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布局防治網絡,消除誤解歧視,創造沒有麻風的世界

1月30日是“世界防治麻風病日”暨“中國麻風節”,本屆世界防治麻風病日主題為“關愛麻風患者,共創美好生活”。麻風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們的漠視和偏見。當我們真正了解麻風病,不再懼怕麻風病,不再歧視麻風患者和麻風休養員,沒有麻風的理想世界才會離我們越來越近。

麻風病是由麻風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傳染性疾病,在人類曆史上已流行數千年,被認為是最古老的疾病之一。麻風病主要通過飛沫及長期密切接觸傳播,絕大多數人對麻風分枝杆菌有一定程度的免疫力。麻風病症發展到後期,患者會出現手、足等部位潰爛,毛發脫落,鼻塌陷,四肢畸形等。這些外部症狀加之其傳染性,令人們對麻風病産生恐懼心理。

值得欣慰的是,1949年以後,大陸已成功治愈50餘萬名麻風患者。目前全國每年新發病例不到400例,實作了消除麻風危害的巨大成就。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基本實作消除麻風危害的目标,創造出中國公共衛生事業的奇迹。

設立防治網絡

控制麻風傳染流行

1949年後,大陸積極推動醫療衛生事業的有序發展,并将麻風病列為重要防控疾病,組建了專業的麻風防治隊伍,引導各地根據麻風流行分布情況籌設麻風防治機構,并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讨和推進麻風防治各項工作開展。

在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大陸建立了自上而下的專業防治研究機構,即現在的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麻風病控制中心,各地也陸續成立麻風病防治業務負責機構。同時,着重培養專業幹部。這些經過專業訓練的幹部再回到當地開展各類研修班,培養出一大批麻風防治人才。

在衛生健康部門的統一上司和部署下,大陸因地制宜,建立了覆寫全國流行地區的麻風病院和麻風村服務體系,配備相應的醫療裝置和醫護人員,對麻風患者,衛生健康部門給予免費治療,民政部門給予生活救濟。住村患者還可以進行力所能及的生産勞動,進而以院村為家,安心治療和隔離,這種模式起到了集中治療麻風病患者、隔離傳染源、保護易感人群、預防和控制傳播的作用。截至2021年,全國累計建設改造麻風院村1235個,累計收治患者約32萬人,為中國迅速遏制麻風傳染流行奠定了良好基礎。

在“預防為主”方針的指引下,全國采取政府主導、專業隊伍為主體和社會動員相結合的形式,實施大規模的以縣為機關的流行病學調查與線索調查,過濾性普查與專業性普查相結合的發現方式,邊調查、邊隔離、邊治療,“查、收、治、管、研”的綜合性防治措施得以推行,使麻風病的發病率和發現率逐年下降。在這一階段,具有傳染性的麻風患者集中隔離治療,不具有傳染性的患者就地治療。

砜類藥物的問世和推廣,使大批麻風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療。1981年,世界衛生組織開始推薦抗麻風聯合化療方案,即同時采用氨苯砜、利福平和氯苯吩嗪等藥物對麻風患者進行聯合殺菌治療。這大大減少了麻風患者複發和耐藥問題的發生。

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和北京熱帶病研究所的麻風防治科研小組在20世紀80年代初,分别在江蘇、雲南、山東、貴州等省的部分麻風流行縣(市、區)開展麻風的聯合化療試點,取得良好效果,随後在全國推廣,麻風防治随之進入聯合化療新時代。此後,中國逐漸開始采用化學隔離的方法,普遍推行家庭聯合化療,邊工作,邊治療,并将麻風防治機構轉化為以皮膚病防治院所為主的新體系,麻風病傳染和流行進一步減輕,中國麻風防治成果不斷擴大。

20世紀末,中國終于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基本消滅麻風病。

布局防治網絡,消除誤解歧視,創造沒有麻風的世界

鞏固防治成果

加速消除麻風危害

進入21世紀後,中國進一步落實政府主導,多部門協作,全社會參與的麻風防治機制,切實履行政府責任。在2006年,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麻風病控制中心建立了全國麻風網絡化資訊管理共享平台——全國麻風防治管理資訊系統(LEPMIS),實作了麻風流行情況的實時動态監測預警。

2011年中國開始實施《全國消除麻風病危害規劃(2011—2020年)》,進一步加大發現治療麻風患者力度,緻力消除麻風歧視和麻風病影響,關心關愛麻風患者。全國現有麻風院村500餘家,駐村患者或休養員約1萬人,他們享受國家醫保和低保政策,醫療救助費用皆由當地政府承擔,麻風院村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在此期間,大陸科研人員還探索出基因檢測方法,顯著降低了麻風治療中氨苯砜超敏反應綜合征的發生率。

此外,各地的麻風病防治機構還會對麻風治愈患者及其家庭人員進行定期随訪,關注他們後續的健康狀況。針對有些外出務勞工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麻風病控制中心還開發了手機随訪App,便于患者及其家内接觸者與防治人員進行溝通和聯系,為麻風患者搭起了一座通往外界的橋梁。

經過全國麻風病防治團隊的多年努力,大陸麻風病流行範圍顯著縮小,流行程度明顯降低,畸殘比例顯著下降,歧視程度明顯降低。大陸的現症麻風病例,從20世紀中葉的近30萬例減少到2021年的不到2000例,發現率從1958年的5.56/10萬下降到2021年的0.03/10萬以下,新發病例從1958年的3.5萬餘例減少到2021年年底的不到400例。總體來看,大陸麻風目前處于一種可防可控的狀态,發病患者也呈現出少數、散發特征,為實作“創造一個沒有麻風的世界”這一全球目标做出了中國貢獻。

布局防治網絡,消除誤解歧視,創造沒有麻風的世界

努力消除歧視

創造沒有麻風的世界

做好麻風的防控,不僅需要完備的醫療條件,幫助人們形成對疾病的正确認知也十分重要。雖然現代醫學的發展已經勒住了麻風的“缰繩”,長期的隔離已不複存在,但由于幾千年來綿延至今的誤解和歧視,讓很多還處在早期的麻風患者承受着心靈上的創傷,不敢就醫或拒絕治療。

為尊重麻風患者的自由,鼓勵和幫助他們獲得平等的治療機會和生活待遇,呼喚更多公衆寬容地對待麻風患者,法國慈善家佛勒豪律師倡議,将每年1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定為“世界防治麻風病日”。大陸自1988年起,将這一天也作為“中國麻風節”。

此後每年,國家衛生健康機構、各地衛生健康部門和麻風防治機構,都會在麻風節期間大力開展麻風健康教育及健康促進活動,消除人們對麻風的偏見和恐懼,慰問麻風患者和麻風防治人員。

麻風病為不治之症的年代早已成為過去,但這并不意味着我們可以忽視這一疾病。曆史并不遙遠,它時刻提醒着我們,對于疾病,我們需要具備科學的防治知識,對于患者,我們也要給予足夠的包容與關懷。

今天,我們不再懼怕麻風病。一代代麻防人躬身履職、赓續奮鬥、傳承創新,為今天的麻風防治事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面對新形勢、新挑戰,麻防人将繼續鞏固防治成果,進一步總結和推廣大陸麻風病的防治經驗,探索精準防控政策與措施,為全球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貢獻中國技術和中國方案,開創多元化防控的新格局。

為助力衛生健康行業高品質發展,“醫視野”欄目将聚焦醫學各領域的先進理念和優秀實踐,打造高端醫者智庫,撷取創新亮點,凝練發展思路,提升治理能力。

作者: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醫院、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麻風控制中心分枝杆菌實驗室主任 王洪生

策劃:方彤

編輯:胡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