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汪家芳山水:獅城珍藏

汪家芳山水:獅城珍藏
汪家芳山水:獅城珍藏

汪家芳山水:獅城珍藏

一、與新加坡摯友20年“神交”回眸——《汪家芳山水:獅城珍藏》展感言汪家芳 著

光陰如梭,我與新加坡摯友之間的“神交”已跨過了整整二十個年頭。每當想到這個美好的話題,總會令我思接千裡,尤為感慨。人生能有幾個二十年光陰。于曆史長河來說,二十年光陰或甚僅屬瞬間片刻,然而于摯愛友朋間的珍貴情誼來說,卻可能當屬難忘的永恒。因為,人類交往中的人性相通相容、智慧火花互擦、曆史傳承觀的契合,以及藝術理念的相合,乃至世界觀的趨同,實為情感維系的重要橋梁與堅實紐帶。 在我從事繪畫生涯50年的經曆中,特别珍愛與新加坡各界朋友二十年間共同累積而成的珍貴情愫。其人其事其景的心靈溝通,實難相忘,永駐心間。清晰記得是在2001年,朋友間的一次偶然相會,經海上著名書畫家陳世中先生極力引薦,我有緣與新加坡資深藝術品收藏家與評論家幸會相識。由此,起始了直至今日仍然健康延續着的友情互動的美麗征程。而且,随着時光的日積月累,我與新加坡朋友之間的情誼愈見珍貴,倍加呵護。

汪家芳山水:獅城珍藏

與新加坡朋友“神交”之後,我即與這些各路精英開啟了曆曆在目、難以忘懷的藝術創作互動。基于我們對傳承中國書畫藝術的共同見解,使得交流議題與話語更為寬暢,也更見深邃。比如,随着改革開放大環境愈趨優良,國内繪畫藝術創作者的眼界,更多浏覽與品鑒國外優秀作品的意境,從更寬泛的領域中汲取更多有益的養料。于我而言,得益于與新加坡朋友不間斷的深情交往,身臨其境地探知了更多藝術創作的寶貴理念與獨特技法。并深深感覺,藝術純然是沒有國界的,中國畫既屬于中國,但又是屬于全世界的。

汪家芳山水:獅城珍藏

不久後,我滿懷崇敬之情踏上了新加坡國土。通過拜會訪談、觀摩學習和互動交流等方式,我親眼看到包括金融、科技、教育、藝術收藏乃至社會政界在内的新加坡各路朋友,都一緻認可我的中國繪畫藝術作品時,我腦海中“他鄉遇知音”之感慨,油然而生,實為幸哉!

汪家芳山水:獅城珍藏

Boundless Streams and Mountains

溪山無盡圖

39×1230 cm

2006年,我在新加坡舉行了首個中國畫藝術展。在當地衆多朋友的鼎力相助下,畫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不僅畫作得到了廣泛認可與好評,同時也結識了更多“藝界相同”的政界、金融、收藏等社會各界人士朋友。在我看來,此舉不僅拓展了“朋友圈”,加深了朋友間的情誼,更是一次難得的藝術創作交流盛會,一次難忘的學習與借鑒之旅,引發出我對中國畫藝術創作的諸多新穎想法,包括理念、技法、色彩、以及跨界融通等各個範疇,受益良多。

其後的十五年間,我與新加坡摯友間的往來,從沒受地域、時空等隔閡而中斷。你來我往的親切,在互通有無中堅持,交流話題也由藝術創作、傳承出新、收藏鑒定而擴充到社會公益與慈善為樂等等,極具前瞻性與智慧光芒。暢叙無間,其樂融融,使我頻添頗多藝術創作啟迪。即便是在受到疫情爆發影響期間,雙方間資訊互動也絲毫沒有中斷,親切問候的溫情與藝術創作交流的切磋,始終在“雲中”抵達并持續發酵。

汪家芳山水:獅城珍藏

2014年,四位來自新加坡的著名藝術機構資深評論家,聯袂來到上海專程采訪我,就中國畫藝術創作觀念以技法傳承與創新等話題深入交流。不久,這些精美圖文在亞洲頂尖的藝術刊物公開刊發,引發了極其良好的藝術傳播效應。 記憶猶新的是,2019年間我專程抵達新加坡,應邀參加一位銀行家朋友的孩子婚禮。期間,我整整花費3天時間,在新加坡街頭持續寫生繪畫創作,形成一批頗具異國風貌與社會風情的作品。回國後,遴選其中記載當地藝術、文化、曆史特征,有特别意義的10幅繪畫作品,郵寄到新加坡參與展覽。這些以明信片形式,蓋有當地郵戳,标明特定年月日時間與地點的藝術品,既代表我的内心情感,蘊涵我與衆多新加坡摯友的友情交往,更有展望美好将來的深層含義。我堅信認為,純粹的友誼和純樸的交流是沒有國界、沒有種族之分的,藝術給我以及所有人帶來了無比美妙的快樂。

汪家芳山水:獅城珍藏

Clouds and Mist Poem of Jiangnan雲裡霧裡話江南

80×60cm

記不清楚有多少次了,我的畫室燈光徹夜明亮,那是我與新加坡摯友圍坐一方,提杯品茗,相談甚歡之時。或手展書畫長卷仔細品鑒,交流筆墨心得,或圍繞共同感興趣話題,暢叙高見,直抒胸臆,頻閃睿智光芒。雖時序由月明星稀而不覺間已至東方欲曉,然衆人毫無倦意,仍是興趣盎然,意猶未盡。這是新加坡摯友即将從中國傳回國内前的最後“既定程式”,隻要他們在中國境内任何一地,回國前必定相聚于我的畫室,淡淡一壺茶,把歡一通宵。其間話題由文學、宗教與書畫藝術的交流,擴充為人生當下活出精彩的各個範疇。那是何等珍貴的友朋摯愛之情?那又是多麼令人向往而至的智慧火花互擦之境?在我心間,珍藏着其時其境的每一個精彩瞬間。

汪家芳山水:獅城珍藏
汪家芳山水:獅城珍藏
汪家芳山水:獅城珍藏

Autumnal Colours of the Taihang Mountains太行秋色45×45cm 2014年

此次,數位在新加坡擁有極高聲譽的著名收藏家與藝術評論專家,共同盛邀德高望重的新加坡華族文化中心總裁兼前國家美術館策劃及典藏部主任,隆重主持《汪家芳山水:獅城珍藏》,精美展出幾位收藏家于2005年至2021年十五年期間,不同時期入藏我不同風格的繪畫精品。當我獲悉消息後,内心激動不已,頗有“受寵若驚”之感。回想與這些珍貴朋友點點滴滴的難忘友情片段,感念至之。雖說這些完全擁有個人法定所有權的繪畫作品,有着公開展覽與否的特定權限,但他們還是以正式函件的形式,征求我對展覽的同意意見。由此可見,這些朋友的人格之磊落與光芒,行事風格之嚴謹與規範!同時也折射出了他們對于友情的真誠與呵護。須知,這些行為沒有一絲一毫的商業行為,純屬弘揚藝術之道,期冀以公開展覽之方式,吸引更多的觀衆參與,引領社會公衆多方位領略中國繪畫藝術的博大精深,為傳播中華文明與弘揚文化自信,盡一份力量。不僅如此,于我而言還有更深層次的意義。即勉勵我在藝術道路上不斷勇猛精進,在采風與創作過程中,繼續秉持向古賢與經典緻敬的謙遜好學态度,全方位汲取藝術精華,全力向藝術高峰攀登,為社會文明進步作出更多的貢獻。

汪家芳山水:獅城珍藏

Auspicious Clouds祥雲

165×123cm 2010年

汪家芳山水:獅城珍藏

Clouds and Mists of the Yellow Earth黃土煙雲164×123cm 2010年

基于此,我由衷地向新加坡的衆多摯愛友朋,緻以最誠摯的感謝與親切的問候!是您們常年不懈的堅守與厚愛,使得我們之間的友誼情愫,曆經二十年而愈見美麗與珍貴,愈見青綠與長盛,并将長期以往。可賀可敬也!我将在有生之年,以您們的熱情支援與全力幫助為奮進要素,多創作具思想内涵、蘊曆史價值、賦文化色彩的繪畫作品,走出一條有獨特個性風貌的中國畫藝術創作之路。 汪家芳二〇二一年九月于上海

二、從汪家芳的畫作體會水墨藝術廖慧蓮、林發祥著孫培森編譯藝術是世界人類共同的語言。我們的收藏主要是以現代和當代繪畫為主,但我們收藏中國水墨畫的時間相對比較早一些。2006年我們參觀了汪家芳在新加坡舉行的首次畫展,當時就被他的卷軸山水畫所吸引,其中一些畫作的尺寸長達224×122公分。 壯麗的山河景象是以工筆畫法表現出細膩的筆觸和豐富的色彩,而筆意則以大寫意的筆觸配合較淺的色彩來表達意境。家芳的水墨大型繪畫的畫面突出,在創意的基礎上通過精準和充滿活力的筆觸給人一種強烈的震撼感。除此之外,它還需要深厚的書法功底以及對中華文化的精通。

汪家芳之是以能在上海本土和中國各地取得成功,關鍵在于他追求創新的毅力。他認為作為一個水墨藝術家,應該在臨摹前輩大師的傳統基礎上努力創造出富有當代風格的作品。他打破傳統并“對傳統繪畫進行抽象化”。在這整個過程中,他改變山川和鄉野村莊的具象景觀,以抽象的視野去挑戰傳統水墨畫的鑒賞。這種創新的表達方式清楚地顯示出他對筆墨的敏銳性和掌控能力。

汪家芳山水:獅城珍藏
汪家芳山水:獅城珍藏

汪家芳職業生涯的其中一個高光時刻是受上海市政府的委托,為接待國際貴賓的西郊國飯店的大廳創作一幅大型繪畫作品。這幅尺寸為750×550公分的珍貴作品描繪了上海的曆史和文化藝術,展現出上海的人文精神。 汪家芳的水墨畫在情感、想象空間和美感方面的表現非常豐富。我們為自己所收集的汪家芳畫作感到自豪。2019年我們和他一起前往黃山旅遊,在壯麗的山峰上我們見證并欣賞藝術大師現場寫生和繪畫的情景。 我們收藏汪家芳的作品至今已有15年。如今我們決定和藏家友人一起在博義藝術空間聯合舉辦《汪家芳山水:獅城珍藏》,希望藉此展出與公衆分享我們對水墨畫的見解和收藏的樂趣,同時也向汪家芳的藝術生涯以及他對于傳統水墨畫的造詣表達最高的敬意。他那細緻精美的當代山水畫以及所附題跋的深意值得我們持續關注。本次展覽将展出大型水墨畫、扇面畫、彩繪瓷器、長卷和書法等。

我們要感謝汪家芳先生讓我們有機會欣賞并進入他的藝術世界,并為此次展出提供了十幅以新加坡風景為主題的明信片寫生素描作品。因為疫情的緣故畫家不能出席這次展出,對此我們深感遺憾。最後,我們要感謝劉思偉先生策劃此次的展覽、陳詠峻先生對款識及印章的抄寫和翻譯、以及蔡永義先生慷慨提供其所珍藏的汪家芳精品畫作參與此次展出。

汪家芳山水:獅城珍藏

Reading in a Remote Pavilion野亭讀書圖247×123cm 2005年

三、魅力超凡的藝術家蔡永義著孫培森編譯上海是一座繁榮發達的國際大都會,豐富的文化底蘊,獨特的曆史背景,以及海納百川的胸襟使其形成了耀眼的海派藝術。自2000年以來我常出訪上海,在藝術家雲集的魔都結識了上海本土畫家汪家芳。從此,每次的上海之行讓我不僅領略其城市發展的魅力,也通過與畫家的交集,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和藝術逐漸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汪家芳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藝術家,他憑借堅韌的毅力以及超凡的畫風在藝術領域默默地耕耘和發展。在當代藝術發展的潮流中,他在專注山水畫創作的同時,也秉持着“傳承與創新”的精神不斷開發其藝術創作的可能性。伴随着歲月的積累和磨砺,他腳踏實地的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藝術之路。蓦然回首,從2009年到2019年的十年間,他在藝術領域可以說是成績斐然,他目前是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上海市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這些聲譽背後代表着他非凡的藝術成就。近期他也特别為中國共産黨百年慶典和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重大曆史活動創作巨幅作品。他在疫情期間也特别創作一系列畫作,以回應這個特殊時期人類面臨的挑戰。他的藝術創作為國家和社會都帶來不容小觑的貢獻和啟發。

汪家芳山水:獅城珍藏

Walking and Singing Amid Pine Wind松風行吟圖 30cm 2016年

作為一位有深厚藝術積澱的藝術家,汪家芳在繪畫風格和構圖設計等各個方面都展現出了自己的藝術創作理念。“汪家芳的作品中有一些非一般的創作吸引着藏家。我們看到山水名家的筆觸和在水墨畫中不常見的色彩的掌握互相融合。收藏家們一緻認為他是一位正在升起的水墨畫大師。”這是《The Peak》雜志的撰寫人十年前引用我說的一段話。如今,汪家芳已經成為一名亮眼的水墨畫大師,他的藝術作品更深受本地和海外收藏家的青睐。

汪家芳山水:獅城珍藏

The Sound of a Temple’s Bell

禅寺鐘聲

30cm 2016年

就我個人而言,汪家芳是一位性格豁達,思想獨立和溫厚待友的藝術家。在此我要分享三件令我印象深刻的往事。 首先,我過去花了将近四年的時間收集了他的四件早期作品。這些在他四十多歲時創作的作品展現了他對現代抽象山水畫的娴熟掌握。這些作品最初被汪家芳和他的妻子所珍藏,割愛轉讓對他們來說是一件非常艱難的決定,但他們相信這些作品在好友手中會得到珍惜和愛護。這四幅作品就是這次展出的一部分,它們代表着畫家早期創作的風格,也是這份深厚友情的見證。

汪家芳山水:獅城珍藏

Visiting a Friend

訪友圖

其次,我的一位朋友曾挑戰汪家芳,認為他隻擅長中國山水畫創作,也應該去畫外國山水以證明其創作能力。2010年3月,應印度尼西亞中亞銀行行長的邀請,我們有機會和畫家一起去了東爪哇的泊羅莫聖山。在10天的行程中,我們目睹了畫家是如何用一支小筆、一小罐墨汁和一瓶礦泉水,在大自然中以他那富有表現力的筆觸,捕捉從鄉間田野到壯觀火山的景色。一天傍晚,畫家完成當天近五個小時的工作後,我請來一位路過的農民,并示意畫家當場作畫。片刻過後,一幅惟妙惟肖的肖像畫便躍然紙上,讓現場的人對他的繪畫造詣贊歎不已。

汪家芳山水:獅城珍藏

Deep Among White Clouds

白雲深處

最後,在中國山水畫家中精通金箋畫創作的可以說是鳳毛麟角。金箋畫是一種特别的創作,它使用覆寫着昂貴金粉或金箔的紙張進行創作,作畫時需要特定的技巧。金箋畫并不為人所熟知,但卻具有重要的美學價值。因其用材貴重,是以在明、清和民國時間,收藏金箋畫的通常都是皇室貴族和達官富商。與水墨畫的清純淡雅的風格相比,金箋畫就顯得格外堂皇瑰麗。對于現代充滿活力的社會,金箋畫更能代表青年人的生活熱情和創造精神。現在的人們生活富足,如果有一張金箋山水畫作為室内裝飾,感覺将獨具品味。2013年,汪家芳創作了一幅題為《醉翁同樂圖》的金箋風景畫,描繪了13個人在一起郊遊的情景,他們在高山流水、濃郁蔥茏的自然天地中把酒言歡、吟詩作賦。汪家芳屬于性情中人,身處塵世但又超然灑脫,深信“努力工作,盡情娛樂”的人生哲理。汪家芳希望通過這幅畫作可以幫助我減輕工作上的壓力,享受大自然的氣息并放松自我。

汪家芳山水:獅城珍藏

Reciting Poetry Alone in the Valley at Dusk獨吟夕陽醉山谷50×60cm 1998年

汪家芳有一個标志性的創作風格,就是在明信片上進行素描寫生。許多年來,他最喜歡的消遣方式就是帶着畫筆和畫冊,到中國和世界不同的地方旅行,通過素描寫生記錄各地的旖旎風光和風土人情。每當他完成明信片寫生作品之後,他就會到當地的郵局給完成的草圖加蓋郵戳,以記錄并認證其創作地點和日期。自2017年以來,他的足迹遍布“一帶一路 ”沿線的近27個國家以及北歐、北美等偏遠的國家和地區。我很高興他在2019年來到新加坡,畫了10幅以本地不同景點為主題的寫生作品,這些作品将在這次展覽會中一并展出,以期和大家共享藝術的珍肴異馔。

汪家芳山水:獅城珍藏

29×20cm 2019年

新加坡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與馬來西亞為鄰南隔,與印度尼西亞相望,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新加坡為發達國家,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城市在綠化和環境特别好,故有花園城市之美稱。二〇一九年寫生。家芳。

汪家芳山水:獅城珍藏

20×29cm 2019年

金沙酒店是國内外遊人較向往住上幾日,領略其藝術風格與獨特的魅力。二〇一九年是我第七次來新加坡,住金沙酒店也是首選之酒店。此為實地寫生。家芳

汪家芳山水:獅城珍藏

獅城——予首次到此,感覺幹淨綠化好,綠樹成陰,猶如躺在綠葉紅花之海,有花園城市之美稱。二〇一九年應邀參加好友孩子新婚盛宴,而在暇餘之際寫生河畔高樓景緻。

汪家芳山水:獅城珍藏

酷似大榴蓮的建築是新加坡标志性建築。二〇一九年寫生此建築家芳記。

汪家芳山水:獅城珍藏

來過多次牛車水,還沒有真正了解其由來。牛車水是新加坡唐人街意思,是當時缺水,牛車運水來,滿足當時的困難。可見新加坡缺水之艱苦,故為永記那段曆史,把此舉稱為唐人街。牛車水現在這條華人最多的聚集街也是現代購物中心。二〇一九年寫生于唐人街牛車水。家芳記。

汪家芳山水:獅城珍藏

萊佛士酒家是新加坡一個富有殖民地時期特色的旅店,建于1887年,而酒店是以萊佛士爵士名。餘數赴新加坡而小憩此酒店。此為二〇一九年參加永義公子喜慶之際而速寫。萊佛士酒店為世界僅存的幾個最大的十九世紀旅店之一,深為著名人士的喜好。汪家芳明信片而記。

汪家芳山水:獅城珍藏

哈芝街老巷的缤紛彩色、矮屋比鄰似童話世界,牆上的塗鴉有着個性,使遊人有全新感受。予每次來新加坡,總約上些老朋友來此舊街喝上一杯啤酒發呆,望着來此閑步的遊客倒也悠然。二〇一九年于新加坡哈芝巷家芳寫生。

汪家芳山水:獅城珍藏

新加坡有一條頗具特色的印度人街。你如有機會去獅城,抽時去領略一下印度街的别樣的風味。予幾次去新加坡,印度街是必去之處。購物的天堂,大凡你所要的物品那裡應有盡有,且可以還價,很有趣。二〇一九年印度街速寫,家芳。

汪家芳山水:獅城珍藏

烏節路可以說是新加坡現代購物天堂代表詞,幾乎到新加坡賞景的遊客是必到之處。烏節路全長2.2公裡,沿街漫步,可欣賞美櫥窗,流連于街頭巷尾的藝術名作。2 0 年前首到新加坡,被此景所吸引——南洋風格與現代化融合商業模式而喜歡。今值再遊此街還是有着魅力。二〇一九年寫生于烏節路,家芳記。

汪家芳山水:獅城珍藏
汪家芳山水:獅城珍藏

新加坡可謂是一個建在綠色環境下的國,二〇〇一年首赴新加坡就為之贊歎。此寫生是為二〇一九年赴新加坡小住,後往印尼采風時在酒店所見而寫生并記。家芳。

四、汪家和新加坡:導言劉思偉著孫培森編譯汪家芳是當今中國水墨畫創作的領軍人物之一。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他的作品在中國已經備受肯定和好評,但在中國以外,并不被人所熟知。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從2006年開始,他就已經與新加坡建立起一種特殊的聯系。 本文将會簡介汪家芳的藝術實踐和創作背景。此外,也将結合新加坡的水墨藝術收藏史,探究汪家芳和新加坡收藏界的淵源。

成長的歲月1959年,汪家芳出生于上海一個普通而平凡的大家庭,排行最小。父親汪老先生早年讀過七年私塾,熟悉中國書法。是以在社會和生活都不安定的60年代,汪家兄妹仍然在父親的教導下,每天練字不辍,堅持不懈。 汪家芳從小就喜歡塗鴉,隻要有一張白紙在他面前,他就會把它塗滿。

汪家芳山水:獅城珍藏

Shared Joys with Old Tipplers醉翁同樂圖50×177cm 2013年

在60年代,“刻花樣”這個民間藝術在中國開始逐漸流行。當時“刻花樣”所需要的紙張和刻刀都比較容易擷取,是以在文化娛樂活動都缺乏的那個時代,很多學生都競相追逐“刻花樣”的樂趣,有一些甚至為此廢寝忘食。汪家芳當時也成為刻刀族的一員,但他不滿足于總是刻制簡單的圖案。當時,流行去街邊的圖書攤位租借連環畫來閱讀消遣,汪家芳也用自己所存的零用錢去租借連環畫來閱讀,甚至模仿刻制其中的精彩圖案。他憑着自己的設想,先把花樣畫出來,随後再刻制,他的插畫印本也在同學們中間傳閱。 汪家芳的老師們也逐漸知道了他出色的藝術才能,就讓他負責學校黑闆報的設計,後來他所設計的黑闆報甚至獲得了很多的獎項。中學時期,汪家芳的美術老師建議他嘗試去畫中國畫,并且讓他去臨摹著名藝術家徐悲鴻的《駿馬圖》。就這樣,汪家芳開始沉迷其中,從此和水彩墨筆鹣鲽情深。父親非常支援他的愛好,為了給汪家芳每個月買一張宣紙作畫,汪老先生甚至戒煙省錢。在70年代,宣紙可以說是一種奢侈品,因為一張宣紙需要二角七分,這在當時是一個家庭一天所需的飯菜錢!

汪家芳山水:獅城珍藏

Spring Clouds Embracing the Trees春雲擁樹50×60cm 1998年

父親見家芳酷愛畫畫,就于1970年正式引薦他的外甥顧翼先生成為汪家芳的國畫老師。這對于汪家芳後來能夠成為一名畫家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雖然顧翼先生是一名會計師,卻曾在著名畫家張大千門下接受國畫訓練,而且兩人之間交情匪淺,顧翼也收藏了很多張大千的畫作。顧翼在教汪家芳學畫的過程中,也要求他臨摹張大千的真迹,一直畫到相似為止。臨摹是學習中國繪畫的一種傳統方法,當你把一幅畫作臨摹到惟妙惟肖之時,你就同時掌握了基本的筆墨技法。汪家芳在開始臨摹的過程中感覺自己畫地自限困難重重,他更喜歡倜傥不羁自由發揮,而不是一筆一畫地臨摹别人的作品。但在父親的勸誡鼓勵下,他開始去臨摹宋四大家和元四大家的畫作,他尤其喜歡臨摹王蒙的畫作。并且他也去閱讀相關書籍,主動積極地研究學習繪畫,經過不斷的刻苦努力,他的繪畫技能也突飛猛進。70年代末,汪家芳和三個朋友一起湊錢購買了王蒙的名作《青卞隐居圖》影印本,并且輪流臨摹研究。後來在顧翼先生的指導下,他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前後臨摹了六幅。在臨摹前,為了畫作的完整布局,他先用透明紙在畫上分成小方塊,然後一小塊一小塊的畫,直到他能夠自信的把整幅畫作臨摹完成。在整個過程中,汪家芳也逐漸深入了解了王蒙筆墨上的濃淡枯潤和章法技巧。

汪家芳山水:獅城珍藏

Scenic Lakes and Mountains湖光山色

71.5×69.5cm 2011年

顧翼先生認為他已經掌握了繪畫的基本技能,他需要去接受關于藝術理論方面的正規系統教育。80年代中期,汪家芳被華東師範大學藝術教育系正式錄取。在主修中國山水畫的同時,他還學習了版畫、素描、油畫、寫生,以及西方藝術形式中的抽象等。不久之後,他的中國畫老師蘇春生就鼓勵他去研究北宋畫家範寬以及明清畫家石濤的作品和理論。有一年,蘇老師帶着汪家芳和他的同學到雲南畫畫。在這之前,汪家芳都是用鋼筆或鉛筆進行戶外素描。這是他第一次用毛筆寫生,但他紮實的繪畫功底讓他可以在不斷變化的光線和天氣中快速捕獲到特定的實體環境。通過這次寫生,也讓他意識到,臨摹二維繪畫作品不同于在大自然中描繪真實的景觀,在大自然中寫生,需要去突破各種自然環境和氣候變化的限制。

汪家芳山水:獅城珍藏

Clouds and Mists of Huangshan黃山煙雲

47×58cm 2011年

繪畫方法汪家芳成長過程中的不同經曆,為他以後成為一位著名的山水畫家奠定了重要的基礎。他制作刻花樣的過程展現了他面對創作的堅韌态度和出色的手藝。他少年時期就負責黑闆報的設計,奠定了他基礎的構圖能力。當他開始學習中國畫之後,臨摹的過程讓他的觀察更加細緻入微,并可以靈活的運用筆墨技巧創作出多元度的筆觸、線條和潑墨。同時,他也開始潛心研究那些能夠喚起觀賞者共鳴的繪畫大師的作品,探讨在這些風格迥異的視覺形象背後所隐藏的創作内涵。臨摹名作的過程使汪家芳的多種繪畫技能都突飛猛進,現場作畫的經驗也讓他加強和發展出與臨摹技巧不同的能力。綜合創作素質的養成讓他在面對不同的風景繪畫時都可以應付自如。在室内臨摹,他能控制環境,按照自己的時間和節奏進行觀察,并在繪畫中呈現出不同的效果。在現場作畫,他首先要設定适合的角度,然後要進行構圖和取景。更重要的是,他要感受現場的氛圍,并把自己的這種情緒或感覺在繪畫中加以呈現。

汪家芳山水:獅城珍藏

Deep Autumn深秋圖

傳統汪家芳提出中國山水畫要在“縱向”發展和“橫向”發展這兩個關鍵原則上相容并進。所謂“縱向”發展就是現代藝術家需要了解并傳承傳統。在尋求創作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借鑒前輩大師的藝能和風格,讓這些寶貴的藝術積澱可以世代相傳。以往最常見的傳承方法就是臨摹。在過去的數個世紀以來,水墨畫所用的工具(用毛筆在紙張或絲綢上塗上水墨和顔色)基本上都沒有改變。早在第六世紀的時候,畫家以及評論家謝赫就已經把臨摹傑出作品列為中國繪畫的“六法”之一。早期機械複制并不普及,隻有通過手工臨摹才能使那些傑作得到廣泛傳播和鑒賞。最後但也是很重要的,就是在一個非常尊重輩分和祖先的社會中,中國書畫家也一直被視為是文化的守護者和傳播者。是以,創作一份與以往大師的藝術風格相關聯的作品,這代表着對于傑出先輩的認可和向往,并希望成為其傳承者。 一位初學者通常會先臨摹老師的筆法和構圖,另外也可以臨摹傳世傑作或其仿制品,或者從指導手冊中去學習,直到其擁有穩固的創作基礎之後,就有可能去發展自己的理念,或者重新诠釋前人的風格,以展現出自己獨特的個性、氣質和特點。然而,這并不表示中國藝術家不重視觀察或捕捉自然形體之間的相似性。對他們而言,積極探究大自然是藝術創作的關鍵因素,而了解早期藝術大師們如何進行實體形式的轉化,是學習藝術創作的必然過程。更重要的是,這種轉化過程可以将三維世界的意象通過二維圖畫的方式呈現出來。

汪家芳山水:獅城珍藏

Winter Tones of Hailuogou海螺溝冬韻47×58cm 2011年

創新汪家芳認為作為一位藝術家要積極得進行“橫向”發展,要去了解“三維世界的意境”。這意味着藝術家不能滿足于隻是臨摹過去的大師。要跟随時代的腳步不斷的創新。這是因為所有過去的古代繪畫都曾經是當代的。不同時期的畫家描繪同一座山,但其藝術效果卻不盡相同。宋朝時期的繪畫不同于唐代,而元朝時期的繪畫又不同于宋代。正如汪家芳所說:“山水的景緻沒有改變,但我們的生活觀改變了。”是以,不同時期的畫家創作山水畫,所表現出的時代精神風貌是不同的。到了當代,就要用當代人的精神去畫。 毫無疑問,對于當代藝術創作來說,不能止步于理論知識的層面,要獲得創作靈感,就得憑借自己的直接經驗。畫家單純的掌握繪畫技巧并不足夠,如何實踐更是至關重要。大自然的山水随着季節、天氣的不同而千變萬化。不同的視角也呈現出不同的景觀。是以,畫家應該具備舉一反三的創作素質,靈活運用其創作技巧,甚至要以革新傳統的筆墨技巧來捕捉特定的形式,好像北宋著名畫家米芾利用水墨畫點染的方法,積點成片,潑、破、積、漬、幹、濕并用,去渲染和表現他所居住地區的山川河流以及雲霧的神态。

汪家芳山水:獅城珍藏

Melodious Streams in Spring Mountains春山鳴泉圖 47×58cm 2011年

融入大自然汪家芳推崇寫生,但他知道寫生隻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寫生讓畫家可以直接感受和了解大自然。知道黃山的景觀和身臨其境的體驗是截然不同的概念。地點不一樣,景觀和神态也截然不同。不同的畫家描繪相同的景色,因其畫風、素養和意圖的差異,會呈現出風格迥異的筆情墨趣。

汪家芳山水:獅城珍藏

自古以來,畫家都非常認同體驗和了解大自然的必要性。正如唐代畫家張躁所提出的“外師造化, 中得心源”。是以,畫家應該在現實生活中探究大自然的形體神态,領會大自然的靈動,通過畫作不僅呈現出自然山水的意境,同時也表達出畫家自己的精神理念。 中國古代關于自然與自我關系的論述和哲學思想息息相關。自然在中國古典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道教傳統中,宇宙被看作是一種變幻莫測的能量,自然萬物之中充滿着這種宇宙能量(氣)。在道教中,整個宇宙世界被分為彼此平衡互補的陰陽兩極。陰代表接納度,陽代表創造力。陰陽代表相對的二進制性,例如:黑暗和光明、寒冷和溫暖、積極和消極、純在和虛無等。陰陽互動便生成了四季更疊、晝夜交替、風雲變幻和潺潺流水。

汪家芳山水:獅城珍藏

Pine Winds and Ten Thousand Ravines萬壑松風圖

246×123cm 2007年

自然與山水畫第四世紀的宗炳是最早讨論大自然與山水畫關系的藝術家之一。他認為大自然的現象都是道法或宇宙能量的展現。是以,行走在溪水旁,在光線的變化中,置身于浮雲下,都能體驗到大自然中的循環往複和生生不息。傳統水墨畫的移動視角,無論是立軸或手卷,都可以重建畫家跨越時空的體驗。甚至傳統的冊頁畫作也可表達出同一地點的不同景觀。是以,一個畫家應該超越外在形式的束縛,追求抒發心靈之志,體悟宇宙之道,無論是置身在真實的山水之中,還是欣賞畫卷,都能夠與道和諧一緻,渾然成為一體。

汪家芳山水:獅城珍藏

Autumnal Tones of the Taihang Mountains太行秋韻45×45cm 2014年

展覽作品這次的參展作品,很大程度上反應了汪家芳如何在傳統方式上進行創新的獨特創作風格。在《松風飛泉吟詩圖》的畫作中,汪家芳的題詞是引用五代時期的畫家荊浩的藝術創作理論,描述一個山水畫家怎樣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境界和方法。在荊浩著作的引文中,提到古松的特性和象征,在傳統上古松代表忠堅和誠信,能夠成為一個人面對生活困境的象征。從汪家芳的這幅畫作中,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錯落有緻的台階、潺潺流水和雄偉的古松。沿着梯級和山坡前行,曲徑通幽,台階逐漸消失。在叢樹疊翠之中的小亭坐落在壯觀的瀑布下半隐半露,好像一個旅行者發現的一個世外桃源,幾位隐士在其中悠閑自得,令人神往。

汪家芳山水:獅城珍藏

Reciting Poetry Amidst Pine Wind and Spouting Springs松風飛泉吟詩圖247×123cm 2007年

在《夏山蒼翠圖》的畫作中,汪家芳對著名的青綠山水畫傳統提供了他自己的闡釋。他的題詞引用了元代詩人鄧文原的一首詩,這首詩描述了南宋畫家趙伯駒的一幅山水畫。趙伯駒以創作青綠山水而聞名,他的畫作表達細膩,用色豐富多彩。這是唐代流行的兩種風格之一(另一種比較寫意,隻用純墨)。這類繪畫中所使用的石青和孔雀石綠,與道家在傳統上提煉長生不老仙丹所用的礦物色彩聯系在一起。歲月更疊,但青綠山水畫的意境依然與不朽生命的古老傳說交相輝映。在此幅畫作中,一群人相聚于溪邊亭台,放眼望去,重巒起伏,一條蜿蜒小徑通向青翠的叢林深處,在雲霧缭繞之中,一座雄偉的山峰遙不可攀,似乎在暗示着一個我們不能達到的未知境界。

汪家芳山水:獅城珍藏

Verdant Summer Hill夏山蒼翠圖247×123cm 2007年

在《積雪華山秀》畫作的題詞中,汪家芳描述了險峻的山嶺如何俘獲處于不同時期的詩人和畫家的想象力,其中也包括曾指導過其老師顧翼的張大千。汪家芳在嘗試畫雪景時,追尋清朝畫家恽壽平的建議。後者認為雪景畫必須傳達“寒凝淩兢之意”。叢林、峭壁和路徑都應該刻畫出“渾茫”又“沕穆”,“凜冽”又“黯慘”的特征。這些特征在汪家芳的畫作裡,以一種誇張的對比方式表達的淋漓盡緻,畫作中的懸崖峭壁縱橫交錯,山體褶疊極富渲染力,天空積墨通透厚重,以留白方式呈現的雪景清晰自然。

汪家芳山水:獅城珍藏

The Beauty of Huashan in Snow積雪華山秀247×123cm 2007年

汪家芳的很多抽象畫創作是把幾何原理和當代創作精神融合在一起。例如在《萬壑縱橫百年塬》這幅畫作中,标題讓人自然聯想到經典傳統的主題。如果是傳統的山水畫創作表達方式,通常都是運用純墨,或者再增加一些類似土地的棕褐色彩和自然植被的翠綠,運用留白的方式呈現白雲和流水。但汪家芳在此卻采取了獨特的創作方式,讓整體充滿戲劇性的張力。在傳統創作中,畫作一般都有一個明确的重點,例如由衆多山峰環繞的中央山脈,再以一條清晰的路徑引導觀者進入整體的景觀。然而在汪家芳的這幅畫作中,卻以紅色為基調,似乎在暗示着一種脫俗的日落或秋景。墨色幾乎覆寫了整面紙張。頂部的留白自然形成了一望無際的地平線。畫作被分割成不同的區塊,似乎感受不到完整連貫的景色,但卻意境悠遠。光明和黑暗在撲朔迷離中交錯,似乎在同時呈現白天和黑夜的不同景觀。拱形門洞、土路上的驢駒和崇山峻嶺在畫作的細節描繪中若隐若現。另外,我們看到不同層面的地理特征不會互相滲透,但又重疊相連,這種富有變化的形式感,在遠近交錯中形成視覺的抽象化。汪家芳在畫作中以靈動的構圖方式呈現出一種獨特的韻律感,讓大自然的活力躍然紙上。

汪家芳山水:獅城珍藏

Myriad Peaks Across the Ancient Plateaus萬壑縱橫百年塬250×144cm 2012年

在《鋼城印象》畫作中,汪家芳運用同樣的多面手法描繪了一座由摩天大樓和交通系統所組成的現代都市,這也可以說是現代常見的景觀。汪家芳運用筆墨藉直線和斜線以面的手法,通過多重紋理、潑墨的方式去捕捉構成現代都市的鋼筋混凝土和玻璃等素材。他在整幅畫作中大膽運用通透厚重的水墨堆積,抽象呈現出高樓大廈和建築起重機。在畫作底部,似乎有一部列車迎面向觀者而來。繼續浏覽畫作,高樓大廈的正面視野卻突然成為上下視角。留白的部分引起一種反光效果,展現出城市化社會的光鮮外表,放射性的交錯視角所表達出的不同城市元素,似乎讓人有一種迷失的感覺。這幅畫作以城市競相發展最高的大樓和最快的列車為主軸,表達出一種緊張快速的現代生活節奏。

汪家芳山水:獅城珍藏

Impressions of Gangcheng鋼城印象250×144cm 2012年

五、汪家芳和新加坡藏家

汪家芳山水:獅城珍藏

本次展覽的作品風格和範疇基本反應了汪家芳2006年在新加坡的首展的情形。那是汪家芳在中國以外的首展,反應非常熱烈,所有的畫作在展覽開幕前就已經售罄。2012年在新加坡的第二次個展盛況依舊。多年來,關注汪家芳的本地收藏家基本已經獲得了很多他不同藝術創作階段的作品,這最終促使幾位收藏家共同舉辦這次展覽。這些收藏家們首先要通過他們的收藏,向他們所欣賞的畫家緻敬,他們不僅對汪家芳的水墨畫情有獨鐘,他們也是曾經與畫家一起在中國旅行的朋友。由于在收藏過程中獲得很多快樂和滿足,這些藏家希望更多藝術愛好者也可以擁有這種欣賞水墨畫的快樂和滿足。通過這次展覽,他們希望促成一個藝術推廣平台,來推動水墨畫鑒賞的發展。

汪家芳山水:獅城珍藏

2006年,汪家芳對其作品在新加坡受到熱烈的歡迎感到異常驚喜,因為當時他在中國以外的知名度還不是很高。大家的良好反應讓他很受鼓舞,因為他在水墨畫創新上的努力得到認同。在他與本地藏家的交流中,他發現大家對其創作筆法的娴熟技巧贊賞有加,也非常認同他對水墨畫的新穎呈現方式。為了感謝本地藏家一直以來的支援,汪家芳很願意為2021年的展覽提供一批以新加坡風景為主題的作品。這些現場寫生作品是2019年他來新加坡參觀牛車水、萊佛士酒店和濱海灣等标志性地點的時候所創作,當他完成這些寫生作品之後,就前往本地郵局蓋章認證。這也是他在其它地區進行寫生創作的方法。這些作品是第一次在新加坡展出。 事實上,在過去本地收藏家支援中國畫家的情況也有發生,其中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80年代吳冠中的知名度在國内外都還不是很高的時候,通過新加坡收藏家的推廣和支援,吳冠中的知名度就逐漸獲得提高。本地收藏家雖然很多是以英文教育為主,但他們卻欣賞并收藏吳冠中的作品,吳冠中為了感謝本地藏家的知遇之恩,于2008年捐獻給新加坡100多幅畫作,這是新加坡迄今為止收到的最有價值的藝術品。六、關于新加坡水墨畫的收藏新加坡收藏家欣賞和支援像汪家芳這樣的畫家的現象并不是毫無緣由。有鑒于新加坡是以華裔為主的國家,新加坡的水墨畫收藏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那時,在中國出生的本地商人逐漸富有,他們通過購買中國藝術作品的方式來支援其同胞,同時獲得自己的身份象征,這種情況在20世紀初尤為明顯。當時的社會狀況動蕩不安,是以像徐悲鴻、劉海粟等畫家就前往新加坡等地,向海外華人展示和售賣他們的作品。 除了他們自己的作品以外,他們也會攜帶前人的傑作來出售,一些收藏家好像黃曼士,他不僅收藏藝術作品,他也和畫家們建立深厚的友誼,例如他和徐悲鴻就交情匪淺。除了富商購買收藏這些藝術品之外,好像陳宗瑞、陳文希、陳景昭等,他們是在20世紀初于中國出生和受教育的藝術家,因為他們和中國藝術家具有同僚、同學或師生等特别的關系,就讓他們有機會和這些藝術家互贈藝術品,互相饋贈的禮儀在當時屢見不鮮。是以這些本地藝術家從中國獲得了相當數量的水墨畫藏品,例如劉海粟和黃賓虹等,這就逐漸形成了本地藝術界的收藏群體。 二戰結束後,收藏的活動在本地依然被繼續推崇,但來源逐漸多樣化。由于地緣政治的改變,中國藝術家外出交流逐漸開始充滿困難,這導緻本地收藏家不能輕易從畫家那裡直接獲得作品。但是像陳之初、楊啟霖和劉作籌這樣的商人,他們就通過新加坡和香港的藝術經銷商、畫廊和拍賣行來進行收藏。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國内的藝術市場發展緩慢,導緻相當數量的藝術精品被海外收藏。是以,本地藏家的藏品在這個時期也相應的快速增加。 文革結束後,中國于20世紀80年代開始改革開放,中國藝術家的海外藝術交流活動逐漸活躍,他們開始積極的參與海外展出。新加坡的新華美術中心、豪傑畫廊也開始積極銷售來自中國畫家的作品,并邀請劉海粟、謝稚柳、程十發和吳冠中等到新加坡展覽。這個時期新加坡正值工業發展的高峰時期,相當一批接受英文教育的中産階級逐漸興起,好像醫生和律師等,他們也對中國水墨畫的收藏産生濃厚的興趣。他們甚至在1991年成立了一個名為“藝雅文物鑒賞社”,主要為受英語教育的收藏家服務。這不同于二戰後的收藏家群體,那時他們基本都是受華文教育的商人。 90年代新加坡對于中國水墨畫的收藏達到巅峰,本地畫廊頻繁舉辦水墨畫展,幾乎每兩個星期就一次。這段熱潮一直持續到中國藝術市場的重新崛起,中國收藏家的數量和能力都與日俱增,強烈的需求也導緻藏品價格攀高。是以中國藝術家在新加坡展覽和銷售的需求從2000年之後就開始逐漸萎縮。後來,本地一些藏家認為這些藝術品的價格已經逐漸超出他們的購買能力範圍。價格的提升也導緻市場套利情況的增加,很多藏家轉而收藏其它更實惠的藝術品。在此期間,本地藏家同時面對世代交替的情況。到了2000年,許多二戰後的收藏家逐漸淡出收藏的舞台,好像收藏家劉作籌先生就把他的藏品捐獻到海外。另外,黃曼士和陳之初在他們去世之後,他們的藏品就逐漸分散。陳之初的一部分藏品捐獻給了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這些早期收藏家逐漸被更偏向于收藏東南亞現代藝術作品和國際性當代藝術作品的年輕藏家所替代。但水墨畫還是對本地的一些收藏家具有相當大的吸引力。楊啟霖的後代楊氏兄弟還繼續保留并擴充他們的父親的收藏事業。曾國和與黃上盈等人的現代和當代水墨畫收藏變得格外突出和值得一提。 正如藝術鑒賞家杜南發所指出的,上世紀的本地收藏家有以下幾個特點。首先,許多收藏家并不具備收藏明清等中國古典藝術品的背景和條件。是以他們隻傾向于收藏20世紀近代畫家的作品。其次,雖然大部分本地收藏家傾向于廣泛的收藏多元化的作品,但他們對于一些特定畫家作品的收藏具有一定的深度。這是因為這些收藏家有時會直接從這些畫家那裡獲得作品,他們或者因為支援而購買,或者因為友情而獲得饋贈,這也成為本地藏品很少出現赝品的其中一個原因。事實上,這些作品對于贈送它們的畫家來說都具有特别的意義。最後,本地收藏家對于水墨畫未來的發展趨勢持有一種開放的态度,這是因為他們立足于新加坡這個國際性的大都會,導緻他們較能欣賞前衛的新派中國畫家。上世紀80年代吳冠中的藝術創新當時在中國并不被推崇,但其作品在新加坡反而暢銷。這些新加坡收藏曆史中的特點,現今将繼續引起對于汪家芳作品收藏的共鳴。

七、

《汪家芳山水:獅城珍藏》展覽現場

汪家芳山水:獅城珍藏
汪家芳山水:獅城珍藏
汪家芳山水:獅城珍藏
汪家芳山水:獅城珍藏

八、

藝術家簡介

汪家芳,1959年生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上海市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市文聯委員上海中國畫院畫師

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

汪家芳山水:獅城珍藏

術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市文聯委員上海中國畫院畫師

汪家芳山水:獅城珍藏

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

汪家芳山水:獅城珍藏

副主任上海市文聯委員上海中國畫院畫師

汪家芳山水:獅城珍藏
汪家芳山水:獅城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