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救助近18萬患者的互相寶,為何最終選擇關停?揭秘背後深層原因

作者:我是網際網路觀察員

前言

今天,陪伴許多人走過3年多的支付寶著名産品——互相寶,正式開始關停。

而大量互相寶的使用者們一路走來,其内心更是五味雜陳,從希望到失望再到憤怒,各種心情此起彼伏。

救助近18萬患者的互相寶,為何最終選擇關停?揭秘背後深層原因

互相寶

那麼,為什麼營運3年多,救助近18萬患者的互相寶,最終還是選擇關停?

在關停的背後,又有着哪些不為人知的深層原因?别急,且聽我慢慢道來。

從氣勢如虹到最終關停

2018年10月16日,支付寶聯合保險公司“信美互相”,一起推出了一款産品——互相保。

支付寶就不用多說了,國民級app,在中國可以說是婦孺皆知。那麼這個“信美互相”又是何方神聖呢?

信美互相,全稱“信美人壽互相保險社”,是一家成立于2017年5月11日的新興保險公司。與一些知名的老牌保險公司不同,這家公司成立時間并不長,在保險市場上缺乏相應的競争力,是以便聯合支付寶期望開拓網絡保險業務。

此時的互相保因為有保險公司的參與,是以它實質性還是一款保險産品。

互相保憑借着看似寬松的加入條件、極具吸引力的理賠标準以及非常簡便的操作方式,再加上國民級app支付寶的站台宣傳,在很短的時間内吸引了大批量的使用者踴躍加入,一個月内使用者人數就高達2000萬之多。

不久後,由于互相儲存在着一些問題,被保險業監管部門——銀保監會緊急叫停,而信美互相也是以被處罰,最後決定退出互相保。

2018年11月27日,在信美互相退出互相保後,互相保正式由支付寶母公司——螞蟻金服獨立營運。而它的名字也從此由“互相保”改成了“互相寶”。随着名字的改變,這款網紅産品的性質同樣也變得迥然不同。

救助近18萬患者的互相寶,為何最終選擇關停?揭秘背後深層原因

螞蟻金服

叫“互相保”時,它是一款由保險公司(信美互相)主導的互助保險産品,需要受到銀保監會的嚴格監管。而改名成“互相寶”後,它由螞蟻金服獨立營運,性質也從互助保險産品變成了一項“網絡互助計劃”,不屬于保險範疇,銀保監會也無法對其進行有效的監管。

當然,這也為互相寶後續的艱難處境埋下了伏筆。

互相寶雖然改名,但是在它發展的初期,并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在支付寶的大力宣傳下,互相寶仍然一路高歌猛進,氣勢如虹,使用者人數得到了爆炸式的增長。

特别是在2018年到2019年的這一年裡,互相寶的使用者人數飙升到1億大關。也就是說,在全中國14億人口中,平均14個人裡面,就有1個人加入了互相寶。

然而,在2019年之後,互相寶的使用者人數增長速度開始明顯放緩,到了2020年,整體的使用者人數也就僅僅增長了0.05億左右,使用者總人數達到1.05億。

1.05億,這也成為了互相寶使用者人數的巅峰時刻。在巅峰時刻過後,互相寶使用者人數很快就急劇流失。這在網絡上很多人吐槽互相寶的各種問題,就可以明顯地看出來。

而在互相寶的首頁上,以前總會顯示參加互相寶的使用者總人數。但到了後來,在使用者人數急劇下降的時候,這個資料就直接被隐藏了起來,人們再也無法知道使用者總人數的确切數字了。

但根據内部人士透露,互相寶的使用者人數可以說是攔路腰斬,截止2021年末,大概隻有6500萬人左右。其使用者人數的流失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事實上,互相寶的關停迹象非常明顯,人們對互相寶的關停也有着一定的心理預期。

從2021年年初起,就有許多類似于互相寶的網絡互助計劃陸續關停,比如比較著名的“美團互助”,就在2021年1月15日宣布,因為業務調整,将在2021年1月31日關停。

救助近18萬患者的互相寶,為何最終選擇關停?揭秘背後深層原因

美團互助

而在母公司螞蟻金服的多方權衡下,互相寶也終于走上了同行的老路。

早在一個月前,也即2021年12月28日,互相寶官方就釋出公告稱:

2018年底互相寶上線以來,1億多成員互幫互助,在自身獲得保障的同時救助了179127名患病成員,給了他們戰勝病魔的希望和勇氣。過去一年,互助行業發生了重大變化,為了更長遠地保護所有成員權益,經過慎重思考和讨論,互相寶将于2022年1月28日24時停止運作。

時至今日,宣布的日期已到,互相寶也正式在今天關停。

開啟網絡互助風潮,營運3年多,救助近18萬患者,互相寶曾經給許多人帶來了希望。

但這個希望終究沒有長久,當年氣勢如虹的互相寶,最終也不得不以關停的結局而慘淡收場。這實在是讓人唏噓不已!

關停背後有何深層原因?

營運3年多,救助近18萬患者的網紅産品互相寶,為何最終會選擇關停?在關停的背後,又有着哪些不為人知的深層原因?

在咨詢多方專業人士和内部人士後,這些原因也逐漸浮出水面。

其一,互相寶的盈利模式被實踐證明是一條行不通的路。

根據内部人士透露,支付寶原先的想法是,通過互相寶這一款産品,積累潛在客戶、培養風險意識,最終實作使用者轉化為商業保險客戶,通過這一條路徑來實作盈利的目的。

但實際操作起來,互相寶問題頻頻,這一套盈利模式在現實環境的沖擊下,被證明已經不可行了。

救助近18萬患者的互相寶,為何最終選擇關停?揭秘背後深層原因

互相寶在發展初期,為了吸引大量的使用者加入,是以在稽核标準上非常的寬松,這也導緻了許多使用者其實是“帶病加入”。

當“帶病加入”的使用者人數越來越多之後,每個使用者的分攤金額也就自然而然地水漲船高。也正是因為如此,在互相寶營運一段時間後,不斷地有使用者吐槽說分攤金額越來越高,已經負擔不起了,許多人也是以逐漸退出了互相寶。

為了解決分攤金額越來越高這個問題,互相寶将理賠稽核标準不斷加嚴。

但在稽核标準變嚴格之後,許多患病使用者由于不符合标準無法進行理賠,這也讓他們大為不滿。輕者則氣憤地退出互相寶,并在網絡上到處吐槽;重者則怒而将互相寶告上法庭,與其對簿公堂。

相關内部人士透露,互相寶高層在這一塊也是頗為頭疼,幾乎每一天都會接到幾十宗控告互相寶不理賠的案子。

這樣一種惡性循環,導緻互相寶上的健康使用者占比越來越少,而帶病加入的使用者占比則越來越多。

互相寶在這樣的現實處境下,當初期望“積累潛在客戶、培養風險意識,最終實作使用者轉化為商業保險客戶”的盈利路徑被徹底擊垮,實踐證明,這一套盈利模式是一條走不通的路。

而互相寶收取的少量平台管理費,也遠遠無法填補當初的成本支出。互相寶的盈利看起來遙遙無期,短期内又無法探索出新的盈利模式,這直接讓支付寶高層對互相寶進行了戰略放棄。

救助近18萬患者的互相寶,為何最終選擇關停?揭秘背後深層原因

是以,互相寶的關停也就成為了一種必然的結果。

其二,在監管趨嚴的趨勢下,互相寶的發展倍感壓力。

前文說到過,2018年11月27日,在信美互相退出互相保後,互相保正式由支付寶母公司——螞蟻金服獨立營運。而它的名字也從此由“互相保”改成了“互相寶”。随着名字的改變,這款網紅産品的性質同樣也變得迥然不同。

正所謂“沒有規矩,就不成方圓”,一個行業或者産品,如果無法被有效監管,放任其野蠻生産的話,那麼很有可能會造成嚴重的風險。

對于這一點,國家當然要進行管控,是以也在積極地籌劃着如何加強對互相寶這一類的網絡互助平台加強監管。

2020年9月,銀保監會釋出公告稱,網絡互助平台會員數量龐大,屬于非持牌經營,涉衆風險不容忽視,部分前置收費模式平台形成沉澱資金,存在跑路風險,如果處理不當、管理不到位還可能引發社會風險。

也正是因為如此,國家相關部門在多個場合均表達了要對互相寶這一類的網絡互助平台采取措施,加強監管。

在監管趨嚴的大趨勢下,這一類的網絡互助平台很難再像以前那樣不受限制的野蠻生長。許多網絡互助平台也因為感受到了巨大的監管壓力,是以紛紛選擇關停。

在2021年1月15日的時候,著名的網絡互助平台,互相寶的同行之一美團互助就宣布因為業務調整,将在2021年1月31日關停。

而互相寶在這麼多同行的陸續關停下,其壓力更是可想而知。

救助近18萬患者的互相寶,為何最終選擇關停?揭秘背後深層原因

根據内部人士透露,在美團互助宣布關閉後,互相寶高層一度備受打擊,對互相寶的前景非常不看好,在平時開會和工作時情緒顯得十分的低落。

而就在11個多月後,互相寶母公司螞蟻金服經過多方權衡,終于作出了最終決定,并在2021年12月28日,讓互相寶官方宣布了即将關停的消息。

最後總結

當年互相寶的推出,其本質目的是為了盈利,但實事求是地說,它也确實幫助了許多患者。

根據互相寶官方公布的資料顯示,互相寶自從2018年上線起,截止到2021年末,總共救助了179127名患者,可以說是成績斐然。

如今,互相寶已經正式關停了。對于它的功過是非,各位朋友們怎麼看呢?歡迎大家各抒己見,踴躍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