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離職證明的最好寫法

離職證明的最好寫法

  離職證明要怎樣寫才好?有什麼不同呢?下面為大家推薦的是離職證明的最好寫法,歡迎閱讀參考。

  企業勞動用工和人力資源管理實務中,相關從業人員對離職證明的認知和操作并不統一。筆者曾接到多次相關咨詢,也代理數起與離職證明有關的案件,其中主要是因機關未出具離職證明而導緻的賠償問題。

  一、一個定性:離職證明的法律屬性

  如何給離職證明進行法律上的定性?屬于合同義務還是屬于後合同義務?抑或是屬于附随義務?筆者認為,離職證明的立法本意是用人機關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的一項附随義務。附随義務的典型特征是不屬于合同内容,但法律規定合同當事人必須履行。離職證明顯然屬于附随義務。這一屬性,決定了用人機關必須依法履行。無論是協商解除還是單方解除,還是勞動合同終止均需要依法出具。

  二、兩種責任:未出具離職證明的法律責任

  附随義務也是法定義務,違反法定義務當然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根據《勞動合同法》第50條、89條規定,用人機關未依法出具離職證明的,需承擔兩種責任:一是行政責任,即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二是賠償責任,即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需承擔賠償責任。

  三、三大功能:離職證明的作用和價值

  第一,解除、終止勞動合同,并辦理完離職手續的證明。這是離職證明的最基本和最主要的功能。因為勞動關系解除和終止隻涉及到勞資雙方之間,具有相對性或一定的私密性,缺少一定程度的公開和公示。是以,法律規定用人機關出具離職證明,一方面是對用人機關和勞動者之間終結勞動關系的明确證據,另一方面也是對其他用人機關和社會的公示。

  第二,勞動者轉移社保和申領失業保險金的證明和必要材料。根據失業保險相關立法規定,機關出具離職證明的同時,還要進行失業保險報備或登記,勞動者再憑離職證明申領失業金。實務中,大部分與離職證明有關的'争議,都是因用人機關未依法出具離職證明而導緻勞動者無法領取失業保險金,進而要求機關賠償的争議。

  第三,離職證明還有一個附帶功能就是工作經驗的證明。離職證明一定程度上能佐證勞動者在該用人機關的工齡、崗位及相關工作經曆,而上述資訊對該勞動者的再就業能起到輔助證明作用,無論是新的用人機關還是勞動者個人,都可以利用離職證明進行相應的佐證。

  四、四項内容(必備項):

  1、必備項,即上述四大項内容的寫法

  值得注意的是,離職證明出具的對象是其他用人機關或社保部門,故不必寫收信人的姓名和位址,但需要寫開具證明的具體日期,并加蓋公司公章。

  2、工作年限或在職時間不能随意填寫

  有時候勞動者基于增加工作經驗或其他原因的考慮,要求機關多寫在職時間或工作年限,此後卻因各種原因導緻争議,進而對機關不利。

  3、關于離職原因是否要寫以及如何填寫的問題

  實務中,關于離職證明中的離職原因問題有三種典型的觀點或操作模式:第一,不寫離職原因;第二,按照機關的意思寫離職原因;第三,按勞動者的意思寫離職原因。事實上,立法規定不需要寫離職原因,因為離職證明的立法本意是為了證明勞動關系終結,而非證明勞動關系因何種原因而終結。是以,離職原因是可備項,如果要寫離職原因,就應該如實填寫,不能按照勞動者的意願随意填寫,否則,有法律風險。

  同樣,用人機關也不能随意填寫勞動者的離職原因,特别是勞動者嚴重違規,且違規行為是有違道德标準的“不光彩”行為時(實踐中,通常稱為“污點材料”),即使是事實也不能填寫,我們暫且稱之為禁止項。有很多HR從業人員不了解為何不能如實填寫勞動者嚴重違規的離職原因。筆者認為,除了立法規定的四項内容和離職證明的本質功能兩個原因外,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勞動者的就業權或擇業自主權受法律優先保護。離職證明中如果有“污點資料”,則必然會影響勞動者的再就業,進而影響其勞動力的再生産及其家庭生活,最終會影響社會和諧。

【離職證明的最好寫法】相關文章:

1.離職證明寫法

2.離職證明的寫法

3.員工離職證明寫法

4.離職證明寫法參考

5.離職證明參考寫法

6.離職證明的參考寫法

7.員工離職證明的寫法

8.離職證明幾種參考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