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工業和資訊化部發文通知不得誤導、強迫使用者辦理或更新 5G 套餐。從現在的情況看,在速度和品質面前,監管層更注重維護廣大人民群衆的利益,也更注重引導營運商高品質發展 5G。
一、2020 年 5G 使用者發展速度遠超預期
雖然中國聯通至今都沒有公布其 5G 使用者發展資料,但是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卻一直在搶占 5G 使用者發展的制高點。從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公布的月度經營報告資料看,這兩家營運商都取得了遠超自己發展目标的成績。

在新基建戰略的直接推動下,5G 發展呈現了加速态勢。中國移動 2020 年年初預計發展 5G 套餐使用者 7000 萬戶,實際發展使用者超過 1.4 億戶。中國電信的情況大體相同,實際發展 5G 套餐使用者也是遠超年初的計劃目标。
二、無序競争有延續到 5G 的傾向
5G 套餐使用者的快速增長一方面與營運商的持續多元度打折營銷有關,另外一方面也受到了 5G 網絡建設的突飛猛進的直接影響。在 5G 套餐使用者增長過程中,營運商自然不可避免地使用了誘導使用者向 5G 遷轉的做法。
2020 年年初,中國電信針鋒相對的 5G 宣傳不但直接刺痛了中國移動,而且也拉開了 5G 無序競争的序幕。貫穿于 2020 年全年,三大營運商各種各樣的 5G 競相降價營銷,甚至诋毀式宣傳又開始大規模出現,過去的玩法死灰複燃了。
營運商為了自己經營發展需要而不惜诋毀友商的做法不但損害了行業發展秩序,而且也傷害了廣大使用者權益。畢竟誘導使用者向 5G 套餐遷轉的過程并不是那麼值得推敲,其中自然存在侵犯使用者知情權、損害使用者權益的各種操作。
三、監管及時出手推動 5G 健康發展
認真研讀工業和資訊化部的通知要求,其中主要包括六方面内容:高度重視服務工作、充分保障使用者知情權、切實維護使用者權益、及時回應社會關切、準确把握服務态勢和加強監督檢查,落腳點在推動提升使用者服務。
監管要求雖然從推動提高客戶服務入手,但是這些服務要求将直接影響營運商的使用者發展政策。雖然我們不敢确定這就是 5G 套餐使用者發展的暫緩鍵,但是其中的影響或許大同小異。其中的原因就是 5G 網絡、終端和應用的不完善。
中國信通院公布的資料顯示 2020 年 5G 手機累計出貨量 1.63 億部,而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的 5G 套餐使用者已經接近甚至超過 2.5 億戶,如果再把中國聯通的也計算在内,那麼我國的 5G 套餐使用者将大機率超過 3 億戶。
1.6 億左右的 5G 手機終端與 3 億左右的 5G 套餐之間是 4G 終端使用者。這就是說營運商提前将大量 4G 終端使用者發展成了 5G 套餐使用者,這些使用者雖然可以使用更多的低價流量,但是其享受的确實是 4G 網絡而且其 ARPU 還被動提升了。
不管使用者有沒有意識到這其中有超前消費的意思,監管層已經提前出手維護廣大消費者的切身利益,畢竟在缺少網絡支撐、缺少應有場景的目前,大量的 4G 終端使用者享受低價流量的同時必将導緻 4G 網絡的不堪重負。
四、4/5G 換擋期間網速問題或許凸顯
實際上有關 4G 網絡降速或者被降速的傳言一直被熱炒,不管其中有沒有裝置商參與,不可否認的現實也是證明 4G 網絡的已經出現了明顯的網速下降,而且随着高清和超高清視訊的普及,4G 網絡的承載問題将會凸顯。
監管層在 2021 年年初通知要求提升 5G 服務品質,這背後的考慮因素中除了維護使用者知情權之外或許還包括推動 4/5G 的之間的有序換擋,至少不應該讓一股腦的營銷操作削減使用者獲得感。
在新監管要求之下,營運商将不可避免地投入大量資源用于 5G 終端影響,全力提升 5G 終端滲透率,推動将大量 5G 套餐使用者轉變成真正的 5G 使用者,進而有效避免 5G 套餐使用者回退到 4G 套餐尴尬。
從某種程度上講,2021 年的營運商除了加速 5G 套餐使用者發展之外,還要加大 5G 套餐使用者的保有力度。營運商要拿出切實可行的方案推動 5G 手機終端普及率或者滲透率的提升,通過擴大 5G 使用者規模推進 5G 應用加速。
2020 年底我國的 5G 套餐滲透率雖然已經超過 20%,但是 5G 的效用是否得到了同步發揮?這個問題值得營運商深思。監管層在推動提升 5G 服務之後,會不會推動提升 5G 效能,我們認為營運商高層需要提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