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0年代早期,武俠電影在香港很受歡迎。《笑青江湖》《新龍門客棧》等作品的誕生,将這場"武士熱潮"推向了巅峰。
在電影市場的影響下,國術作品也進入了電視螢幕,成為1990年代香港戲曲的"主旋律"。
1993年江大衛版《九陰真書》,1994年朱寅版《射殺英雄》,1995年古天樂版《神雕人》,1996年陸松賢版《笑敖江湖》,1997年黃志華版《天龍八》,1998年陳曉春版《鹿鼎書》。這些經典的武俠香港劇已經成為一代人的記憶。

1993年,李仁剛以《九音》掀起了TVB武俠香港話劇熱潮。在劇中成名後,李仁剛于1994年選擇進入電影界,還制作了另類武俠作品《94單臂刀愛》,又名《斬虎屠龍》。
作為李仁剛的電影處女作,《94單臂刀》上映後票房慘淡,口碑也兩極分化、喜憂參半。盡管票房遭遇挫折,但影片還是讓李仁剛在徐某中很受歡迎。
在《94獨臂刀戀》之後,李仁剛在徐克的支援下,也為李連傑創作了動作經典。今天就聊聊李仁剛的《94單臂刀之戀》,看看這部作品為什麼能吸引徐克,而李仁剛和李連傑合作哪一部經典。
<H3級"pgc-h-右箭">李仁剛的國術創新</h3>
1992年,《鹿鼎》、《笑淳江湖東不敗》、《新龍門客棧》等電影票房售罄,使1993年香港電影市場,迎來了武俠電影創作的大爆發。
而電影創作題材的激增,也讓不少武俠電影,1993年票房市場遭遇挫折,包括《一刀切的城市》、《倚龍記魔神》等作品。1993年後,香港武俠電影市場開始下滑。
1994年,面對河下的市場環境,進入電影行業的李仁剛決定創新武俠電影的形式,以刺激武俠電影市場的反彈。是以那一年,他拍了《94單臂刀》。
在這《94獨臂刀之戀》中,李仁剛獨具特色,讓武俠電影走出了古老的色彩,将故事的背景移到了民國時期。
影片講述了民國時期的故事,東北錯劍殿師傅,有三個徒弟:白輔國(姜大衛飾)、王靖國(徐少強飾)、吳安國(劉松仁飾)。二弟子王晶晶一心想繼承表弟的位子,而第三弟子吳安國則長期獻身于師父的女兒。
然而,師父卻把女兒和表妹的職位托付給了大弟子們。
當白輔國繼承表弟的職位時,王靖國信不信,向哥哥挑戰。決鬥後,王景國輸給了師父哥哥,走錯了劍殿。
王靖國戰敗後,遠至日本,棄劍出刀,他們的劍法與東海刀法相結合。刀法成派後,他召開了"一刀切會議",傳回東北打白州,意在雪花恥辱。
決鬥前,王和白建立了一個生死攸關的"輸家失命"。經過一番激烈的争鬥,王晶晶赢了,但他沒有打結師父哥哥,而是帶走了弟弟不到一歲的兒子。
王景國給孩子取名"王甯",并接受為義子。在一次刀子的會面中,王甯和王景國的女兒小蓮一起長大,可謂是一匹綠梅竹馬。
成年後,王景國告訴王甯,他的親生父親被錯誤的劍主白輔國殺死,讓他去東北報仇。王甯去了東北錯誤的劍殿,挑戰白州。白輔國知道王甯是他的兒子,是以在到處的決鬥中都要忍受,結果死在了王甯刀下。
白死後,王甯知道了真相。于是他還了一把刀,刺殺了正義的父親。結果不如人,幸好小連救了,全體撤退了。
小蓮希望王甯放棄仇恨,放開父親,和自己遠飛,但王甯對仇恨卻難以放手。
最終王甯又回到刀子會場,與王景國決鬥,也讓王景國的眼睛瞎了眼。想到小蓮情感的一面,以及多年的養育恩典,王甯并沒有束縛王京國的生命,而是自我折斷的手臂,報答了多年的養育恩典,然後早就不見了。
王甯想找到小蓮,一起遠在遠方飛翔,但小蓮卻不知道該去哪裡。最後,王甯打開小蓮給自己的唱片機,伴随着蔡琴的《情人的眼淚》,《94單臂刀戀愛》的故事也慢慢走到了盡頭。
<h3級"pgc-h-箭右">優缺點并存,卻赢得了旭科的青睐</h3>
李仁剛導演的這部《94單臂刀》,可以說是一部非常突出的優點,缺點也是突出的作品。
首先,缺點,電影最大的缺點,是劇情。
影片的故事情節很粗犷,三師弟吳安國的故事情節在片頭就被布置了很長一段時間,但在影片的中間,武安果卻迷茫死了。王甯、小蓮、阿傑的情感線,起初也進行了不少鋪路,但最終沒有。
聽片名,很多觀衆都會意識到,這把"94單刀",是在經典武俠電影《獨臂刀》中的熱度。然而,針對"獨臂刀"的主題,導演在演員最後強行斷臂橋段處理,也成為了影片的一個閃電點。
說了缺點,我們來談談《94獨臂刀》的優點。
民國國術的創新形式,優美的布景風格,書寫鏡頭語言,這些方面的出色表現,讓這款"94獨臂刀"赢得了衆多國術迷的一緻好評。
在這部《94獨臂刀》中,李仁剛導演聚焦于影片的藝術場景設計。王晶晶、白輔國的雪地決鬥,王甯在鞍山火車站用雪祭刀,這些充滿文字的場景,讓不少觀衆印象深刻。
出演電影《錯劍師兄三人組》的姜大衛、徐少強、劉松仁,都是邵氏武俠電影時代的職業武俠。
演員多年來在銀幕上表演培養了騎士氣質,配合了優美的電影布景,讓影片的"戰士寫感"豐富到極緻。
不僅藝術界非常出色,電影的鏡頭應用也非常到位。
1994年,王家偉的《重慶森林》,以"跟随攝影"、"針"兩大技術要素,俘獲了不少文藝青年的心。同樣在1994年的電影《94單臂刀》中采用了膠片鏡頭,完全沒有失去《重慶森林》。
《94 獨臂刀》
重慶森林
值得一提的是,1994年李仁剛憑借《獨臂刀》的IP熱度,拍攝了這部《94單臂刀之戀》。而今年的徐克,也計劃翻拍《獨臂刀》,打造經典電影《刀》。
《94獨臂刀》于1994年發行,曆時七天,售價76萬港元。1995年,徐珂的《刀》在25天内拿下了超過330萬港元。
同樣是武俠片的創新嘗試,也遭遇了票房上的挫折。同樣的經曆,相似的感受,讓徐克、李仁剛産生共鳴。
在《94獨手刀戀》之後,李仁剛被徐克招募,徐克加入徐克的"電影制片廠",幫助徐克将《黃飛鴻》系列的最後五部:八王、少林故事、無頭将領、辛亥革命、理想時代,制作成電視劇《黃飛鴻新傳記》。
後來,李仁剛在徐克的安排下,為李連傑的《黑衣人》當導演。
<h3級"pgc-h-right-arrow">與李連傑合作動作經典</h3>
在《94單臂刀愛》中,李仁剛出色的駕馭藝術設計能力受到徐克的喜愛。1996年,在徐克的支援下,李仁剛導演拍了第二部電影《黑衣人》。
在這部《黑人》中,李仁剛同時在優缺點中保持着自己的"94單臂刀"。
在優勢方面,李仁剛再次發揮了自己的美術設計、鏡頭應用的特殊功底。淺藍色濾鏡,昏暗的光線,為影片營造出強烈的"科幻末日感"。李連傑的打鬥表演,袁平的動作設計,也為影片增添了不少亮點。
缺點是故事處理得不夠詳細。在這部《黑衣人》中,因為徐克是參與編劇的工作,是以故事不再像《94單臂刀戀》,槽點很重。
但在這部《黑衣人》中,影片開始對李連傑、劉青雲一個黑暗的兩條故事線都鋪了很多路,随後劇情也開始了"雙男模式",但在影片的後半段,劉青雲的故事情節突然被削弱,最終成為了李連傑的獨白。
或許正是因為劇情的問題,粉絲們對這部《黑衣人》的評價,遠遠不如《中南海保镖》、《給爸爸的信》、《老鼠奇龍威》等作品。
繼《94獨臂刀》、《黑人》之後,李仁剛先後創作了《虎》、《三國看龍卸铠甲》、《易威王》等電影作品。
專注于美術設計,忽視故事情節,也成為李仁剛導演的電影風格。縱觀李仁剛的動作題材作品,似乎最出類拔萃的,是《94單臂刀戀》和《黑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