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對話丨她是《開端》裡的“鍋姨”,是你的心理陰影嗎?

中新網用戶端北京1月27日電(記者 袁秀月) 紅塑膠袋、高壓鍋、《卡農》手機鈴聲、陶映紅似哭似笑的表情……這些最近成了很多網友的“心理陰影”。

對話丨她是《開端》裡的“鍋姨”,是你的心理陰影嗎?

《開端》劇照

由白敬亭、趙今麥等主演的網劇《開端》近日收官。随着它的熱播,劇中演員劉丹得到了很多關注。

劉丹飾演的陶映紅是45路公共汽車上的一名乘客,曾經的中學化學老師。五年前,因為女兒的意外離世,她與丈夫的生活陷入混亂。五年後,她是“公共汽車爆炸案”的元兇。

從一名人民教師到拎着高壓鍋傷害無辜的“罪犯”,陶映紅究竟經曆了什麼?不止觀衆好奇,劉丹起初接到邀約時,最想要了解的也是這段過往。

對話丨她是《開端》裡的“鍋姨”,是你的心理陰影嗎?

劉丹飾演的陶映紅。《開端》劇照

在劇中,陶映紅這個角色的戲份并不多。她衣着整齊、表情淡漠,唯有女兒能讓她内心驟起波瀾。有人用“平靜與癫狂”、“痛苦與決絕”來形容她,而更多觀衆最直覺的感受還是“吓人”。

“鍋姨”其實是老熟人了。從《刑警本色》《喬家的兒女》到《摩天大樓》《愛很美味》《星辰大海》等,劉丹已在影視行業積澱多年。鮮為人知的是,她還是名童星,1987年就曾出演過《雪城》,那是她首部參演的電視劇。另外,她還是國家話劇院的演員,一直活躍在舞台上。

人到中年因一部劇突然走紅,劉丹并不覺得遺憾。她對中新網記者說,30歲以後才是演員真正開始成熟的時候。

對話丨她是《開端》裡的“鍋姨”,是你的心理陰影嗎?

劉丹。受訪者供圖

對話實錄摘要如下:

“最初不太了解陶映紅的做法”

記者:你是如何與這部劇結緣的?

劉丹:最開始公司和我講有個戲想找我演,當時沒有劇本,隻有小說。看過小說後我發現兩個蠻有意思的點:一個是循環的形式,還有就是陶映紅這個角色。當時我對這個角色還有一些疑惑,小說裡除了寫陶映紅“實施爆炸”的行動外,她的過往并不是很豐富,是以我還是決定和導演見面聊一聊細節。當時三個導演都在,大概給我講了一下将來要拍攝的方式,包括是否要把陶映紅的過往延展開。一番聊下來,大家覺得有合作的可能性,我這才敢去演繹。

記者:這個角色最吸引你的地方在哪裡?

劉丹:我想搞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因為我不太了解陶映紅為什麼這麼做。作為一個老師一個女性,最後走到“炸車複仇”甚至“傷害無辜”,确實很難了解,她到底經曆了什麼?我覺得這個人物的張力特别大。

對話丨她是《開端》裡的“鍋姨”,是你的心理陰影嗎?

記者:在很多人看來,承受過喪女之痛的母親大多的狀态是“痛哭流涕”的。但很多時候,陶映紅卻很克制,為什麼?

劉丹:她(陶映紅)如果能找到宣洩的手段,可以哭出來、發洩出來,可能她就有機會拯救自己了,陶映紅确實是一直走不出來。女兒失去了生命,她想知道真相,可是還沒找到答案時,死去的女兒又被網絡暴力,她所有的理想都崩塌了。她仿佛被遺棄了,被扔到一個沒有人能看見、能了解的地方,她面臨的一切隻有自己往下咽,大概是那麼一種感受吧。是以我覺得,有了那麼長時間喪女之痛的沉溺,在車上好像是不太容易哭出來。

記者:當陶映紅的“炸車計劃”被識破時,她又是歇斯底裡的。怎麼表現她的絕望和執念?

劉丹:其實沒有想着怎麼去表現這個媽媽的絕望、瘋狂,這些都沒有想過,(我)隻是盡我所能地去了解她的過往、她的理想和她人性裡閃光的東西。信念轟然倒塌後的平靜确實是非常可怕的,我當時隻是盡力在想這個過程,當觀衆有了回報時才注意到“可怕”這一點。

對話丨她是《開端》裡的“鍋姨”,是你的心理陰影嗎?

“《卡農》對我來說沒那麼可怕”

記者:《卡農》成了很多人的心理陰影,你聽到這個鈴聲會害怕嗎?

劉丹:對我來說沒有那麼可怕,因為那是陶映紅要做這個事情的号角。就像要上戰場,聽到了鼓聲一樣,不會有害怕的感覺。現實中真聽到鈴聲有可能會猶豫後悔,但顯然那是另外一個戲。

記者:有網友将王興德、陶映紅夫婦稱為“司鍋姨”,對此你怎麼看?

劉丹:我覺得挺可愛的,網絡嘛就是年輕人多一點。大家是因為很喜歡,才會給別人起小名兒之類的吧。

對話丨她是《開端》裡的“鍋姨”,是你的心理陰影嗎?

《摩天大樓》劇照

記者:在拍攝過程中,哪場戲最難拍?和黃覺、白敬亭、趙今麥合作是什麼感受?

劉丹:人多的場面稍微要難一些,因為既要把内容演出來,還不能亂,我們一起齊心協力排練了很多次。

有一場和黃覺去大橋上看女兒的戲比較微妙,怎樣更準确地表現陶映紅當下的狀态,我也一直在琢磨。黃覺是個很溫柔的人,他很可愛,我們會一起商量一些細節,包括台詞怎麼說會更好,互相之間很信賴。

白敬亭和趙今麥簡單、光亮、可愛,為了角色什麼都可以做。我記得第一天和白敬亭演戲時,還會有點顧忌,我們的對手戲有很多撕扯的部分。我說,“請你多關照呀,”他就說,“沒事的,姐。”也就熟起來了,我就放心了。和麥麥(趙今麥)也是,我會跟她說,等下我會怎麼樣怎麼樣。她就說,“丹姐沒關系,你怎麼樣都行。”

對話丨她是《開端》裡的“鍋姨”,是你的心理陰影嗎?

“‘劇抛臉’?其實沒什麼值得特别說的”

記者:很多網友稱你是“劇抛臉”,你怎麼看這個評價?

劉丹:“劇抛臉”也就是可塑性強,可以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吧。我覺得這是演員應該幹的事兒,沒有什麼值得特别說的,它本來就是我們的工作。

記者:你出演的第一部戲是《雪城》,這部戲對你之後踏上演藝道路有影響嗎?

劉丹:1987年,我初二那年,電視劇《雪城》來哈爾濱拍攝,機緣巧合之下我演了其中一個小角色。李文岐導演說,“劉丹,你這麼厲害啊,都一條過,真應該當演員,将來考電影學院吧。”後來,我考進了哈爾濱青年宮的表演訓練班,遇到了哈爾濱話劇院的高蘭老師,那個時候我就開始喜歡演戲。有了兩位恩師的肯定後,更加堅定了自己要在這條路上走得更遠。

對話丨她是《開端》裡的“鍋姨”,是你的心理陰影嗎?

記者:你同時還是國家話劇院的一名演員,舞台表演的經曆對你有哪些幫助?

劉丹:因為話劇是有排練的,你會有更多時間考慮戲的準确尺度、人物定位,怎樣行動等,(那)也是一個非常鍛煉演員思維的機會,會幫助演員學習思考、了解自己,找到合适自己的創作方式。拍影視劇的時候,不隻需要用你的情感,你的了解、你的認知也非常重要,這個可能跟常年在舞台上演出有挺大關系。

對話丨她是《開端》裡的“鍋姨”,是你的心理陰影嗎?

劉丹(左)。受訪者供圖

記者:在你看來,中青代女演員有哪些優勢?又面臨哪些困難?

劉丹:我覺得,30歲以後才是演員真正開始成熟的時候。之前是成長期,在摸爬滾打、在試錯,都是在積攢各個方面的經驗,可能到30歲之後,才更了解自己和他人,以及自己和群體之間的關系等等。也就是說開始定性了,經曆了一些時間上的考驗,更清醒了,對世界的了解會更有意思一些。

我看過一本書,是講演員表演的,叫《風姿花傳》。大概是說,年輕時候開的那個花是因為你的天賦、你的年輕、你的初生牛犢不怕虎,可能直覺很好,但還不太了解這行的難度。隻有經曆過磕碰和風雨才能慢慢地成熟,成熟之後再開出的那個花才是真正的花。

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裡都會遇到困境。其實人活着,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學習怎麼去面對自己的困境,怎樣走出自己的困境,然後朝着自己要去的那個方向走。(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