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成功開場河南衛視《新國樂國風夜》晚會,南海醒獅刷屏小年夜

1月25日(臘月二十三小年夜)晚上19:30分,随着鼓聲隆隆,兩隻雄壯威武的南獅和國術家、藝術家趙文卓一起為河南衛視小年夜《新國樂國風夜》晚會帥氣開場,國術、南獅、舞蹈、國樂完美融合,為觀衆獻上了一次獨特的國風跨界視覺盛宴——《南海醒獅》。

作為開場節目,《南海醒獅》集結了跨界巅峰力量,學術上由清華大學文化創意發展研究院指導;舞台表演上,跨界藝術家趙文卓,南海比麟堂獅隊,音樂上,國潮廠牌新樂府策劃并監制,國内諸多國樂大師悉數到場,在多方力量的努力下,《南海醒獅》得以完美呈現,展示國風力量。

成功開場河南衛視《新國樂國風夜》晚會,南海醒獅刷屏小年夜

南海醒獅亮相河南衛視《新國樂國風夜》晚會。

高大的南獅時而憨态可掬,時而高大威猛,或騰挪、或閃撲、或回旋、或飛躍,應和着唢呐、二胡、琵琶、古筝、笛子的旋律與鼓聲,演繹獅子喜、怒、哀、樂、動、靜、驚、疑八态。疊滘比麟堂獅隊将獅子演繹得惟妙惟肖。疊滘比麟堂創立于清朝道光年初,由私塾逐漸轉變為醒獅團,成為全球醒獅隊中獨樹一幟的隊伍,名揚四海,是一支登上春晚向全國人民拜年的獅隊。

《新國樂國風夜》晚會總導演、河南衛視國風工作室主編施睿介紹:“醒獅”不僅代表了一種民俗文化,醒獅精神更是象征一種剛強雄健的民族魂。”醒獅背後蘊含着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以舞台的形式将舞獅這種非遺文化和新的傳播方式有機融合,“藝術+科技”模式之下呈現非遺醒獅的新路徑,借此賦予傳統醒獅新活力。

《南海醒獅》表演使用的是“新樂府”樂團制作的廣東音樂“賽龍奪錦”。音樂總監盧中強提到,自己一直對廣東民間音樂情有獨鐘,這次節目策劃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把我們改變的廣東音樂放入到南海醒獅的表演”。提及創作初衷,盧中強說,《南海醒獅》是綜合表演,加入了趙文卓的中國功夫,放大了醒獅鼓隊,還加入了國樂團,希望能把醒獅的喜慶,昂揚的精氣神,和萌萌的造型展示出來。

成功開場河南衛視《新國樂國風夜》晚會,南海醒獅刷屏小年夜

兩隻雄壯威武的南獅和趙文卓一起為《新國樂國風夜》開場。

南海醒獅文化源遠流長,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曆史,是嶺南文化的典型代表。曆經一代代薪火相傳,在保留傳統精髓的同時又不斷與時俱進着,獨特創新。南海醒獅已成為全國知名的、廣東特有的民間舞獅品牌,醒獅活動也廣泛流傳于海内外華人社群,成為海外同胞認祖歸宗的文化橋梁,其文化價值和意義深遠。

醒獅是南海的全民運動。據不完全統計,南海區有近2800支醒獅隊,在獅者傳承年齡上,有少年醒獅隊、更有三代同堂隊;在國籍上,有華僑同胞醒獅隊;在職業上,分為專業隊、業餘隊等。

作為醒獅起源地,為緊跟關于“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發展與創新性轉化”及“全面複興傳統文化”的重要國策,由佛山市南海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與西樵山書院發起、清華大學文化創意發展研究院學術指導的“南海醒獅煥新發展計劃”,意在抓住時機,擔任起傳承傳統文化,振興城市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的偉大責任。

成功開場河南衛視《新國樂國風夜》晚會,南海醒獅刷屏小年夜

南海醒獅閃亮登場。

“南海醒獅煥新發展計劃”找尋醒獅文化的現代表達與時代内涵,推動南海醒獅的煥新更新。在2022年春節,将立足南海千獅,選擇具有代表性、傳承性、創新性的12頭獅子發起“南海獅團”首次成團儀式。

醒獅醒國魂,擊鼓振精神,相容并蓄,跨界融合,未來,南海醒獅團将成為南海文化擔當,傳播南海在地文化;成為青年文化擔當,面向Z世代開展醒獅文化“兩創”;成為中華文化擔當,連結海外,傳播中華文化,弘揚中華民族精神。

【南方日報記者】孫景鋒

【通訊員】南宣

南海宣傳部供圖

【作者】 孫景鋒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用戶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