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海博物館“尋虎迎春” 生肖文物大餐提前“備席”

上海博物館“尋虎迎春” 生肖文物大餐提前“備席”

圖說:“中日虎年迎春展”現場 新民晚報記者陶磊 攝

新民晚報訊(記者 樂夢融)每年新春佳節,去上海博物館搜尋當年的生肖文物,是諸多藝術愛好者的新年慣例。2022年新春在即,上海博物館聯袂日本九州國立博物館在春節前擺出生肖展覽“中日虎年迎春展”,迎接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上周末,上海博物館副館長陳傑在展廳向觀衆介紹館方挑選的虎枕、虎畫、虎玉、虎瓷等。

上海博物館“尋虎迎春” 生肖文物大餐提前“備席”

《風俗通義·祀典》曰:“虎者,陽物,百獸之長也,能執搏挫銳,噬食鬼魅。”與老虎有關的文物,往往傳達辟邪、壤災、納福的美好寓意。本次迎春展覽共展出10件文物,其中6件線下實物展出,4件為線上展品。上海博物館甄選了6件精品文物,日方帶來4件交流文物。陳傑介紹,此次線下展出玉器、瓷器、鎏金器、書畫等6件文物,時間從漢代橫跨到19世紀。

上海博物館“尋虎迎春” 生肖文物大餐提前“備席”

藏于上海博物館的金代黃地黑彩雁銜蘆葦紋虎枕為卧虎形,背部為枕面,前低後高。虎身先施白色化妝土,再罩黃彩,黃彩之上以黑彩描繪虎斑,枕面未施黃彩,白地之上以黑彩繪雁銜蘆葦紋,筆法生動活潑。“西漢鎏金虎鎮”是一枚席鎮,虎整體為卧狀,身軀刻有虎斑花紋,虎頸處戴有項圈,飾以貝紋,近後腦處設有半圓環。虎體内灌有鉛以使其更加穩重,全器重3600克。

上海博物館“尋虎迎春” 生肖文物大餐提前“備席”

陳傑在上海博物館一樓電子屏上展示了4件線上文物,包括上海博物館館藏清代沈铨《花鳥走獸冊》、清代福建漳州《招财納福辟邪年畫》,以及日本九州國立博物館館藏熊斐《虎圖》與土方稻嶺《猛虎圖》。據悉,日本九州國立博物館線上參展的兩件繪畫作品的作者與《花鳥走獸冊》的作者有師生傳承的關聯。清代畫家沈铨于雍正9年(1731年)受聘東渡日本,深受日本人推崇,被稱為“舶來畫家第一”。在長崎從沈铨習畫者頗多,其中就有日本畫家熊斐,而土方稻嶺為畫家熊斐的徒孫,這些日本畫家開枝散葉,将中國花鳥之正脈于東瀛發揚光大,此次展覽也是中日之間文化藝術交流的一個縮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