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湖北武漢一名家長爆料稱
他的孩子在參加校外教育訓練冬令營活動時
不小心打碎一件“價值130萬文物”
涉事孩子家長稱
被打碎的雕塑為武漢市某私人博物館所有
現對方要求賠償
視訊來源:@百姓關注
1月26日,記者從武昌區文物和非遺保護中心從業人員處了解到,被損壞的“館藏文物”是一個“墓俑”,但并非在冊登記的文物,糾紛雙方目前已達成和解,“修複大概需要2萬塊錢。”
武漢市警察局武昌分局政工處一名從業人員也告訴記者,此事已移交當地司法所協調處理,目前正在協調中。前述從業人員表示,文物的價值并非網傳的“價值130萬”。

事發時監控畫面
監控視訊顯示,這座半人高的陶俑人像放在牆角位置,附近有不少學生正在活動。一名學生經過陶俑時,身體不慎觸碰到陶俑的手部,結果陶俑從中間部位斷成了兩截,摔在地上破損。
這名家長表示,孩子今年12歲,寒假裡參加了一個為期5天的校外作文教育訓練班,期間,教育訓練機構老師帶孩子參觀博物館時發生了意外。自己花1000元給孩子上寒假營,結果換來了要求賠償130萬元的慘痛結果,他說:“這是要破産的節奏”。
博物館從業人員回應:
從未逼迫威脅 正處于協商階段
昨日,該私人博物館從業人員“片姜舟_ ”發聲,就熱搜#學生參觀私人博物館打碎130萬文物#澄清事實,“我全權負責我的言論,因為從事情發生開始到現在我是全程的唯一現場目擊者及經曆者,且由我協助館長及警方跟進此事。”
她在文中寫道:“這件鎮墓俑并非130萬;報警方并非博物館;博物館從未勒索研學機構以及小孩父母;目前還在協商階段。”
作為整件事情的現場目擊者,“片姜舟_ ”在長文中表示,孩子在打碎文物的第一時間,就主動說了“對不起”,并解釋了“130萬”這個數字從哪來的。
“孩子的爸爸有錄音證明,它是從研學機構的老師嘴裡說出來的”,而博物館方前往警局後知曉“130萬”這個價格,這些家長和她本人都有錄音或視訊錄像,“館長和我從始至終沒有逼迫脅迫威脅以及勒索過任何人,亂說過任何一個價格數字”。
相關部門介入調解
賠償款數額在可接受的範圍
據北青報報道,家長稱,孩子今年12歲,是教育訓練機構的老師帶着參觀博物館,館方最初說雕塑的市場價是130萬元。目前相關部門在調解賠償事宜,初步的賠償方案是教育訓練機構承擔60%,孩子家長承擔40%。
26日,記者從武漢市武昌區文化和旅遊局下屬的武昌區文物和非遺保護中心了解到,事發地點發生在武漢市貞元博物館。
該從業人員還介紹,涉事博物館是非國有的私人博物館,由收藏愛好者向社會展示藏品,對藏品展示的保護措施等,也是私人博物館自己來決定的。
博物館方透露,目前,相關部門已介入調解,孩子被保護得很好,賠償款數額也在大家能接受的範圍。
對于此事
不少網友提出質疑
價值昂貴的展品
居然就随便放在角落?
專家:
“裸”展可以,但要做好保護
“這件事應該從兩個方面看,一個是觀衆的參觀素養問題,不一定是具有曆史價值的文物,就算是當代的藝術品,甚至文創擺在那裡,參觀者都應該注意,提升自己的參觀素養。”複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教授高蒙河告訴記者,另一方面,博物館陳列展覽時,也應該注意文物、現當代藝術品、文創品的安全,“你把它固定好了,把展位修得結實一點兒,‘裸’展也是可以的。”高蒙河說,國外的很多博物館都有“裸”展的傳統,中國也一直在嘗試,但關鍵需要保護好展出的物品,“我們是用繩子、透明的魚線等,在不影響觀展的情況下,可以讓展品與觀衆近距離接觸。”
“文物在博物館内展出時,沒有玻璃罩等保護措施,僅出現‘禁止觸摸’這一方式,是合理的。”文物保護大V@文物醫院 也這樣告訴記者,國内外很多博物館都有大量露置品文物擺放,很多連“禁止觸摸”都沒有,這一做法和參觀者整體素質有關。“當然,博物館也有保護展品和觀衆的義務,如果展品倒下來砸傷觀衆,博物館也有安全隐患。”對方還表示,根據國内相關規定,并沒有要求博物館展出文物必須加有玻璃保護罩等,很多博物館都希望不要玻璃罩,這樣可以讓觀衆對文物有更直覺的認識,“但是很多博物館後來都被迫加上玻璃罩。”
對于該事件中,孩子疑似碰到文物導緻文物打碎的情況,應該如何進行賠償?@文物醫院 認為,“肯定是由當事人和監護人負主要責任。至于如何賠償,這要雙方協商或法律判決。”
來源:百姓網、東方網、澎湃新聞、大楚網
編輯:餘泓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