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無羨
奔馳在國内市場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無論是銷量還是品牌溢價能力上,都屬于BBA中的老大。然而在産品品質上,奔馳近年來表現得卻比較拉胯,負面評價不斷出現。而作為奔馳新能源的重磅車型,奔馳EQC眼下也問題頻發。

據爆料,近日8名奔馳EQC車主針對EQC大批量電機故障發表聯合聲明,車主表示車輛均出現了1次或多次電機故障,而奔馳EQC的電機故障發生前1-2個月,車輛啟動後中控螢幕提示“加注冷卻液”式樣,打開前機艙蓋後,冷卻液明顯減少。
但加注的冷卻液卻繼續滲透到了電機中,最終導緻電機出現故障,也使得車輛無法正常啟動。而在維修時,由于電機為德國進口,是以維修時間很長,甚至超過了國家質保最長修理時間限制。同時也有部分車主認為,4S拒絕出具詳細工單、電機故障報告、更換電機原因,或許是奔馳有意隐瞞問題的真相,否認産品設計存在缺陷。
事實上,近年來奔馳的産品問題頻發已經不是新鮮事,此前奔馳EQC早已實施了兩次召回,一次是因為空調冷凝管緊密性不足,一次是因為存在轉向系統失靈的可能。同時,EQC還曾被曝出中控屏顯示故障、空調系統等問題。
而就實際銷量來看,奔馳EQC的表現其實并不受認可,其2019年11月上市,售價為49.98-57.98萬元,而NEDC綜合續航裡程僅為415km,2021年銷量不過6000餘輛。而作為一台油改電車型,奔馳的産品問題頻發也讓消費者有所顧忌。雖然有着百年燃油汽車的制造積澱,但在新能源車方面顯然并沒有太出色的表現,尤其是EQC的口碑和實際表現并不如人意。
這一方面源于奔馳自身對産品品質、産品可靠性把控的下滑,包括各種大小毛病及召回事件,另一方面則和奔馳的品牌形象有關,尤其是在遭遇多次産品負面事件後,奔馳所表現出的“店大欺客”式的霸道,更讓頗多新生代消費者遠離。
銷量資料顯示,2021年奔馳在華傳遞量為75.88萬輛,同比下滑約2%,而旗下多款拳頭車型也呈現出銷量下跌的态勢。比如奔馳E在2021年銷量僅為14.1萬餘輛,同比下滑9.3%,奔馳C2021年銷量則為13萬餘輛,同比下滑14.8%,奔馳GLC2021年的銷量則為13.5萬餘輛,同比下滑達17.7%。
此前北京奔馳銷售與市場營銷首席營運官段建軍曾表示,2022年奔馳“新能源車型銷量占比将不斷擴大”,但頻發的産品問題恐怕也會為其實作這一目标增添諸多不确定性。
寫在最後:
盡管眼下奔馳也将向“全面電動”轉型作為了企業目标,但從目前的表現來看,奔馳無論是産品還是品牌都不具備比肩其在燃油車市場的地位,如今還曝出車主集體“聲明”投訴的問題,更為其電動化轉型蒙上了一層陰影。
(本文由【車界】新媒體編輯部原創出品,本文作者魏無羨,轉載需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