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古筝要不要跟着流行樂走這個問題也不是第一次與人探讨,現在用古筝所彈奏的流行歌曲在網上很火,在一定程度上帶來了一點古筝熱,就有人是以去學習古筝。
而古筝作為傳統的民族樂器,當然一定要固守自己的特點,最突出的就是它的韻味,這些在古曲上也有很大的展現,是以古筝對自己的傳統的堅守是必須的。
但時代是發展着的,我們的音樂,也包括古筝音樂也該随着時代去發展。如果僅僅停留在我們現有的曲目上面則會讓人覺得古筝在某些方面顯得有些過時。我們不否認現代的創作曲目有很多,很多也很好聽,但可能它們對于普通人來說太陽春白雪、太高雅了,不是所有人,或者說大部分人是無法了解這種意境的。就拿幻想曲來說,我身邊很多人聽完的感覺是恐怖,就連一些學古筝的人也是這種感受。而且現在創作的古筝曲目在技巧等各方面都是具有很大難度的,一般的古筝學習者是不具有彈這樣曲子的能力的。而一些級别較低的經典曲目則會随着時代的發展與這個時代越隔越遠,這樣一來,如果沒有些流行音樂的加入,可能會使很多人失去學古筝的興趣,因為她們很難了解原來那些曲子創作的背景,尤其是古曲。
對于一些幾歲、十幾歲的孩子來講他們有多大的能力去了解這些曲子其中的深意。那麼,他們對曲子強弱的把握(都不能說是情感)那就幾乎來源于模仿,模仿老師,模仿示範。不是所有的老師都能在曲子的情感方面去一點一點啟發學生,這也并不能說是老師的不負責任,因為孩子的了解能力不夠、家長的急功近利和這個浮躁的社會所造就的。在不了解的意境卻還要刻意模仿的情況下彈曲子,太容易讓很多孩子失去對古筝的興趣。如果沒有一些他們熟悉的流行歌曲作為調劑,還沒等他們堅持到能彈那些創作曲目的時候就已經放棄了。是以說用古筝彈一些流行歌曲,加入一些流行元素是保持它生命力所必須的。現在的大師們能在當下為古筝音樂做出貢獻,而将來呢?這些孩子才是古筝發展更長遠的繼承人,讓他們都失了興趣,還談何發展?
的确,學古筝的人群不是隻有孩子,還有很多大人,他們的了解能力是可以了解曲子的深意的,但是我想大多數人是無法在彈曲子的時候對一個滑音的韻味去揣摩很久,而且很多人學琴的目的是為了彈一些自己喜歡的歌曲,如果古筝不在這方面有所涉及,那麼我們又會失去一群古筝愛好者。
綜上所述,古筝在流行曲上的發展是為了古筝可以更好的普及。如果沒有這些千千萬萬的愛好者做基礎,古筝就沒有真正強大的根基。如果古筝一直不向大衆方向發展,将來就隻有幾位年過古稀的老人會彈,它都無法傳承,那麼我們再何談古筝的發展與強大?
随着時代的發展加入流行音樂并不意味着讓古筝失去它本身的韻味,傳統與現代并不是一對兒完全不可協調的沖突,兩者完全可以在達到某個平衡點的時候友好共存。對于傳統曲目是不可以丢掉的,但對于流行音樂也不是完全不可取的,個人覺得雙管齊下大概會效果更好。不失了古筝本身的民族特色,又可以滿足時代發展的需求。
每個人學琴的目的不同,我們沒有必要強求他人學了古筝就一定要去彈那些傳統曲目, 蘿蔔白菜各有所愛,自己喜歡就好。
古筝作為傳統文化的一種,其發展也應該是在繼承中發展,并且兼收并蓄。固步自封也是隻有死路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