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早些時候,随着中美越南戰争愈演愈烈,美國打算加強對中國的制裁,以確定其主導地位。
據悉,美國國會通過了(21世紀戰略競争法),一項長達283頁的法案,主張與中國進行全面競争,首先是對中國發動金融戰争。我們知道,大國之間的博弈往往是世界級的。

當然,面對美國的霸權主義,我們早已習以為常,隻要盯着變化,就不需要太緊張。事實上,這并不是美國第一次主張對中國采取強硬态度,早在2015年,美國就通過一場圍繞美元霸權的金融戰争發起了這場戰争,以緩解國内經濟危機。
然而,經過幾十年的财富豐收計劃以失敗告終,這場被稱為兩國民族運動轉折點的金融戰争究竟是如何解決的呢?
追溯金融戰争,美國資本砍韭菜的慣用手段,在上個世紀已經司空見慣。早在中國經濟崛起之前,另一個亞洲國家就已經飛得一片黃昏,其國力甚至超過了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但該國最終避免了受到美國的制裁,美國在被美國金融收割後遭受了20年的直接衰退。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經濟迅速崛起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當時更加特殊的國際環境。
在冷戰的背景下,大多數國家忙于發展軍事實力和改革,沒有時間改善經濟,也就是說,此時日本直接抓住機遇發展,大力推動經濟産業,最終在70-80年代實作了經濟崛起,在經濟規模上甚至一度超過美國作為第一。
此時,美國國會和企業界人士都意識到了形勢的嚴重性,擔心它正在被日本超越,并打算利用匯率和金融手段來遏制該國的經濟發展。随後,在《廣場協定》中,美國對包括日元在内的其他貨币貶值了美元,日元的升值似乎完全可以控制,但在市場上卻恰恰相反。
不出所料,日元的升值失控,各國抛售美元。此時,日本還在忙于投機外彙賺錢,他們認為隻要賣出美元,買日元就能賺很多錢。
協定簽署兩年後,日元翻了一番,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日本政府頒布立法,鼓勵人們投資工業,希望減輕制造業企業的壓力,但當時沒有人想投資工業,大多數人都熱衷于投資股票和房地産, 由氣泡支撐。
不可否認,日本通過投機外彙、股票和房地産而大發雷霆,在日元升值後增加了日本人的購買欲望,人們開始關注海外資産,然後甚至有人說東京可以買通整個美國!
然而,長期以來,一個國家的經濟命脈仍然依賴于實體産業,股市和房地産市場堆積起來的泡沫經濟總有一天會面臨崩潰。然後,在1991年,日本最黑暗的20年開始了,房價開始暴跌,無數銀行破産。
顯然,日本之是以沒有這樣做,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被協定後日元升值帶來的虛假經濟蒙蔽了雙眼。2015年,美國計劃重新發動日本對華戰争,并通過對中國發動金融戰争來緩解經濟危機。
說到2015年中美兩國的經濟困境,我們不得不從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入手,當時美國伏擊了人民币,然後試圖用外彙拖垮我們的經濟,進而把我們帶入了日本失去增長20年後的塵埃中。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幾乎造成了世界不可估量的衰退,最終是一切邪惡資本家自身利益的結果。事實上,美國經濟最強勁的時期是在1990年代,當時另一個超級大國蘇聯解體,從此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
緊接着,以美元為核心的金本位貨币體系開始風靡全球,美國資訊、電子技術和計算機等高科技産業迅速發展,得益于這些資訊技術公司的快速發展,美國經濟再次領先世界。
其資本市場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些資本被注入其股票市場和房地産,美國資本市場從此蓬勃發展。然而,到2001年,美國的資訊技術産業開始出現衰退的迹象,美聯儲不得不擴大其貨币以發展經濟,為随後房地産泡沫的破裂奠定了基礎。
金融市場也很活躍,因為聯邦資金很便宜,人們在投資和消費上花錢。随後,在低利率政策的推動下,房地産市場發展也取得了快速進展。
不僅如此,由于各種政策,越來越多的資本湧入房地産市場,華爾街資本意識到這是一個開始向有信用風險和低收入的人大量借貸的機會,為了分散這些風險,他們打包貸款并将其出售給其他金融投資者。 這是全球金融危機的主要誘因。
除了這些投資者,華爾街資本還将目光投向了保險公司,并開發了CDS保險。華爾街資本有信心,在這些多重保險下,它不會面臨債務危機,然而,房地産泡沫即将破滅,債務危機無法僅靠加強保險來解決。
在接下來的兩年裡,幾乎每個專家都警告說,房地産泡沫遲早會破裂,但此時美國人仍然沉迷于眼前的繁榮,忽視了潛在的嚴重後果。
2006年後,美聯儲不得不繼續加息以抑制房價,到2007年,房價已經下降到人們出售房屋以償還貸款變得不切實際的程度,債務危機爆發。
随後,各類擔保人借款和金融體系也出現違約,美國房地産泡沫破滅影響了整個世界,全球股指紛紛暴跌,雖然美聯儲後來回購了大量美元債券,但由此導緻的全球經濟衰退無濟于事。
為了彌補金融危機造成的财政赤字,美國需要吸引外資流入,畢竟如果不及時彌補,美元的霸權将受到威脅。是以,美國想重新加入日本,并試圖利用外彙來粉碎中國經濟,進而在自己的繁榮中生存下來。
從那時起,随着金融危機的爆發,針對中國的出人意料的運動在2008年正式開始。事實上,在日本制造業陷入衰退和泡沫破滅之後,美國在2008年與日本處于完全相同的地位,當時美國的低利潤制造業根本無法生存,不得不被迫移居國外。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人正在投資股票和房地産,這反過來又導緻制造業衰退,甚至着名的汽車城底特律也陷入了低迷。在過去十年中,美國經濟增長了36%,而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增長了兩倍,納斯達克指數增長了五倍以上!
此時,美國迫在眉睫,迫切需要日本的替代品,以便經濟能夠再次複蘇。自金融危機開始以來,美國經濟幾乎持平,對華貿易逆差不斷擴大,而此時國會卻無法觀察。
當然,試圖提振外彙價格以抑制中國出口是美國通過允許人民币應對經濟繁榮來緩解經濟危機的常用政策之一。為了平衡貿易逆差,美國隻能強行人民币升值,通過美元貶值來提高其産品的競争力。
不僅如此,美國還試圖通過使中國經濟陷入金融噩夢來打擊中國經濟。美國認為,中國和日本一樣,将無法控制人民币升值,将房地産和股市變成經濟泡沫。
是以,在2014年之後,華爾街資本開始尋找中國,試圖用"美元浪潮"掏空中國。美元潮是指美聯儲利用美元升跌的金融手段,通過美元得失的過程,從其他國家攫取财富,畢竟自二戰以來,美國憑借世界最大超級大國的實力,使美元成為國際貨币。
也就是說,美國幾乎是一個印鈔大國,它可以無視經濟發展規律,隻要印鈔美元就可以換取其他國家的資本财富。美國總統喬·拜登(Joe Biden)的萬億美元刺激計劃也是由于美元的霸權。
每隔一段時間,美聯儲就會印制美元,在貶值的同時轉移到其他地方,并向有需要的開發中國家提供貸款,以促進其國家的發展,當他們這樣做時,美聯儲将急于停止并減少美元發行,以使美元升值。
結果,開發中國家的回報比他們當初要多,如果他們沒有得到那麼多錢,很多好的資産将被美國接管,多年來來之不易的發展将被美聯儲掏空。而在2015年,美國似乎太窮了,無法打開鍋,并計劃做空中國。
2014年第二季度,随着美國股指飙升,美國推動美元走強,導緻中國股價飙升,大量外國資本開始愚蠢地行動。
本來打算等到股市泡沫達到一定高度之後再做空,然後迅速退出,這些政策美國以前曾試過卻失敗了,但他們沒想到這次遭遇就是中國。
此時中國已經明白了美國的意圖,在看到美國股指飙升之後,中國意識到可能存在資本外逃和大量外彙損失,并迅速做出反應。
首先,中國将采取宏觀調控,采取行政措施打破股市,降低股市泡沫,不僅限制資金進入市場,而且提高這些公司的審批速度。
在很短的時間内,中國股指将從5000多點直接跌至3000點,這也直接扼殺了國外賣空股票的局面。在股票市場資本被鎖定的前提下,中國打算制定匯率,以防止資本外逃。
2015年,中國正式通過人民币匯率機制,讓市場決定匯率定價,讓人民币有序貶值,正是通過這兩種政策,中國徹底打破了美國的豐收夢。
此時,美國資本隻有兩種選擇,要麼堅持原計劃,堅持進行資本外逃,而這根本無法滿足美國,也造成自己的損失,或者誠實地将資本留在中國,這相當于為我國出資。
總的來說,要避免被美國收割的風險,我們還需要在促進人民币國際化的同時,促進人民币的國際化,加快發展鐵礦石、天然氣、石油等大宗商品市場,打造人民币的專屬通道,這也是美國自2015年金融戰争爆發以來一直在努力實作的目标。
此外,我國還應該警惕美國作為大國博弈的籌碼,從之前的台灣海峽、南海、黃岩島問題,到今天新疆的人權事件,我們應該小心,以免美國以此為先導,發動一場金融戰争,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也應該反其道而行之,避免美國以金融戰争訛詐我國形成戰略打壓。
但現在,中國的發展趨勢早已勢不可擋,在國家上司人的英明引導下,中國擁有無可比拟的經濟或制度優勢。盡管美國也在試圖通過技術等手段遏制中國的技術發展,用法律手段控制中國企業,發動金融戰争等方式阻止我們的進步。
但這些都是我們視為詭計的東西,到這個時候,美國已經獨自一人了。2016年,美元的回報率遠低于美國的預期,未能收獲财富直接導緻了随後的失敗。
而現在,随着疫情的肆虐,美國股市自開盤以來經曆了多次崩盤,美國正在慢慢吞下自己的苦果,然後我們可以看到,即使美國經濟在疫情爆發期間反彈,增速也不太可能超過中國。
目前,美國正面臨産業空心化、勞動力成本高企等問題,而世界霸權已久,美國靠印鈔票基本不可行。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對拜登刺激計劃的分析稱,這隻會讓中國産品更受歡迎,而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上升會讓中國更便宜。
是以,我們崛起隻是時間問題,美國對此無能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