報率保持在較低水準。由于多動症,研究中的男性在每年的投資回報方面比女性低1.4個百分點。

更糟糕的是,當你考慮到投資周期的複利滾動時,單身男性比單身女性低2.3個百分點,這最終導緻了難以形容的拖累。簡而言之,它關注的事實是,大腦行動的進化傾向,無論是由于過度自信還是其他因素,都會損害投資回報。

< 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跟蹤""66">不安</h1>

為了了解大腦如何處理耐力,麥克盧爾及其同僚設計了一個實驗來确定參與者的大腦活動,該實驗要求參與者做出一系列選擇,即在即時獎勵和延遲獎勵選項之間做出選擇。當選擇即時獎勵時,腹部紋狀體,内前額葉皮層和内前額葉皮層被激活 - 大腦的所有部分都與成瘾和沖動行為有關。立即獎勵的誘惑提供了大量的多巴胺,使參與者難以抗拒。另一方面,延遲獎勵的選擇激活了前額葉皮層和颞骨皮層,它們是大腦中與仔細思考相關的部分。結果表明,人們控制貪婪引起的短期沖動的能力是有限的,或多或少伴随着即時性。人類的大腦已經準備好采取行動,如果你處于戰争狀态,這是個好消息,但如果你是一個努力為退休儲蓄的投資者,那就太可怕了。

更糟糕的是,人類的大腦不僅老舊不安,而且是身體最饑餓的部分。像舊手機一樣,人腦必須在有限的功能和較差的電池壽命之間找到平衡。雖然人腦隻占體重的2%~3%,但即使人們在休息時靜止不動,大腦消耗的能量也高達身體總能量消耗的25%。由于這種巨大的消耗,人類的大腦一直在不斷尋找進入節能模式的方法,這樣它就不必那麼努力地工作了。雖然這是身體和諧的自然甚至美麗的表達,但也意味着人們總是想跟随别人的想法,依靠認知捷徑。

在許多情況下,這允許人們毫不費力地做出足夠好的決定,而無需追求完美。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捷徑對人們來說并不壞,例如當你下班後可以開車回家時,大腦很少,但當人們做出投資決策時,這種思維方式可能會很昂貴,你稍後會看到。

即使與最先進的技術相比,人類的大腦是一個無與倫比的奇迹,但它是為另一個時空裝備的奇迹。經過幾千年與饑荒、戰争和瘟疫的鬥争,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日益舒适的社會中,面臨着更多的心理鬥争。肥胖會殺死比饑餓更多的人。每年死于自殺的人數超過了戰争、恐怖主義和暴力犯罪造成的死亡總人數。人類的大腦仍然在進行一場幾千年前赢得的戰争,但現在你必須為一場新的戰鬥磨練它,你将獲得比速度和機動性更多的耐心和穩定性。

< 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軌道""65">現金主導一切</h1>

一些行為金融學的批評者認為,當真錢上網時,實驗室中争取信貸或糖果的非理性行為将會消失。簡而言之,随着賭注的增加,行為變得更加尖銳。讓我們用遊戲來測試這篇評論。

這個遊戲中有兩個人:一個是"提議者",另一個是"響應者"。在每次重複遊戲期間,兩個人是100美元,提議者的任務是嘗試在自己和響應者之間以不同的方式配置設定100美元,直到受訪者接受要約。提議者可以以任何方式分割資金,但規則是,隻有當被申請人同意拟議的分割時,兩人才能分享獎金。假設您已被設定為響應者,請考慮如何響應以下拆分:

場景1:提議者提議平均配置設定資金,每人50美元。

場景2:提議者提出為自己保留99美元,隻給你1美元。

很有可能,當你讀到第一個場景時,你很樂意同意這筆交易。你可能會覺得這是公平和互利的,是以說"是"。當你得到像場景1這樣的公平交易時,你的外額前額皮層就會被激活,這是與自我意識和解決複雜問題相關的區域。您分析和評估交易,并确定這是一個雙赢的局面。

但是場景 2 呢?如果你像我一樣,你會生氣地說:"哦,絕對不是!""如果你說'不',正如《哈佛商業評論》報道的那樣:"受訪者拒絕大約50%的低報價,因為他們覺得低報價侮辱了他們。受訪者甯願懲罰提議者,也不願賺一點錢。"

但響應的行為并不是這裡唯一的差別。低引号實際上完全由大腦的不同部分處理!不公平的提議不是通過前額葉皮層推理的,而是在前額島中處理的,前額島是大腦情緒進行中心的一部分,與恐懼和焦慮等情緒感受有關。有趣的是,大腦的這種情緒中心也有紡錘體細胞,這在消化系統中更為常見。正如傑森·茨威格(Jason Zweig)打趣道:"當你發現一項直覺(直覺,字面意思是消化道感覺)不好的投資時,這可能不僅僅是你的想象力。"腦島的紡錘體細胞可能與你翻騰的胃同步活躍。

值得注意的是,響應者的理性反應應該是在繼續我們的遊戲之前無論如何都要接受交易。無論這種劃分多麼不公平,錢一開始都不是你的,當你離開時,你總是得到比開始時更多的錢。然而,即使一個人知道該怎麼做,也很難超越對金錢的情緒反應和公平的思考。邏輯似乎與此無關。

一個典型的經濟模型表明,貨币具有間接影響,也就是說,隻有當它能夠買到我們想買的東西時,它才是好的,但神經科學講述了一個完全不同的故事。神經學證據表明,貨币刺激的多巴胺獎勵與其他主要的強化刺激(例如好看,有趣的卡通,跑車)相同。似乎人們喜歡錢本身,而不是它能為我們做些什麼。

同樣,舊的消費模式表明,人們關心市場回報僅僅是因為他們可以為投資者關心的事情提供資金。但這些簡單的模型并不能準确描述現實世界。在現實世界中,投資者似乎直接關注的是巨額收益本身,而這些收益與滿足需求過程中産生的收益無關。人們有時會對一些超級富豪的非理性行為感到驚訝,他們撒謊,欺騙和偷竊,使他們已經相當可觀的财富越來越大。但大腦似乎隻是憑直覺專注于金錢,在追求更多的金錢時,永遠不會滿足于金錢。

哈佛大學的另一項研究調查了那些玩遊戲的人的神經活動,他們可能會賠錢,并發現細胞核中有很多活動,細胞核是大腦中與動機,獎勵和成瘾相關的部分。最接近這種神經活動的是在進階可卡因成瘾者的大腦中發現的大腦活動,其腦部掃描顯示的結果幾乎相同。與那些主張提高标準的人不同,哈佛大學的Knudsen博士說:"我們很快發現,沒有什麼 - 不是裸體,不是屍體 - 可以對人産生與金錢相同的效果。它激怒了人,就像食物成為狗的驅動力,金錢成為人的動力一樣。"

反對者認為,金錢對人非常重要,它在人們生活中的中心位置不僅磨練了人類的理性,也使人們更加聰明,但腦部掃描反映了一個完全不同的視角。當然,錢很重要,但它是如此重要,以至于人們避免理性,忽視最好的經濟利益,并且往往在情感上得到滿足。總而言之,這有點不尋常。

<h1級""pgc-h-arrow-right-"資料軌道""64">人永遠不會滿足</h1>

與大多數基于神靈的宗教不同,佛教的中心人物是一個人,Jodamo Siddhartha,他對人類的大腦進行了一些微妙的觀察和總結。悉達多出生于王室,29歲時繼承了一個小王國。從小,他就擁有了普通人一輩子奮鬥無法企及的生活,進而建立了對自己貪得無厭和他人不懈追求的長久認識。貪得無厭似乎是一種普遍的特質,無論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富人還是窮人。

Sagamuni(後來被稱為Jodamo Siddhartha)觀察到,當人們處于貧困狀态時,他們希望獲得更大的繁榮和滿足感。但是,當财富和物質豐富時,人們很快就會感到無聊,渴望更令人興奮的體驗。薩卡穆尼的偉大之處在於,他看到人類的痛苦更多地源於我們無法控制自己的思想,而不是上帝的不滿。正如他所發現的那樣,痛苦源于我們不滿意的自私欲望,當它與現實世界發生沖突時,不可避免地會産生痛苦。坂牟尼生活在公元前500年左右,但他準确地預見到了大腦的一個真相:人們對金錢的渴望從未得到滿足。

人們制造這種沮喪錯覺的部分原因是,期望回報是一件相當令人滿意的事情,但實際上得到回報遠不如現在那麼令人興奮。想象中的獎勵沒有上限,也不會帶來任何現實世界的擔憂(如稅收,偏愛的孩子等),是以人們喜歡幻想天空,并讨論将來如何處理彩票獎品。正如傑森·茨威格(Jason Zweig)在談到這個概念時所說:"當你把錢放在口袋裡時,貪婪的刺激已經消失在神經刺激般的打哈欠中——即使你得到了你想要的好處。嗯,賺錢感覺很好,但期望賺錢感覺更好!"如果任其發展,人們的心理過程是失望和不滿的公式。人們渴望财富,但一旦他們得到财富,期待已久的吸引力很快就會消失。心理學家稱這種西西弗斯式的糾結為"享樂跑步機",它使人們總是試圖将自己與鄰居進行比較,并試圖失敗。

每個人都熟悉"與鄰居比較"的心理學,但我們不一定了解定義成功并了解神經過程如何導緻成功對我們有多重要。每年,蓋洛普都會進行一次民意調查,以确定"滿足普通美國四口之家滿足社群需求的最低金額是多少"。蓋洛普發現,這個問題的答案随着普通受訪者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夠了就夠了"似乎是一個可變的目标,有缺陷的人類神經不會讓我們完全放棄。我們隻需要比現在多一點錢來生存。

在發達國家,"相對富裕"和"相對貧困"的概念非常重要。發達國家有絕對合理的需求——三分之一的美國兒童每天挨餓,但在中上層社會經濟階層,人們傾向于依靠别人的标準而不是靜态的财富名額來決定他們的成功。事實上,研究表明,金錢對幸福感有最顯著的影響:負面的!那些非常富有的人在相對經濟優勢下經曆了幸福感的輕微增加,但是當"窮人"仰望資源更豐富的富人時,考慮到"尚不可用的東西",他們就會受到影響。鑒于幸福感增長乏力,而幸福感隻占人口的一小部分,人們以可比的方式看待金錢的傾向,總的來說,是巨大不幸的根源。

大腦驅使人們以一種可比的方式看待财富狀态,這種方式隻産生短暫的幸福,但了解人類本身的局限性是做出不同選擇的第一步。事實上,并非所有發達國家都喜歡這種浮華的比較。瑞士也是一個非常富裕的國家,但相反,它奉行低調的理念。與美國的"迷人"信條相反,瑞士人采取"财務上不真實"的做法,以免被他人羨慕。瑞士人看待财富的方式表明,人們對金錢的态度不是由人性的某種确定性決定的,而是由特定環境的産物決定的。我們不應該被最壞的慾望所驅使,被嫉妒和過度追求貪婪所束縛,而應該堅定地支援對方尋求真正的幸福與和平。

<麻醉下的行為>h1級""pgc-h-right-arrow"data-track".41"</h1>

古希臘人認為,是兩個大腦系統,一個用于尋求幸福,另一個用于緩解疼痛,主導了大部分人類行為。就像"了解你自己"的告誡一樣,他們正在扮演一個角色。當人們意識到環境的潛在好處時,大腦的獎勵機制就會活躍起來。

正如神經科學家和交易員理查德·彼得森(Richard Peterson)博士所解釋的那樣,獎勵機制始于大腦中層,穿過大腦的邊緣系統,最終在新皮層結束。在獎勵機制的大腦區域之間傳遞資訊的神經元主要是多巴胺,它被稱為大腦的"快樂"物質,因為在大腦中央區域受到電刺激的人,由多巴胺主導,會産生強烈的幸福感。獎勵機制中的多巴胺途徑可以被非法藥物激活,通常稱為藥物。

他接着說,激活激勵措施會導緻"更大的冒險,更大的沖動和身體上的興奮",但這些都不利于做出明智和重要的投資決策。同樣可以了解的是,恐懼會産生相反的效果,使人們"懦弱,防禦,害怕和規避風險"。

人們足夠直覺,但這與投資有什麼關系呢?

人類的大腦在牛市中變得更加冒險,在低迷的市場中變得更加保守,這意味着人們在神經學上更傾向于違反"低買高賣"的投資規則。出生缺陷的大腦使人們主觀地判斷實際風險相當高的情況作為低風險情況,霍華德·馬克斯稱之為"反向風險"的概念。

雖然人們傾向于認為低迷的市場是有風險的,但真正的風險實際上是在繁榮時期積累的,隻有在低迷的市場期間才會實作。

在經濟繁榮時期,投資者變得不那麼挑剔,更願意不惜一切代價競購風險資産。在牛市繁榮期間,風險會滾動,而這種風險更新在很大程度上沒有被發現。因為每個人都在賺錢,多巴胺到處都在飙升。你可能意識到這些風險,但你的大腦會盡一切努力確定你不處理它們。

就像一朵花在路邊的人行道上生長一樣,花朵很漂亮,但它生長在錯誤的地方。人類的大腦和它一樣好,但它與周圍的事物格格不入。它的形成是為了一個早已被抛棄的地方和目的,在真正意義上,人們創造和維持财富的能力是基于對這種不适應的了解。動物用大腦看外界,但人類有一種獨特的回頭看能力。我們必須用我們的頭腦去了解内心——首先,我們必須了解自己。

标題: 行為投資者

原名:行為投資者

丹尼爾.克羅斯比報道

譯者:郭偉峰/段瑩瑩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丹尼爾·克羅斯比

由|編輯彭蓮

(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不構成作為投資,會計,法律或稅務建議的要約或依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