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冬奧搶鮮看】冬奧運動員是怎麼煉成的?

【冬奧搶鮮看】冬奧運動員是怎麼煉成的?

*月*日,北京冬奧會中國體育代表團成立大會舉行。據代表團名單顯示,将有***名運動員代表中國隊出征北京冬奧會。你知道沒有冰雪項目經驗的人如何變成為國出征的運動員嗎?冰雪項目在無雪環境裡是怎麼訓練的?各種先進科技如何給運動員加持?一組圖帶你走進冬奧集訓隊的備戰現場,看冬奧運動員是如何煉成的!

2021年12月3日,北京,速度滑冰國家集訓隊積極備戰。中新社記者 韓海丹 攝

【冬奧搶鮮看】冬奧運動員是怎麼煉成的?

在2018年平昌冬奧會,中國代表團共參加了53個小項,約占項目設定總數的一半。四年後的今天,中國隊通過跨界跨項選材,許多項目“白手起家”培育人才,已預定的參賽席位和參賽項目均創造了中國軍團參加冬奧會的紀錄。四年時間,參賽項目接近翻倍,其中多個項目更是首次參賽,你知道他們都是從哪裡來的嗎?

圖為2020年10月24日,江蘇蘇州,“輪轉冰”跨界跨項速度滑冰國家集訓隊在蘇州市運河體育公園集訓。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冬奧搶鮮看】冬奧運動員是怎麼煉成的?

在北京冬奧會的參賽運動員中,除了一直專攻冬奧項目的專項運動員,也有不少是近幾年才開始練習冰雪項目的跨界跨項運動員,他們有的在進隊之前沒有接觸過滑雪,所練習的都是國術、田徑、輪滑等項目。

2017年3月18日,備戰2022年北京冬奧會,全國越野滑雪跨項、跨界選材測試在沈陽舉行。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冬奧搶鮮看】冬奧運動員是怎麼煉成的?

2018年7月25日,北京,2022京張冬奧會前瞻,中國雪橇、越野滑雪跨界跨項運動員夏日備戰。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冬奧搶鮮看】冬奧運動員是怎麼煉成的?

強悍的體能,是優秀運動員的必備條件。冬奧運動員除了專項技巧訓練,還要進行大量的體能訓練。尤其是夏季,一些運動項目早晨6點半出操,8點半開始一整個上午的體能訓練,午飯後開始專項技巧訓練,一天的訓練時間大約在十個小時左右。

2021年5月21日,中國鋼架雪車隊在上海集訓時,隊員們走沙坑。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冬奧搶鮮看】冬奧運動員是怎麼煉成的?

2021年5月24日,中國鋼架雪車隊在上海體育學院訓練,教練楊康(後)保護耿文強深蹲。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冬奧搶鮮看】冬奧運動員是怎麼煉成的?

2021年8月26日,中國單闆滑雪選手劉佳宇、蔡雪桐備戰冬奧會,UFC教練為兩人指導體能訓練。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冬奧搶鮮看】冬奧運動員是怎麼煉成的?

2021年5月21日,中國鋼架雪車隊的黎禹汐在液氮艙裡做恢複。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冬奧搶鮮看】冬奧運動員是怎麼煉成的?

申冬奧成功以來,“科技冬奧”重點攻關大力推進,助力冬奧籌辦各項工作,落實辦奧理念。科技辦奧的應用既展現在場館設施建設和賽事組織上,也讓訓練備戰的運動員如虎添翼。

2021年11月30日,北京,随着風洞中風力越來越大,測試者壓低了姿态,頭頂上為了顯示風速而安置的辨別物——彩色線束随着強風飄舞起來。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冬奧搶鮮看】冬奧運動員是怎麼煉成的?

2022年1月14日,江蘇南京旱雪館。南京旱雪館是單闆滑雪國家集訓隊訓練基地之一,這裡遠看一片白茫茫的高低“雪坡”,近看竟是密密麻麻、成千上萬的小小“金針菇”。來自輪滑、蹦床、國術、體操等項目的運動員們在短短三年的時間裡,不論春夏秋冬全力訓練,最終誕生了一支中國單闆滑雪的跨界種子隊。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冬奧搶鮮看】冬奧運動員是怎麼煉成的?

2021年11月24日,在位于長春的東北師範大學冰雪運動科學實驗室,運動員在進行測試。這個實驗室擁有6個實驗場所,承擔着“科學化訓練基地關鍵技術的應用、檢驗、轉化和示範”等三項“科技冬奧”重點研發課題及任務,為冰雪項目的科學化訓練提供強有力的科技保障,有利于幫助運動員精準改進技術動作,快速提高競技能力,極大提高訓練效率和品質。 中新社記者 張瑤 攝

【冬奧搶鮮看】冬奧運動員是怎麼煉成的?

除了在訓練場上刻苦訓練,不斷提高競技水準,參加各類規格的比賽獲得足夠多的積分,也是運動員能否拿到冬奧入場券的關鍵性因素。

2022年1月9日,谷愛淩在21/22自由式滑雪世界杯美國猛犸山站奪得坡面障礙技巧亞軍。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冬奧搶鮮看】冬奧運動員是怎麼煉成的?

2021年11月27日,荷蘭多德雷赫特,21/22短道速滑世界杯,武大靖在比賽中。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冬奧搶鮮看】冬奧運動員是怎麼煉成的?

2021年11月5日,2021花樣滑冰大獎賽意大利站,隋文靜和韓聰在比賽中。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