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念民所憂、行民所盼”中持續放大黨史學習教育成果

作者:光明網

“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2年新年賀詞中引用的古典名句,也是“我為群衆辦實事”實踐活動應有的态度和行動。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上司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讨班開班式上強調,要用好“我為群衆辦實事”實踐活動形成的良好機制,推動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滿腔熱情為群衆辦實事、解難事,走好新時代黨的群衆路線。

黨史學習教育首先看态度,關鍵看行動,最終看效果,“我為群衆辦實事”就是檢驗“行動”和“效果”的良機,展現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彰顯“念民所憂、行民所盼”的為民情懷,凸顯了每一個黨員都是行動主體、人人都是“辦事員”的明确要求,處處閃耀着中國共産黨人的精神光芒。

“念民所憂、行民所盼”就要結合“學”與“用”,學深悟透,細照笃行。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練,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标準,也是增才幹、長見識的最佳途徑。中國共産黨的百年輝煌,是“實踐-認識-實踐”持續深化的曆史,辦實事就要将所學所悟及時“變現”,以“不辭辛苦出山林”的實際行動诠釋“我将無我、不負人民”的崇高情懷。在“我為群衆辦實事”活動中,甯波創新開展“上門入戶訪民情辦實事”實踐活動,堅持“設身處地為群衆着想,想方設法為群衆服務”,通過數字化手段形成閉環管理、落到實處;麗水創新“區鄉村三級關聯辦實事”“馬上到”等務實舉措,把服務送到群衆心坎上……辦實事是學與悟的及時實踐和及時檢驗,是黨史學習教育的成果展現,各地用實際行動實踐和證明了學黨史、悟思想最終的落腳點是辦實事、開新局。

“念民所憂、行民所盼”就要厘清“主”與“次”,攻堅克難,精準兜底。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政之所要,在乎民心。為人民謀幸福,就要把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吃穿用挂在心上,把群衆的喜怒哀樂看在眼裡,同時,更要處理好急難愁盼、輕重緩急的先後關系。無論是杭州立足做細做實“民呼我為”,對校外教育訓練機構亂象、電信網絡詐騙、侵占集體資産資源等民生問題集中開展專項治理,還是麗水持續擴大醫療保障範圍、更新保障力度的“浙麗保”,都是集中精力、精準施策的展現,敢于接下“最燙手的山芋”、敢于啃下“最硬的骨頭”,用實實在在的硬核措施,緊盯百姓所憂、所盼,千方百計“兜”住美好幸福生活。

“念民所憂、行民所盼”就要把握“長”與“短”,立足眼前,着眼長遠。“我為群衆辦實事”不是“一時一地一陣風”的短期活動,而是貫穿始終、影響深遠的長遠要求,需要看到眼前之困,也需要未雨綢缪、治标治本,警惕和避免“走過場”“裝樣子”的形式主義。“實事”之“實”,就在于看到老百姓的“心頭痛”“煩心事”,就是看到了改革的突破點,找到問題的症結與關鍵。隻有俯下身、沉下心,才能在化解一個個難題、辦成一件件好事的過程中,牽住“牛鼻子”,暢通“中梗阻”,實作變解決“一時”之難為形成“一套制度”之優。從浙江省市場監管局的車檢“一件事”內建改革,再到國家發改委推動中國營商環境評價改革實踐,系列制度化、體制化創新保證了“辦實事”的行穩緻遠。

百年奮鬥不息,赤子之心未改。埃德加·斯諾在《紅星照耀中國》中贊歎共産黨人“天命的力量”,“這種力量不是一閃即逝的,而是一種堅實牢固的根本活力”。這股活力,源自偉大信仰,更源自偉大人民,隻有在“念民所憂、行民所盼”的情懷中踐初心、辦實事,才能持續放大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迸發出建設新時代、奮進新征程的澎湃活力。(藍炜/文)

來源: 浙江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