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徐浣:抗疫十日記

徐浣:抗疫十日記

徐浣素描

程嘉樹、徐浣夫婦是我們的好友。小群曾為徐浣素描。

去年冬天,他們去了舊金山。本月13日到22日,他們經曆了兒子染上新冠疫情的緊張十天。徐浣的日記,生動而具體地講述了家庭抗疫的經過。我們猜想,她的親身體會讀者會感興趣。現公布如下,供大家參考。

中招接招十日記

徐 浣

2022年1月13日

下午四點,大兒子自休斯敦飛至John Wayne 機場,我開車去接,遠遠就見坐在行李上,面露疲憊,已在等候的兒子。興奮中,我剛一停車就沖出車門,要給幾天沒見的兒子一個大大的擁抱。兒子用手一擋,說喉嚨有點疼,讓我猛然一驚,立刻刹步退縮,讓他别摘口罩,别坐副駕,移位後排,多少保持一定距離。

一路詳問,他說前一天嗓子就不舒服,今早自測是陰性,應該不是新冠。回到家中,我執意要他走旁門,直接進自己房間。但他說怎麼也得到客廳和爸爸打個招呼,孝心不能攔,父子相隔六英尺,沒握手,僅寒暄,兒子馬上被我催入他屋裡,去洗熱水澡。

晚飯我們一起吃的,不過警覺迫讓我另備碗筷菜肴,不光分吃還分座,兒子另坐桌子一邊。

他說累了,睡一覺就會好。但願如是!

我則頻生預感,懷疑他中了病毒的招。

2022年1月14日

早上一起來就詢問兒子感覺,他說喉嚨仍酸痛。随即用家中備有的covid-19 home test 自我測試,不到幾分鐘,呈現兩道紅杠,顯示陽性 ,果然中招了!

隔離,馬上!

兒子手捂口罩,被“禁閉”之前喃喃反複:“我沒事,真的,你倆可别得病,千萬别傳上!”

疫情肆虐,誰能保證秋毫無犯?全美多少家庭整體淪陷,輕重緩急憑仗體質年齡。我和先生均六旬加八,天天吃着抗血壓穩血糖的藥,已屬“高危人群”。如今兵臨城下,病毒近在咫尺!怕是躲之不及。

夫婦轟頭懵懂,相觑茫然。冷靜片刻,随即意識到~接招吧!此時最不能容忍的是慌神!

于是,先做消毒清洗:屋内吸塵不落任何邊角;酒精擦抹所有的桌椅門把;大開門窗,通風透氣;再開車奔波:光顧多家藥店,買了十盒自我測試劑(一人隻能買兩個),及必備常用藥,消毒液,漱口水等;光顧了Costco和大華,一次性購買足量的瓶裝水和維C溶劑,加以魚肉蛋奶青菜水果。

日後盡量少出門,保護自己也維系他人。一天下來,緊張勞累疲倦,但“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美國,不會有人送物上門,自備自足吧!

回到家,與兒子視訊對話,他除了喉嚨疼痛,尚無其他症狀,多少放心些。

安全起見,今晚夫妻分居,以避萬一。

2022年1月15日

一夜無事,中招者并無惡化,倆密接者也沒有任何感染迹象。既來之,則接之!

接招原則:家裡家外時時消毒,摸東碰西常常洗手,每日大量飲水,天晴有太陽必曬,青菜水果含維C就補,魚肉蛋奶天天不斷,也許能挺過去!

說也巧,去年剛搬入的房子,主卧在裡是個套間,兩個次卧依次獨立門戶,各有衛生洗浴,幾個“宿舍”門廊聯通,圍繞一個露天空間,有點像中國的平房四合院。三人三居,絕對适合隔離。

兒子閉屋不出,依舊聯網上班,盡管早起頭疼,喉嚨仍癢,但不發燒咳嗽,應屬輕症;爹娘足不出戶,隔屋各自看書,時而廚房相會,每日最多的話題是今兒吃什麼……

一天兩頓主餐,有葷有素,食飲搭配,擺于托盤,放在兒子房間前,敲門提醒,速返裡屋,隔窗企望,見兒子取了飯菜才自食其餐。

兒子挺自覺,即使出門取飯也口罩捂嚴,把餐盤放回去時,還都拿濕巾抹淨,問話總是:“你們沒事吧?”

遠在華盛頓讀研的小兒子,也是電話短信關注叮囑不斷。随時惦念互相關心,自行封家的小院,愛意濃濃。

2022年1月16日-1月17日

隔離期間,聯系憑手機,健身靠自己,及時消毒是外在的,新鮮空氣是必須的,最重要的是“夥食”,免疫抵抗力來自營養的增強。營養來源于蛋白質,維生素,脂肪,纖維,礦物質,水份等,是以肉蛋奶豆青菜水果不能少。每天都得吃點才行。不在多,在精,在全,在品質!

平日早餐:雞蛋牛奶核桃牛油果,胡蘿蔔黃瓜蕃茄芹菜,外加鮮榨橙汁。

可惜兒子不吃早飯,直到中午才開門取盤。那可必須是大餐!牛肉豬排龍蝦煎魚輪番上陣,雞蛋青菜濃湯果汁基本不落,每次兒子都“抱怨”太多,回回爹媽還要問“夠嗎?”

掌勺做飯的老爸,天天上網求經,冰箱取材,因料細做,日新月異,基本不重樣。

端盤送餐的老媽,擦東抹西,翻這找那,切肉洗菜,灑掃庭除,很少能閑下。

兩天過得很快,沒覺得罩在大疫之下。注意力轉移到飲食的專注精心上,情緒也由内心緊張到逐而平靜。也許病毒也欺人,你越怕,它越狂,你把它看淡,它也就沒勁兒了。

2022年1月18日

兒子遇事不慌,再次自行測試,雲淡風輕地報告結果:“陽性。還不到一星期呢,沒事。”他依舊閉門無出,居家上班。

二老心可繃緊了,如負重山,病毒比想象的持久頑固,都說年輕人三五天就好,看來并不必然。險情未過,傳染性強,威脅随時都有。

先生敏感勁兒來了,先說渾身酸軟,又說喉嚨不适,聽得我也嗓子發癢,趕緊漱口沖鼻,頓感火辣辣,旋而又飒涼。

先生高論也來了:“睡覺是最好的保養。” 書暫時不看了,手機也放一旁~他可真行,得哪睡哪,大小沙發,橫歪斜仰,就是不平躺在床,剛和他說着話呢,瞬時鼾聲已響。

我心不靜,拿出家中僅有用藥:退燒的,噴嗓子的,治流鼻涕的,止痛的,逐一檢視功效,嚴防以備。

又趁着陽光在外,曬曬吸陽氣,練練八段錦,加州氣候宜人,冬日也經常晴天碧晌。

下午卻變天了,陰雲密布,天色越來越暗,層雲猶在心頭,沉沉地壓着。

幸好,酣睡半日,終于醒透,笑呵呵地說:“餓了!嗓子不疼了,也有勁兒做飯了!”或許,睡眠真是良藥?

2022年1月19日

我卻數夜難眠,手不釋機地翻看新聞專論微信短信各種消息,說什麼的都有,聽誰的都對,反之亦然!

兒子不發燒不咳嗽,怎麼還是陽性?都說此次病毒傳染極快,同在屋檐下,近在咫尺的“高危”密接,我倆幾天并沒反應,是防範有效?還是測試有問題?

我開始有疑問了。這是兩種自測劑,每盒内各一個。上面是美國FDA打勾通過的。49.9美金,美國制造,程式有點複雜,還未啟用。我們用的是下面這個,COVID-19 Antigen Home Test , 明明是ACON Laboratories,Inc USA出品,9.9美金,側面又貼紙标注 MADE IN CHINA。裡面還有中國浙江杭州艾康技術有限公司公章證明的産品合格證。内有三個小包裝,使用很便捷:用棉花棍深入鼻腔,左捅五圈再右捅五圈,拿出後在小瓶試劑水中攪拌30秒,使鼻腔粘膜充分溶在液體中,然後将小瓶試劑,擠四滴入測試盒的底部區域,靜候結果。幾分鐘就有顯示,一道紅杠是陰性,兩道杠為陽性。

自測最多15分鐘,這麼好使的東西,Made in China? 中國國内怎麼不用?

看新聞,西安群眾在嚴寒中排大隊等待測試,一輪又一輪;着急回家過年的人急待測試結果,小時捱小時;多加重經濟與社會的壓力呀!中國制造外國使用,怎麼了解?可能是有專利問題。難到不能買下專利為中國人民服務?可以節省多少人力物力資源财富啊!

再仔細研究一下,事情并非我想的簡單:《産品合格證》——“新型冠狀病毒抗原家用檢測試劑盒”,是否隻保證包裝盒袋合格?而與試劑無關?看不懂!還是相信科學吧!

2022年1月20日

中招的人越來越多,美國疫情圖早已“全國确診一片紅”,很多地方甚至暗紅,紫紅,黑紅。兒子中招是必然。他去參加朋友婚禮,多人聚會而且來自四面八方,年輕人不在乎,他們染病了也基本輕症。

接招的我們就不同了,一旦中招,不知怎麼遭殃呢!禁隔多日,雖無寝食不安,多少有點提心吊膽;盡量找事做,求的是心靜;精心備餐飯,為的是兒子。微信晾曬兒子的“夥食”,引起友人笑評:“天天吃這麼好,幹嘛急着轉陰?”與親朋相訴,被勸慰說疫情呈下降趨勢,眼下是“黎明前的黑暗”。希望如此,但我們似在黑暗之中,怎能掉以輕心,盡管疫苗三針都打了,歲數在這呢,還得多加防範。相信科學能救人類!願上天保佑!

2022年1月21日

熬到今日,兒子測試轉陰了!

喜不形于色,兒子淡然:“本來就沒多大事”。但他實有病狀,又多日陽性,雖屬輕症,也是中招。

想想後怕,如果:兒子大大咧咧,有點喉嚨疼滿不在乎;母子機場相見,像平時一樣,先來個親密擁抱;剛到家中,就摘口罩,父子言談甚歡;晚飯同餐,筷勺通使;共用碗盤。中招再現,可能是全家同陷泥潭。

老兩口喜自心生,暗松一口氣:虧得不存“如果”,慶幸沒惹大事。盡管幾天來,我倆都曾咽喉不适,時感身酸體乏,不會都是神經過敏吧,或許病毒試圖入侵冒犯?還是三針疫苗有效守護?封家,清零,躺平,與病毒共存,都做到了,也不過如此。謹慎接招,目前為止算是躲過一劫。

屈指數來,做到:絕對隔離,全面消毒,購齊物件,不觸外人,清喉漱口,大量飲水,提高營養,保證睡眠,尊重科學,依規拆招,遇事不急,心境坦然,病毒也不是不可戰勝!

安全起見,隔離還需繼續,檢視冰箱食物,尚且夠用,調配得當,仍能頓頓美食。心情一下輕松不少,人可是漸胖。

2022年1月22日

幾天來,每每隔窗呼喊:兒子吃飯了!

今天,老爸興奮地叫道:兒子,該出山了!

依舊“囚”在自己屋裡,兒子伸出手掌示意,還有五天!盡管自己總說“沒事!” 他還是顧及雙親,需要再次測試轉陰,才肯和父母共話同餐。

他和我們,我們和他,都期盼一個久違的擁抱!

一場無人料及的世紀戰役,我們居然沖上了疫情前線,與瘋狂病毒近在咫尺,幸運沒趕上“肉搏”,好歹擦肩而過。

先生與我擊掌稱賀,生活又共熬一關。

慶幸組合“炊事班”,在這場千萬人拼搏的世界之戰,陪着輕傷員,上火線遛了一遭,穿過煙熏火燎,即沒倒下也無重創,中招接招地成就了這十日談,也算沒白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