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的灣灣”令人反感?台灣的玻璃心碎一地,統戰是陽謀不是陰謀

作者:區漢宗

區漢宗工作室特約作者:孫玉良

最近台灣票選“最不可接受大陸詞彙”,“灣灣”一詞上榜。台灣某些人認為“灣灣”有貶義、統戰意味,國台辦予以澄清:在大陸“灣灣”并不具貶義,是很多大陸群眾對台灣群眾的昵稱。非但沒有貶義,相反有一種“萌萌的”感覺。對此台灣基進黨秘書長王興煥回複“灣灣”一詞不具貶義,但“我的灣灣”令人反感,是一種統戰用法。

“我的灣灣”令人反感?台灣的玻璃心碎一地,統戰是陽謀不是陰謀

不得不說,很多台灣人有一顆“玻璃心”,也太容易受刺激了,“灣灣”一詞,并非官方用語,而是大陸網民們的發明創造。不管台灣的“台獨”們多麼排斥大陸,但大陸的網民們是把台灣當成一家人的,“灣灣”一詞便是對台灣喜愛的昵稱。把“灣灣”說成貶義,這是别有用心的人故意污名化,帶節奏的破壞兩岸人民的友好關系。

“我的灣灣”令人反感?台灣的玻璃心碎一地,統戰是陽謀不是陰謀

至于統戰,筆者認為這并不是什麼陰謀,相反這是陽謀。中國的中央政府設有統戰部,省、市、縣都有統戰部,這是公開的,并不是什麼神秘的部門。統戰的全稱是“統一戰線”,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但在台灣有的人認同,有的人不認同。不認同的人,就是“台獨”分子。大陸與認同兩岸同屬中國這一理念的台灣人站在一起,反對部分“台獨”分子試圖将台灣從祖國分裂出去,這是光明正大的事,也是理直氣壯的事。反“台獨”沒有什麼躲躲藏藏的,沒有什麼偷偷摸摸的。台灣的國民黨一直在喊“反台獨”,中華統一促進黨也一直在喊,新黨也一直在喊,許多反獨促統派都一直在喊,這些黨派在這一點上與大陸有共同語言,對此行為“生氣”或“郁悶”的隻是“台獨”分子。生氣或郁悶,純屬活該。

“我的灣灣”令人反感?台灣的玻璃心碎一地,統戰是陽謀不是陰謀

“台獨”與“反台獨”打的是一場硬仗,這是一場“分裂”與“反分裂”的戰争,這場戰争一直在打,用各種方式在打。尤其反映在文化戰場上,教育戰場上,打得尤其激烈。在經濟戰場上,大陸也展開了行動,制裁了支援“台獨”集團的幕後金主。民進黨“台獨”集團為了壯大自己的力量,在教育戰場上進行“去中國化”教育,在文化戰場上進行“親美抗中”宣傳,就是對統一戰線的反攻。在外交戰線上,這場戰争也進行得相當激烈,台灣地區副上司人賴清德正在進行的過境美國參加洪都拉斯新任總統的就職儀式,進行“凱子外交”,就是這場戰争的一部分。

“我的灣灣”令人反感?台灣的玻璃心碎一地,統戰是陽謀不是陰謀

“灣灣”的稱呼問題是一個小問題,但它也是“台獨”與“反台獨”戰争的一部分,“台獨”集團一直在與“反台獨”陣營打輿論戰,他們是很在乎名字問題的。“台獨”集團負責網絡輿論宣傳的部隊被稱為“塔綠班”,也就是網絡水軍。另外,綠營還掌握着大量綠媒以及所謂的親綠民調機構,這些組織都是為“台獨”集團服務的。在台灣島内,“台獨”集團在之前的“公投”戰役中取得了暫時的勝利,“塔綠班”及親綠媒體、親綠民調機構是立了大功的。國民黨籍“立委”龐建國憤而自戕,成為這場反“台獨”戰役中犧牲的戰士。這場戰争将是一場持久戰,雖然“台獨”集團的陰謀一時得逞,但最後的勝利一定會屬于“統派”,“灣灣”最後一定會成為“我的灣灣”,不管“台獨”分子們愛聽不愛聽,這也是一種必然,一種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