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能工巧匠看寶雞】西秦“巧娘”織錦繡

【能工巧匠看寶雞】西秦“巧娘”織錦繡

西秦“巧娘”織錦繡

記國家級非遺項目西秦刺繡傳承人之一王秀萍

【能工巧匠看寶雞】西秦“巧娘”織錦繡

王秀萍,國家級非遺項目西秦刺繡傳承人之一,省級工藝美術大師。現為千陽縣秀萍刺繡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千陽縣職業中專特聘刺繡教師。她是第十二屆、十三屆陝西省人大代表。王秀萍的作品《盛世八駿》于2013年獲寶雞市旅遊商品大賽銀獎,同年獲得陝西省婦女手工藝技能大賽一等獎;2017年她的作品《何尊》獲寶雞市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大賽三等獎;2018年她獲得全國巾帼建功标兵榮譽稱号;2018年她的作品《千陽紅》獲千陽西秦刺繡繡品大賽二等獎;2019年她獲得省級工藝美術大師稱号;2020年她在全國刺繡手工藝大賽上榮獲銅獎。

【能工巧匠看寶雞】西秦“巧娘”織錦繡

展現在眼前的這幾件“虎”主題的刺繡藝術品很精美,威武霸氣的虎頭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細緻之處,毛發畢現;身姿矯健的上山虎,形神兼備、生動傳神、呼之欲出……農曆虎年即将到來,記者日前看到了王秀萍用西秦刺繡的工藝繡出的“虎”。王秀萍今年51歲,被譽為西秦“巧娘”,是國家級非遺項目西秦刺繡傳承人之一、省級工藝美術大師。談起她的刺繡故事,以及和“秦繡”的淵源,也如同五彩絲線織就的繡品一樣絢麗。

【能工巧匠看寶雞】西秦“巧娘”織錦繡

王秀萍展示她的“虎”主題刺繡作品

癡迷“母親的藝術”

千陽縣鄉村的農閑時期,熱乎乎的炕頭上,外婆、母親以及大姑娘小媳婦們圍坐在一起,穿針引線,用花布、五彩線等,做出花花綠綠或可愛或威猛的虎頭帽、虎頭鞋,以及出嫁時準備的繡品……

在千陽縣水溝鎮柿溝村,兒時的王秀萍跟随母親學習刺繡,正是因為這種代代相傳、口傳手教的傳承方式,西秦刺繡也被稱為“母親的藝術”。2008年,西秦刺繡被文化部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千陽縣更是湧現出一大批西秦刺繡“巧娘”。

【能工巧匠看寶雞】西秦“巧娘”織錦繡

王秀萍精心繡制作品

“我16歲時開始正式跟着師傅學刺繡,同時學刺繡的人中,我是年齡最小的,但是師傅說,我是悟性最好的、靈性最好的,隻學了幾天,就能繡出師傅很滿意的作品來。”王秀萍笑着回憶道。

後來,王秀萍在職中學過服裝專業,畢業後還開過服裝店。2004年,千陽縣開始大力發展刺繡産業,這為喜愛刺繡藝術的王秀萍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她放下服裝店的生意,走上刺繡藝術的創業之路。創業之路是艱辛的,沒有地方,她就在自己家裡搭繡架,沒有員工,她就托親戚朋友去招。在王秀萍的傳授下,20多名婦女很快掌握了刺繡的針法,一件件刺繡作品受到了市場的認可和青睐,遠銷省内外,曾赴全國一線大城市展銷。

【能工巧匠看寶雞】西秦“巧娘”織錦繡

王秀萍刺繡作品西府娃

2008年時,西秦刺繡被列為國家級非遺,王秀萍的工作熱情更高。很快,一塊名為“秀萍繡莊”的匾額挂在了她的房門前。2011年,千陽縣職業中專開設了民族刺繡專業,王秀萍被學校聘為刺繡代課教師,她和她的秀萍繡莊,一起走進了校園。

專注西秦仿真刺繡

在路邊随便看到一棵樹、一朵花,就能很快在腦海中設計出它們的刺繡圖,用什麼顔色的線、什麼針法、如何構圖布局……不得不說這便是一種靈性。因為對刺繡有着發自内心的熱愛,在王秀萍的眼中,花草樹木、日月星河等自然萬物,都可以用針線繡在她的作品中。

在千陽縣職業中專的“秀萍繡莊”裡,有一幅幅生動的“水墨畫”,還不乏古代名人的“繪畫”作品,例如,齊白石畫的蝦、鄭闆橋畫的竹、韓滉畫的《五牛圖》等。走近細看,竟然是一針一線繡出來的,生動逼真,令人稱奇。

【能工巧匠看寶雞】西秦“巧娘”織錦繡

王秀萍刺繡作品五牛圖

還有一些人會拿來現代人的書畫、攝影作品,請王秀萍把它們變成刺繡作品,她仍然能繡制得惟妙惟肖。

繡莊裡,更有一件件青銅器的繡品,有着古樸的青銅光澤、青銅紋飾,立體感很強,可謂巧奪天工!寶雞被譽為“青銅器之鄉”,如何把代表家鄉曆史文化的元素制作成繡品,王秀萍已經記不清去了寶雞青銅器博物院進行仔細地觀察和學習多少次了,她還向蘇州的刺繡老師和專家請教,借鑒外地的刺繡經驗。經過精心設計、繡制,終于誕生了青銅器刺繡作品,成為我市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旅遊紀念品。

“我經常參加各種教育訓練,接觸到的刺繡藝人、看到的刺繡技藝越來越多,便開始結合實際對傳統西秦刺繡進行反複改良,并專注西秦仿真刺繡的技藝。”王秀萍介紹道,“比如,傳統的西秦刺繡很少用到漸變色。在繡水墨畫、青銅器等繡品的時候,我就會加入漸變色的絲線,其實,針法還是西秦刺繡的針法,但是繡出來的作品就更加生動逼真。”

【能工巧匠看寶雞】西秦“巧娘”織錦繡

王秀萍刺繡作品青銅器

記者在采訪時,看着繡莊裡一個個微微低着頭專注刺繡的繡娘,突然想到一個問題:“王老師,刺繡時會久坐,低頭刺繡時間也比較長,腰部、頸部會感到累吧?”

王秀萍笑着介紹道:“因為喜愛,我會把刺繡作為一個愛好,刺繡的過程也成為一種享受,甚至感覺如同品茶、繪畫一般,是一個修身養性的過程,是以,身體就不會覺得累。當然,在繡莊裡,我們很注意繡架的高度、斜度,保證腰部、頸部不要過分用力;還注意堅持每天八小時工作制,以及節假日休息等。”

在多次省市技能大賽中,秀萍繡莊的作品均獲得獎項,王秀萍也被授予“寶雞市職工創業明星”稱号。目前,在秀萍繡莊接受教育訓練的農村婦女超過600人,還有千陽縣職業中專的300多名學生。作為一名省人大代表,王秀萍心系群衆,努力當好群衆緻富的領路人。

緻力培養“後起之秀”

虎年即将來臨,一件件生動的“虎”主題西秦仿真刺繡藝術品,頗受關注。王秀萍說,諸如這樣的刺繡藝術品雖然價格高,有五百至幾千元的,甚至有幾萬元的,但因為這些都是她與繡莊裡的繡娘花費幾個月時間,一針一線繡出來的高檔藝術品,仍然受到不少人的歡迎。

為保證每件西秦仿真刺繡藝術品品質達标,王秀萍并不以計件的方式考核繡娘們,每件作品她都要嚴格把關,達不到标準絕不對外銷售。這種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引領着西秦仿真刺繡藝術品不斷走向新高度。

【能工巧匠看寶雞】西秦“巧娘”織錦繡

王秀萍刺繡作品虎

曆經十多年的發展,秀萍繡莊已成為西秦刺繡的排頭兵之一,繡出了不少遠銷國内外的作品,王秀萍也成了千陽縣家喻戶曉的西秦“巧娘”。

如今的千陽刺繡,已經成為一個品牌産業,慕名而來的客戶不計其數。王秀萍告訴記者,今年她在接到“虎”主題西秦仿真刺繡藝術品的訂單時,也有客戶需要大批量的千陽虎頭鞋、虎頭帽、虎頭枕、布藝老虎等,她會熱情接洽,并很快轉給其他刺繡合作社,同樣,其他合作社接到西秦仿真刺繡藝術品的訂單,也會介紹到她這裡,大家形成一個合作鍊,共同緻富。

問及她和繡莊未來的發展之路,王秀萍說,會和千陽職業中專繼續合作,培養更多刺繡專業的學生,西秦刺繡作為一個國家級非遺項目,需要的是傳承和發展,是以她們會緻力于培養後起之秀。

【能工巧匠看寶雞】西秦“巧娘”織錦繡

王秀萍刺繡作品蝦

王秀萍重視刺繡作品的創新,對刺繡文創作品很關注。2021年6月,寶雞文理學院美術學院舉辦了一次畢業生作品展,展現出高校藝術教學與本土藝術創作的結合。有一些大學生的作品,就是對布老虎的外形和五官進行誇張變形,從不同角度展現千陽刺繡布老虎。這引起了她的極大興趣。

王秀萍說,她們繡莊的作品也得到了寶雞文理學院教授的認可,希望共同設計出更多刺繡文創産品,以非遺文化的特色元素緊跟現代時尚生活,進而更好地傳承和發展西秦刺繡藝術。

寶雞日報全媒體記者 麻雪

編輯:王秀芳

稽核:海 欣

終審:韓正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