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農村大媽頭戴鳳冠參加鑒寶節目,說是出自慈禧收藏,這是真的嗎?

中國是一個曆史悠久的國度,中國的老祖宗給後人留下了不少文化瑰寶。

但古董市場并不是尋常人可以觸碰的,沒有一點對曆史文化的研究和古董鑒定水準就非常容易在古董行業受騙。

農村大媽頭戴鳳冠參加鑒寶節目,說是出自慈禧收藏,這是真的嗎?

但總有些人喜歡四處搜羅“寶貝”,比如古董書畫、古董裝飾花瓶器皿等,以彰顯自己的身份或是作為一種投資形式。

他們懂得不多,但或多或少抱有僥幸心理,認為自己手上的“寶貝”一定是真的,是以,催生了不少鑒寶節目,在為群衆鑒寶的同時向大衆普及古董知識。

一次,鑒寶節目迎來了一位農村大媽,她帶來的鳳冠讓專家急呼:趕緊摘下來!她帶來的鳳冠究竟是何物?這個文物到底是真還是假呢?

農村大媽頭戴“禦賜之物”欲鑒寶

這位農村大媽是将鳳冠戴在頭上出場的,隻見她頭戴鳳冠,闊步上台,一副十分笃定自己的鳳冠是真品的樣子。

起初,專家們見大媽手上沒有拿着寶物感覺十分驚訝,直到大媽指着自己頭上的鳳冠說,這就是她要鑒定的寶貝,這個寶貝是個“禦賜之物”。

農村大媽頭戴鳳冠參加鑒寶節目,說是出自慈禧收藏,這是真的嗎?

現場的古董專家聽聞大驚失色,他們慌忙讓大媽把鳳冠從頭上取下來,畢竟,如果這個鳳冠是真的,就是一件價值連城的寶貝,應該被妥善保管,而不是被随意地戴在頭上。

大媽一聽感到有理,連忙态度極佳地摘下鳳冠。随後,她對鳳冠的來曆娓娓道來。

據大媽所說,她帶來的鳳冠出自慈禧太後的收藏,曾經由慈溪太後賜給近身宮女,鳳冠在宮中曆經戰亂,幾經輾轉來到民間,最後被文物販子所得。

大媽正是從文物販子處花幾萬塊錢買下的鳳冠,她這次上節目的目的,就是為了鑒定一番這幾萬塊錢買下的“禦賜之物”究竟值幾個錢。

那麼,大媽帶來的鳳冠究竟是真是假,是否價值連城呢?

農村大媽頭戴鳳冠參加鑒寶節目,說是出自慈禧收藏,這是真的嗎?

“禦賜”鳳冠真假之謎

經過一番鑒定,專家認為,大媽帶來的鳳冠是假的。

首先,專家指出鳳冠頂上“雙龍戲珠”的圖案樣式存在明顯的結構錯誤。

在中國古代鳳冠的制作中,“雙龍戲珠”的圖案樣式會被制作成“龍頭對龍頭”的形狀,而大媽戴上節目的鳳冠,“雙龍戲珠”的圖案樣式被做成了“龍背對龍背”的形狀,這樣的圖案設計顯然并不符合中國傳統鳳冠制作的标準。

如果真如大媽所說,她帶來的鳳冠是皇家的“禦賜之物”,就更不可能犯有如此低級的錯誤,是以,從傳統制造技術的角度看,大媽的鳳冠是僞造的。

其次,專家通過肉眼鑒别和敲擊辨音的鑒寶方式判斷出,大媽帶來的鳳冠材質并不昂貴,大媽的鳳冠不是黃金鑄造的,它隻是一個鍍金産品。

農村大媽頭戴鳳冠參加鑒寶節目,說是出自慈禧收藏,這是真的嗎?

比起純金的鳳冠,鍍金明顯便宜得多,如果鳳冠真如大媽所說來自于皇家,就絕不可能使用如此廉價的材質制造,是以,從材質使用的角度判斷,大媽的鳳冠也是僞造的。

最後,專家告訴大媽,鳳冠上的“寶石”也是假的,專家繼續解釋道,隻要稍微仔細一看,大媽帶來的鳳冠上的“寶石”全部都是塑膠制成的仿制品,價格十分低廉,根本不可能出自皇家工坊。

鳳冠被證僞後,大媽也沒有表現得過于悶悶不樂,原來,她隻是抱着“撿個小漏”的心态買下了鳳冠,并沒有在購買的時候花大價錢,是以,她形容自己隻是“吃了個小虧”而已,并不覺得心疼。

但是大媽吃得“小虧”也進一步提醒觀衆不能貪小便宜,并且一定要多學知識,特别是對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常識一定要有所了解。

真正的鳳冠做工精良材質昂貴

冠冕,在中國古代的禮儀制度中地位很高,甚至在很多時候,佩戴冠冕就是身份的象征,如,官員的官位會被稱呼為“烏紗帽”,古代的孩子成年會在成人禮上束發、戴冠。

農村大媽頭戴鳳冠參加鑒寶節目,說是出自慈禧收藏,這是真的嗎?

在種類繁多的冠冕中,鳳冠是古代貴族婦女展現高貴地位的禮帽,象征着祥瑞、希望和權力。

鳳冠在秦始皇實作大一統後便逐漸成型,成為宮廷女性佩戴的頭飾,漢朝時期,鳳冠隻有太後、皇後等身份尊貴的人才能佩戴。

到了唐朝,鳳冠的使用逐漸廣泛,皇宮的後妃及普通宮女開始擁有佩戴鳳冠的資格,而鳳冠變成一種民間新娘使用的禮貌,則是明末清初時期才逐漸流行的一件事。

宋代開始,鳳凰就成為了皇後冠冕上的主要飾物,根據《文獻通考》記載,宋朝皇後佩戴的鳳冠制作考究,上飾有九龍四鳳,大小花各12株,後面飾有兩博鬓。

宋朝,鳳冠的使用被列入了規章制度中,隻要貴族婦女出席正式場合,就一定要佩戴鳳冠,否則會受到嚴厲的懲處。

到了明朝,鳳冠制作的工藝更為成熟,鳳冠的裝飾在原來九龍四鳳、大花12株、小花12株、兩個博鬓的基礎上,增加了十二钿。

農村大媽頭戴鳳冠參加鑒寶節目,說是出自慈禧收藏,這是真的嗎?

明朝永樂年間,鳳冠的制作被進一步規範,鳳冠上必須配有翠龍九條、金鳳四條,其中一條龍要鑲嵌在鳳冠頂端,口銜一顆大珍珠,龍的頭上要裝飾翠蓋,下面墜有珠結。

其餘8條龍嘴裡都銜着珍珠,配有40片珠翠雲做裝飾,翠口圈一副,上面裝飾12枚珠寶钿花、12枚翠钿花。

托裹是一副金口圈,裝飾5朵珠翠面花和一對珠排,鳳冠上還有一個皂羅額子,用描金龍紋和21顆珍珠裝飾。

永樂三年,鳳冠的制作又有了新的模闆規定,如,冠皂上要裝飾金龍一條、翠鳳兩條;前後配飾兩朵牡丹花、兩支珠翠穰花、21支珠翠雲;金寶钿花9枝;金鳳2條;金寶钿二十四條等。

明朝中後期,鳳冠的裝飾日趨精美繁複,鳳冠價值連城,截至目前,大陸出土的鳳冠都做工精美,材質昂貴,大多數的鳳冠以寶石珍珠作為飾品點綴其中。

其中,大陸目前考古發現鑲嵌寶石最多的一頂鳳冠,上面鑲嵌了128塊寶石,光彩奪目,是以,鳳冠一直都是古玩市場上的“搶手貨”。

農村大媽頭戴鳳冠參加鑒寶節目,說是出自慈禧收藏,這是真的嗎?

小結

文物,不應該被當做普通商品随意售賣。

尊重文物,就是尊重祖先,無論農村大媽的鳳冠是真是假,大陸古代的鳳冠都由于做工精良、造價高昂、代表了古代禮制文化而理應作為大陸重要文物得到妥善儲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