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江蘇媒體報道,當地一名5歲女孩在練習舞蹈下腰動作時受傷,最終被診斷為脊髓受傷、截癱,引發網友的廣泛關注與熱議。
這絕對不是個例。
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新聞:
興趣班開始的年齡不合适,的确會給孩子帶來很多傷害,那麼各種興趣班到底什麼時候開始才最恰當?
在背景也總是收到很多媽媽的留言,問孩子各種興趣班開始的年齡:

今天綜合了數位專家的意見,整理了一份“兒童各類興趣班啟蒙最佳年齡表”給父母提供一個參考。
希望看過今天文章的媽媽們,别再盲目報班,别再讓辛苦錢打了水漂,更别再讓孩子因興趣班“受傷”了。
舞蹈類興趣班
★ 代表課程:民族舞、街舞、拉丁舞……
舞蹈能促進孩子身體的生長發育,塑造美麗的體型,增強體質,鍛煉肢體協調能力,增強孩子的身體柔韌性和協調能力,提升氣質。但4歲前的寶寶并不适合學舞蹈。
3-4歲:可以開始接觸舞蹈啟蒙,對培養寶寶的律動和節奏感有益。但一定要注意運動的幅度和對孩子的保護,千萬不要操之過急。
5-7歲:可以對孩子進行一些少兒舞蹈基礎教育訓練,但最好别急着下腰、劈叉,容易損傷骨骼和肌肉。
10歲以後:孩子可以開始專業的學習舞蹈。這個階段的孩子,骨骼還處于生長發育期,但骨骼比較完整,可以承受一定強度的舞蹈訓練。
聲樂、器樂類興趣班
★ 代表課程:鋼琴、小提琴、古筝、二胡、黑管、聲樂……
一代文豪雨果曾經說過:“開啟人類智慧的寶庫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數字,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
學唱歌
歌唱可以鍛煉孩子的肺活量,陶冶情操。但太小的寶寶聲音稚嫩、氣息弱,不适合太早開始聲樂訓練。
4-6歲:可以開始接觸唱歌了。但此時孩子嬌嫩的聲帶處于發育時期,稍有不慎,就會使孩子的聲帶受到破壞。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主要以欣賞聲樂為主。從國小習,可以培養孩子的樂感,提高大腦反應的靈活性。
7-9歲:可以讓孩子學習基本的樂理知識、節奏、音高、五線譜、簡譜,以及對歌曲的了解、良好的音樂表現力等。
10-14歲:是兒童嗓音發育的關鍵時期,俗稱變聲期,可以練習專業的歌唱技巧了。但這期間的聲帶經常充血、水腫,如果不注意,用嗓子大聲唱歌,會加劇聲帶的疲勞,導緻聲帶肥厚。這階段重要的還是要保護聲帶,切忌讓孩子唱難度較大的成人歌曲。
學樂器
培養音樂喜好,0歲就可以開始,但真正開始學習一種樂器,還是建議最早也要4歲以後再開始。
孩子隻有具備一定認知能力,能認識五線譜,對音樂有所感受,可以區分音樂的音高、音色等,還包括手部精細動作的發展、較好的手眼協調能力、手指力度和手的大小等,這些都是學習樂器所需要的前提,不同樂器的起始學習時間也略有差異。
鋼琴,4-6歲:如果孩子學琴年齡太小,就無法達到這一力度要求,這不僅不能很好地學習鋼琴的演奏,而且時間一長還會對孩子的手指的正常發育有損害。
吉他,8-10歲:如果孩子年齡太小,皮膚稚嫩,在按吉他弦的過程中,會容易傷手。
架子鼓,6-8歲:架子鼓的學習主要是圍繞着四肢間的運動組合關系進行的,架子鼓對小孩的身高、體重、小肌肉群有要求,如果孩子年紀太小,會很難按标準完成動作。
小提琴,4-7歲:小提琴是比較難學的樂器。從夾琴、握弓、持琴、按指到運弓等等,都是複雜的動作,對于太小的孩子來說,學習難度比較高。
大提琴,6-8歲:大提琴和小提琴都是弦樂器,在學習方面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大提琴外型較大的特點,一般是在6-8歲,孩子進入國小後開始學習大提琴比較好。
長笛,8-12歲:如果孩子要彎曲頭部和脖頸來縮短左手臂的伸展長度,那他(她)就還太小,不适合。
二胡:5-8歲:由于二胡入門比較難,比較枯燥,需要兒童的手指已經發育到一定的程度,有着較強的記憶力和模仿能力,才能夠更有效率的學習二胡。
薩克斯:9-12歲:薩克斯重量較沉,如果孩子年齡太小,舉起樂器就會成為負擔;另外薩克斯的手指把位較大,手較小的孩子按鍵也是很困難的。
當然,每個孩子的發育程度不同,上面給的隻是個參考年齡。但父母要注意的是:别忙着把考級作為任務,和孩子一起學習鋼琴,給自己一個藝術熏陶的機會,和孩子一起享受藝術帶給你們的神奇感受吧!
運動類興趣班
★ 代表課程:遊泳、籃球、羽毛球、乒乓球、足球、輪滑、跆拳道、滑冰……
運動類的興趣班,除了讓孩子強身健體之外,還能鍛煉孩子的意志,還能提高孩子的抗壓能力。而且運動類的興趣班基本屬于是“一次學會,終身受益”的類型,比如遊泳,跳繩,羽毛球,學會了之後剩下的就是練習各種技巧。
遊泳,5歲以上:
美國兒科學會(AAP)指出“大多數孩子到4歲時可以學會基本的水中運動;到5或6歲以上,大多數孩子能學會在水中向前遊動。”
0歲開始:可以親水戲水。父母用雙手托着寶寶的胳膊或托着腋下讓寶寶在水面随意擺動。
5歲以上:孩子的神經和肌肉才發育到一定程度,有足夠的力量來學習遊泳技巧,孩子身體發育更好時,才可以開始正式學習遊泳。
輪滑,3歲以上:
輪滑需要孩子的身體具備相當的平衡感及下肢協調控制能力,也需要有靈活的肢體反應。
一般來說,年滿3-5歲的孩子身高、體重的增長速度仍處于穩速增長階段,運動功能也進一步完善,可以嘗試輪滑運動。
但父母要注意給孩子選擇安全合适的輪滑鞋,以及必要的防護裝備。并找安全平坦的地方練習。
跆拳道、國術類,5歲以上:
5歲以上的孩子,身體的柔韌性、爆發力及了解能力能适應這類課程的學習,如果孩子年齡太小的話,身體和骨骼發育尚處于低齡段,達不到練習時在平衡能力、肌肉力量方面的要求。
國術、跆拳道對于孩子身體以及意志力的鍛煉,但是孩子過于年幼時還無法領會其中奧妙,所有建議在孩子5歲以後開始比較适合。
各種球類,6歲以後:
羽毛球,因為需要跑、跳、撿球、接球,而且需要孩子有一定的身體靈活性和耐力,對孩子來說用拍子接球和發球都是一系列的協調性動作,對小孩子來說做到這些很難,是以建議6歲以後再開始。
乒乓球,越小的球越難控制,要求孩子要有很好的身體靈活性,而且打乒乓球運動量很大,基本上是滿場跑。這對孩子的身體協調性和了解接受能力要求都比較高。大部分運動員都是從6歲開始練習,如果不打算做專業的運動員,晚一點也沒關系。
足球,這項運動很容易出現沖撞,而且受傷的幾率很大,運動負荷也很大,太小的孩子還不會靈巧地躲避球的撞擊以及同伴的沖撞。太早讓孩子練習足球,一方面容易受傷,另一方面也容易讓孩子感到疲勞。
網球,需要孩子的臂力和手腕部很有力量才能打好,而且對肘關節和腕關節的力量和韌帶都有一定要求,太小的孩子還打不到相應的水準,而且正規網球比較重,容易傷到孩子,需要6歲以上的孩子才能更靈活地躲避。
繪畫類興趣班
★ 代表課程:簡筆畫、塗鴉、油畫、水彩畫、素描……
繪畫是孩子最喜歡的活動之一,對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培養,智力提升和手腦協調發展有着良好的促進作用。
1歲就可開始塗鴉:1歲多的孩子就已經喜歡“塗鴉”了,對顔色也有了最初的認識。
3歲繪畫藝術啟蒙:有條件的父母可以給孩子報一些繪畫藝術啟蒙類的興趣班。
12歲以上學繪畫技巧:12歲以後,再開始接受正規的成人畫法、技巧性的訓練比較合适
越是低齡寶寶,越要讓孩子自由發揮,比如手指手掌繪畫,棉簽畫,吹畫,水彩畫或其他塗鴉式繪畫,而盡量避免選擇簡筆畫,塗色繪畫,描摹繪畫等,因為這樣會禁锢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各種棋類興趣班
★ 代表課程:圍棋、五子棋、象棋、國際象棋……
學習棋類是公認的具有智力開發意義的運動,對孩子的邏輯思維、獨立思考能力和大局觀等都有很多好處,而且在學棋過程中的輸赢對孩子又是難得的挫折教育,圍棋或象棋對孩子來說都更具有一定的遊戲性,孩子也很容易喜歡和投入進去。
6歲以上,孩子比較适合進行圍棋和象棋興趣班的學習。每個孩子發育進展略有不同,可以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和愛好,進行适當的調整。
演講、小小主持人興趣班
4歲以上,可以開始演講班或主持人班的學習:
美國教育演說家“卡耐基”的教學理念證明:如果從小鍛煉孩子的演講、解說、辯論、主持等能力,便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質。
書法班
6歲以後,開始書法班的學習比較合适
太小的孩子因為手部力量、精細動作、了解能力受限,很難掌握正确的握筆姿勢。孩子握筆的姿勢沒掌握好,掌握再多技巧,字也不可能寫好,時間久了還會影響手指發育。
這3種興趣班,堅決不能上!
1.不是真正“孩子喜歡”的興趣班,不上!
身邊太多朋友是因為自己“喜歡”,才給孩子報班的了:
我覺得報個圍棋,能開發智力;
我覺得報個遊泳,能強身健體;
我覺得報個舞蹈,能培養氣質……
在給孩子選擇興趣班的時候,媽媽往往太過主觀,把“我覺得有用”“我都是為了孩子好”誤當成報班目的了,結果幾次課下來孩子很快就厭倦,我們和孩子又進入了一個逼着學,一個想逃開的狀态。
是以,不妨問問自己,是“我喜歡”“我覺得”,還是真的“孩子喜歡”。不是孩子自己喜歡的班,不上,因為沒有興趣的支撐,基本沒有長久堅持的可能。
2.太貴的,超出家庭承受力的興趣班,不上!
現在的興趣班學費越來越貴,一個興趣班,一年的學費就上萬,甚至好幾萬。
在這樣的經濟壓力下,父母的期待也會變。孩子學得好還行,一旦表現出不喜歡、想放棄了,家長就會格外難以接受“花這麼多錢,說不學就不學了,那哪行啊!”
但孩子的興趣,本就是一天一個樣,興趣廣泛,但難以堅持。千萬别一擲千金、傾家蕩産的給孩子報班。選擇适合自己家庭承受能力的興趣班,太貴的就别上了,免得日後孩子一旦放棄,又是一場母子大戰。
3.路程太遠的興趣班,不上!
興趣班重在喜歡、有興趣,如果每次去上課都跟趕場子一樣慌累,甚至往返路程的時間比上一節課的時間還多,有興趣也給磨成沒興趣了。花費在路上的時間和精力太多的話,這樣的興趣班就别上了,很難堅持。
給孩子報班前,先做2件事!
興趣班、興趣班,當然是要孩子選擇孩子感興趣的才行。但很多媽媽為此也是十分撓頭,問孩子“喜歡嗎”,孩子這也說喜歡、那也說喜歡,總不能都給孩子報了吧。是以,媽媽學會發掘孩子真正的興趣所在,才能選對興趣班。
1.多約試聽,廣泛接觸
孩子天生就對各種新鮮事物感興趣。是以媽媽可以多帶孩子體驗各種不同的興趣班,一般興趣班都是可以免費參加試聽課的,通過對孩子課上參與度、接受程度的觀察,和回家後問問孩子“喜不喜歡”“為什麼喜歡”“喜歡課的哪裡”等,孩子對課程的感覺和喜歡程度去綜合判斷,找到孩子真正的興趣點。
2.不要當場就報,冷靜幾天再說
我一朋友帶孩子去試聽英語課,45分鐘課程下來孩子非央求着要報,喜歡。課程顧問也是吧啦吧啦說一大堆試聽課當天報名的各種優惠(打折、送禮物)。結果頭腦一熱就報了,回家來自信問孩子才知道,為什麼孩子那麼想報呀?因為上課的時候看了卡通片,老師還給發了糖果……
且不說這個課是不是真的好,就說在這樣的氛圍下,家長和孩子很容易“洗腦”,是以不如先讓孩子和自己冷靜幾天(最好超過7天的冷靜期),如果孩子經常提起這個興趣班,想去學,可能說明孩子确實喜歡,再考慮給孩子報名不遲。
最後還要說一句,我們前面給到的隻是一個大緻的年齡參考,也不是絕對的,每個孩子的發育特點和所擅長的地方都不太一樣,這還需要家長根據自己家孩子的情況做出相應的判斷,還是那句話,凡事都要尊重個體,凡事也要以安全和健康為基本前提,其他的都是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