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就算被開除,我也要吐槽一下工作周報

作者:教育非常有前途

身為職場人,你想必對工作周報不會陌生,理想情況下,工作周報是高效且很有必要的工具。

周報的好處

  • 從組織團隊的角度來看,周報能讓資訊透明流動,促進知識分享與團隊協作;
  • 對讀周報的上司來說,周報能幫助他們了解下屬的工作進展,進而更好地決策;
  • 對于寫周報的下屬來說,寫周報也能敦促人及時複盤總結、沉澱經驗、提高工作效率......

果殼的工作周報任務很輕,編輯們把它當成周記去寫,也還蠻有意思的,但網上随便搜一搜,會發現員工們提到工作周報時往往會垮起臉,大倒苦水。

有吐槽字數的:

“為了湊夠字數,每個人都很拼,為了不當最後一名被上司請喝茶,隻能越寫越長。”

“老闆規定了不得少于1000字的周報下限,沒下限的同僚卻偷偷交上了3000字,還要對我們說自己沒寫多少,太那啥了。”

就算被開除,我也要吐槽一下工作周報

吐槽文筆的:

“周報何止是論文,都快成 SCI 評選了”

“有的還引用古詩詞呢,‘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蘇轼看到都怕”

就算被開除,我也要吐槽一下工作周報

還有吐槽送出時間的:

“誰的周報發得晚,就代表誰在加班,代表工作飽和,公司規定周五交周報,大家都是在上班時間内寫完,但發送的時間幾乎都是晚上九點以後。”

就算被開除,我也要吐槽一下工作周報

同樣是周報,為什麼好周報能讓人明白同僚在做的事情,成為業務推進的助力,但壞周報卻是員工們口誅筆伐的對象?

差別就在于,每周要送出的究竟是一份務實的記錄,還是一份務虛的自誇。

錯的不是周報,而是隻看重績效

被瘋狂吐槽的周報隻是替罪羊,員工們真正感到不滿的,是那些讓周報淪為内卷競技場與職場表演台的無效制度與惡劣氛圍。

在職場,尤其是在強調“結果導向”的公司中,成功标準往往是單一的,大家都要追求更高的績效,而“更高”的比較基準往往是自己朝夕相處的同僚。

當績效并不取決你本身幹得好不好,而是取決于你能不能幹得比同僚更好,這就會讓員工體驗到競争性的心理氛圍(competitive psychological climate),進而激發他們付出更大的努力去尋求比競争者們更好的績效評價[1]。

就算被開除,我也要吐槽一下工作周報

如果一家公司規定員工必須寫周報,并且上司沒有真正去了解、去看見下屬的工作,隻用周報作為了解下屬工作表現的管道,那麼處在競争氛圍下的員工們自然會想要寫出比同僚更“漂亮”的周報,而不是更“實在”的周報。

這種時候,原本用于資訊交流的工作周報就演變成為了印象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2]的手段,員工會試圖做出一些努力來塑造自我,以控制和影響自己在上級心中的印象,這些政策包括[3]:

自我提升(self-promotion),也就是在周報中誇大自己的成就和能力,像是在周報裡“小事化大,大事化重”,添油加醋地誇耀自己的功勞。

“模範”行為(exemplification),也就是在周報中展現自己是一名值得大家學習的好榜樣。

逢迎讨好(ingratiation),也就是投上司所好,上司說“要用資料說話”,那就多貼些資料圖表;上司說“必須要寫出自己的思考”,那就寫成3000字心得報告。

這些政策既讓員工煩躁,也無益于公司。

一項在中國企業開展的研究發現,如果員工做出了更多針對上級的逢迎讨好型印象管理行為,就會感受到更強的自我控制資源損耗,進而難以自控地更多具有破壞性的偏離行為,比如忽略上級交代的工作任務、在工作中拖延敷衍等[4] 。

就算被開除,我也要吐槽一下工作周報

工作周報不應該是“内卷”的代名詞

最初參與“周報競賽”的人或許确實是想從中獲得收益——獲得上司的賞識、更高的績效評價、更多的年終獎和潛在的晉升機會......

可事情演變到後來,絕大部分被迫卷入的員工僅僅是防禦性地想要規避損失,畢竟,從來都“不是工作需要我,而是我需要工作”。

當一個組織裡花式寫周報的人達到一定比例時,這就形成了一種群體規範,如果剩下的人不跟着遵從這種規範,就不得不受到懲罰,承擔嚴重的後果。

于是,盡管打勞工們嘴上喊着想“躺平”,卻還是會在危機感下紛紛主動或被迫卷入“内卷”這場沒有赢家的戰争。

就算被開除,我也要吐槽一下工作周報

員工痛苦,組織也沒有得到好處,當周報成為無意義的競賽,沒有人能成為赢家 ——

但好消息是,這不是一個必然的困境,讓周報回歸初心,雙輸的局面就能變為雙赢。

做好建設性回報,讓工作周報回歸原本的價值

某大廠曾經宣布不再強制員工上交周報,員工們喜大普奔,其他網際網路公司的員工也表示羨慕又期待。

就算被開除,我也要吐槽一下工作周報

某公司CEO也分享了特别的周報技巧——向下一級寫周報,這麼做是為了讓上司把更重要的資訊分享給更多的人,讓組織決策更加透明。

如果說取消周報顯得有些因噎廢食,而給下屬寫周報又顯得過于激進,組織可以選擇第三條路:提倡上級為下屬的周報做好回報。

上司讀周報并給出及時有效的回報是一種積極的上司行為,對下屬有很大的影響力和激勵作用。

研究發現,如果上司能夠給下屬提供建設性的上級回報(constructive supervisor feedback),下屬的工作态度、行為和績效都會受到積極的影響[5]。

就算被開除,我也要吐槽一下工作周報

具體來說,當下屬從上級的周報回報中獲得有價值的資訊時,不僅能更加了解上司對工作的具體期望和要求,更能感受到自己的工作得到了上司的支援群組織的重視,進而激發“我要更加努力打工回饋組織”的内在動機[5]。

不僅如此,研究也發現,建設性的上級回報還能反過來激發員工的主動的回報尋求行為(feedback-seeking behavior)[6] 。

如果員工能夠從寫周報上獲得上司高品質的及時回報,就會有更高的意願去積極主動地尋求更多有價值的回報資訊——更加認真地寫周報,為自己争取資源,以幫助自己更好地開展工作和實作成長。

而怎樣的回報屬于建設性回報呢,可以參考這些原則[7]:

建設性回報原則

  • 着重于下屬可改善的問題;
  • 明确提到下屬需要糾正的行為;
  • 告知下屬 TA 的缺陷和問題是可克服和可補救的;
  • 對于希望下屬做到的行為,有清晰而正當的标準;
  • 給出的建議是具體而詳細的,且依托于具體的情境或事件;

另外,還需要明白的一點是,大多數下屬會将回報等同于批評[8],是以可以用真誠的鼓勵和表揚去抵消他們對回報的恐懼,稱贊員工的努力和進步,建構和員工的信任關系。畢竟當回報來自你完全不信任的人的時候,怎麼回報都是無用的。

總而言之,能夠“雙向交流”的周報才能發揮其原有的價值。

這需要上司能夠發揮榜樣作用,抵制形式主義和無限“内卷”的周封包化,倡導精簡務實、言之有物的周報,并給下屬的周報提供高品質的回報。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看到這的你要不試試把這篇文章轉給你的老闆?

參考文獻

[1] Spurk, D., Keller, A. C., & Hirschi, A. (2019). Competition in career tournaments: Investigating the joint impact of trait competitiveness and competitive psychological climate on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career success.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92(1), 74-97.

[2] Erving G.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New York:Doubleday, 1959

[3] Jones, E. E., & Pittman, T. S. (1982). Toward a general theory of strategic self-presentation.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s on the self, ed. J Suls, pp. 231–62. Hillsdale: Lawrence Erlbaum Assoc.

[4] Klotz, A. C., He, W., Yam, K. C., Bolino, M. C., Wei, W., & Houston,Lawrence, I.,II. (2018). Good actors but bad apples: Deviant consequences of daily impression management at work.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03(10), 1145-1154.

[5] Kuvaas B,Buch R,Dysvik A. Constructive supervisor feedback is not sufficient: immediacy and frequency is essential[J].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2017,56 (3): 519-531.

[6] 蘇偉琳 & 林新奇.(2021).建設性上級回報對下屬創新績效的影響機制研究——回報傾向與回報尋求行為的作用. 預測(02),25-32.

[7]Sommer, K. L., & Kulkarni, M. (2012). Does constructive performance feedback improve citizenship intentions and job satisfaction? The roles of perceived opportunities for advancement, respect, and mood.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quarterly, 23(2), 177-201.

[8]https://employee-performance.com/blog/the-psychology-of-feedback-in-the-workplace/

作者:草芽君

編輯:Emeria、odette

一個AI:寫周報确實累,AI 每次吐槽完人類也很累,能感同身受的_(:з」∠)_
就算被開除,我也要吐槽一下工作周報

本文來自果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如有需要請聯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