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類命運共同體很好地概括了奧林匹克運動的使命

作者:光明網

【光明國際論壇對話】

人類命運共同體很好地概括了奧林匹克運動的使命

喬治·赫斯勒美國資深國際傳播戰略家,曾為許多奧運會申辦城市提供申辦策劃方案;研究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的權威專家,著有《理想主義者》《顧拜旦說》等專著

人類命運共同體很好地概括了奧林匹克運動的使命

肖連兵光明日報社國際交流合作與傳播中心秘書長

人類命運共同體很好地概括了奧林匹克運動的使命

2021年10月18日,北京冬奧會聖火火種在希臘赫拉神廟遺址前成功點燃。圖為扮演最高女祭司的演員喬治烏取得聖火。新華社發

人類命運共同體很好地概括了奧林匹克運動的使命

2021年12月15日,在法國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舉辦的以“迎北京冬奧會”為主題的青少年繪畫邀請賽上,來自法國的阿納斯塔西娅(左)和亞曆山大展示其參賽作品。新華社發

北京冬奧會将強化“疫情期間賽事可以安全進行”的理念

肖連兵:尊敬的赫斯勒先生,您長期從事奧林匹克運動的傳播。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已近兩年,它給奧林匹克運動帶來了哪些影響?

赫斯勒:在過去的125年裡,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使命和在各國舉辦的奧運會經受了衆多挑戰。每一個了解奧林匹克曆史的人都讀過一段類似這樣的表述:“國際奧林匹克運動經曆了兩次世界大戰、經濟大蕭條、政治抵制、恐怖主義、瀕臨破産,以及申辦城市賄賂、裁判作弊和運動隊、聯合會、教練和運動員系統性使用興奮劑與掩蓋事實等。”

衆所周知,奧運會在現代曆史上被取消過三次:一次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1916年;另兩次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1940年和1944年。二戰後奧運會從未被推遲,直到2020年東京奧運會最終因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推遲到了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給奧運會帶來了生死存亡的威脅,但奧林匹克運動和奧運會經受住了考驗。即便如此,未來想要更好地延續奧林匹克運動,人類還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疫情為批評者提供了友善的借口,以健康、安全和經濟成本為由反對奧運會,他們還經常利用奧運會帶來的媒體熱度引導外界關注主辦國的政治問題。許多批評者擔心,舉辦東京奧運會會引發超級傳播事件,導緻疫情在全球持續惡化,主張取消2020年東京奧運會。

東京奧組委和國際奧委會都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制定有效的疫情防控指南,以保證運動員和觀衆的健康和安全。東京奧運會不得不推遲一年。後來我們有了有效的疫苗和防疫指南。東京奧組委意識到可以在封閉環境内舉辦奧運會,進而保障所有參與者的健康和安全。東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向世人證明,國際賽事可以在不對人類造成嚴重威脅的情況下進行。

現在我們知道,東京奧組委和國際奧委會制定了一份科學的“行動手冊”。奧運會結束5個月後開展的一項研究表明,日本新冠肺炎的感染率在賽時實際上有所下降,運動員群體中的少數病例被有效控制在封閉區内。比賽通過直播繼續進行,吸引了全球超30億名觀衆觀看。

2022年北京冬奧會無疑将進一步強化“疫情期間賽事可以安全進行”的理念。在世界奧林匹克曆史上,2020年東京奧運會和2022年北京冬奧會将共同證明:奧林匹克運動可以戰勝每一個挑戰,子孫後代仍可通過奧運會去慶祝偉大的人類精神。

“每個申辦城市都為奧林匹克精神作出了積極貢獻”

肖連兵:作為資深國際傳播戰略家,您曾為奧運會申辦城市提供申辦策劃方案。請您介紹申辦的有關情況和申辦的意義所在。

赫斯勒:每個城市的申辦報告都包含兩個部分:“為什麼”以及“如何做”。“如何做”主要涉及技術方面,從複雜具體的細節層面闡述如何舉辦一場成功的奧運會。“為什麼”主要傳達一個城市對奧運會的情感願景,描述其文化的獨特性,介紹申辦城市設計的慶典活動,并展現城市希望通過奧林匹克運動實作更好發展的夢想。每個申辦城市都為奧林匹克精神在本國和世界的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因為申辦活動本身就是在全球幾十個國家講述奧運理念的偉大故事,各國競相參與申辦,也為奧林匹克運動貢獻了很多人才。

肖連兵:您不僅為美國,還為其他國家成功申奧作出了貢獻。請您講講為北京申辦奧運會的故事。

赫斯勒:我迎來了一生中非常難得的機會,那就是協助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并講述北京的故事。

鑒于當時一些國家對北京申奧的政治抵觸,我們的傳播政策圍繞“中國正在改變”這一不可否認的事實展開。我們将北京申奧闡述為中國渴望走向世界并參與國際社會。我們向世界傳遞了這樣的資訊:中國是世界經濟的引擎,中國已經通過貿易與世界緊密聯系在一起,但最終打動國際奧委會的是中國人民對奧運的強烈渴望以及把奧運帶到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的曆史意義。當時,72歲的何振梁是國際奧委會中來自中國的進階委員,受到全世界奧林匹克同仁的高度尊敬。2001年7月13日在莫斯科的國際奧委會全會上,他是最後一位發言的陳述嘉賓。他以令人難忘的價值主張開始了他的陳述:“我親愛的朋友和同僚們,無論你們今天做出哪一個決定,你們都會創造曆史,但隻有一個決定可以改變曆史。”這一簡單且深刻的開場,讓世人看到了在中國舉辦奧運會能帶來的開拓性意義。當天下午,國際奧委會投票決定将2008年奧運會的主辦權授予北京。

2008年,中國舉辦了一場精彩絕倫的體育文化慶典,我為能夠參與北京奧運會主題的策劃工作而感到榮幸。在賽場上,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曆史意義可以在兩位非凡的運動員身上展現:一位是不可抵擋的尤塞恩·博爾特,他赢得了100米和200米短跑的世界冠軍,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和2016年裡約奧運會上成功衛冕冠軍後,博爾特成為世界曆史上最偉大的短跑運動員;另一位是無人能敵的遊泳運動員邁克爾·菲爾普斯,他僅僅在北京奧運會上就斬獲8枚金牌,打破馬克·施皮茨36年前在奧運會上創下的紀錄;加上後續的奧運比賽,菲爾普斯一共收獲了28枚奧運金牌。試想,如果國際奧委會迎合了個别國家對北京申辦資格的政治反對,并在中國對手的嚴厲批評面前退縮,那麼博爾特、菲爾普斯和其他數千名不太知名的運動員在那個曆史性世界舞台上的獨特時刻可能被剝奪。

體育是達到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宏大目标的手段

肖連兵:同奧林匹克運動倡導的理念一樣,全人類共有的價值觀也是從時代發展中形成的。新冠肺炎疫情表明,人類有着共同的命運,肩負着共同的責任。您認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會在後疫情時代成為人類共同價值嗎?

赫斯勒:奧林匹克精神的核心,或者說奧林匹克運動的願景,是通過體育将全人類團結在友誼與和平之中。通過奧運會的儀式和象征意義,以及世界舞台上的友好競賽,奧林匹克運動時刻提醒着世界各國人民:我們共同擁有的東西遠比分裂我們的東西更強大。這正是奧林匹克運動存在的理由。從這個角度來看,奧林匹克運動承認人類生活在一個多樣化的命運共同體之中。

1980年薩馬蘭奇成為國際奧委會的第七任主席。薩馬蘭奇清楚地了解奧林匹克運動的使命:“我們所追求的理想,就是不分種族、宗教和政治信念,為了全人類的利益,讓世人和平地團結在一起。”我覺得這句話很了不起,因為它沒有用“體育”這個詞來定義奧林匹克運動的最終目标。是的,“體育”隻是手段而已,從顧拜旦對奧運會的初次構想來看,體育是達到更大目标的手段,而這一目标,正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所表述的,是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當我第一次參與奧林匹克工作時,我記得從《奧林匹克憲章》中讀過這樣一句話:“奧林匹克運動的宗旨是讓體育為人類發展服務,進而打造一個更美好、更和平、尊重人類尊嚴的世界。”我當時就覺得這句話令人鼓舞,現在讀來,這句話依然讓人倍感鼓舞。回到問題本身,我熱切希望奧林匹克運動能夠繼續發展壯大,成為國際社會和各國人民心目中的和平紐帶。如果能實作這一點,那奧林匹克運動将使人們更加深刻地意識到:人類生活在一個命運共同體當中;那些讓我們更加團結和強大的機構,之于這個世界是必不可少的。

肖連兵:請您進一步談談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了解。

赫斯勒:這一理念呼籲人類從多樣性中找到統一。這也是顧拜旦創立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時發出的呼籲,在多樣性中找到團結,并在賽場上相遇,這是所有國家不分文化、宗教、種族或政治差異建立互相尊重的重要一步。事實上,人類命運共同體很好地概括了奧林匹克運動的使命,即通過體育建設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在顧拜旦的奧林匹克生涯中,他努力使奧運會具有普遍性。在各地推廣體育運動的過程中,顧拜旦希望國際奧林匹克競賽的大門能夠向所有人敞開。顧拜旦相信,隻有當越來越多的國家舉辦奧運會時,奧林匹克運動的偉大使命才能實作。這是他1936年在接受法國記者安德烈·朗采訪時談到下一屆奧運會時所說的話,顧拜旦在采訪中回應了安德烈持有的“奧林匹克運動已死”的觀點,重申了奧林匹克運動的使命是在地球上每個國家發展體育運動。他希望國際奧委會能夠保持政治中立,以便使每個國家最終都能舉辦奧運會。

奧運會是表達人類團結這一神聖理想的絕佳平台

肖連兵:在撰寫《理想主義者:皮埃爾·德·顧拜旦男爵的故事》後,您的新書《顧拜旦說》于2021年由團結出版社出版了中文版。您寫這兩本書的動機是什麼?

赫斯勒:在我看來,皮埃爾·顧拜旦是曆史上未被遺忘的最偉大的英雄之一。正如我相信奧林匹克運動為世界的未來帶來巨大希望一樣,我相信顧拜旦的故事可以成為世界各地人們的靈感來源,因為他創造了奧林匹克運動及其哲學基礎和價值觀。事實上,了解奧林匹克運動的真正含義和最終潛力的最好方法之一,是了解顧拜旦的願景以及他對奧運會抱有的希望。當我了解他的故事後,我就按捺不住跟朋友分享的沖動,我把對顧拜旦的了解融入我參與的申奧工作中,也期待把這種了解帶給更多的人。這就是為什麼我寫了《理想主義者》和《顧拜旦說》這兩本書。

1989年,當我第一次被聘請參與亞特蘭大申奧時,我被派往瑞士洛桑學習奧林匹克曆史和申奧知識。我第一次發現,奧運會是一場全球運動的一部分,它旨在通過體育和全球競賽将人類團結在友誼與和平的共同紐帶中,以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這一發現讓我頗感震撼,後來我知道這個不可思議的國際運動是由皮埃爾·顧拜旦在早期的奮鬥中創立的,他竭盡全力使奧運會成為世界月曆永久的一部分。

我頗感震撼是因為,顧拜旦創造了一個讓全世界都知道且欽佩的運動。也許我早年的生活可以解釋為什麼我覺得顧拜旦的故事如此重要。我出生于1947年,當時二戰結束剛兩年,在我成長的年代,人們生活在對核戰争最終毀滅人類的恐懼之中。

我高中畢業後,越南戰争打響了,人生中第一次目睹軍事沖突的影響可以滲透到每個美國家庭。我反對那場戰争,逐漸成為一名反戰倡導者,參加遊行,抗議美國在東南亞的侵略政策。追求和平成為我一生的激情,我一直認為我們的世界需要理想主義者。

是以,當我接觸到顧拜旦并了解到他用體育促進和平的使命時,40歲的我仿佛找到了人生的新目标。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分享他的故事和哲學,是以我花了四年半時間寫完了《理想主義者》,随後寫了《顧拜旦說》,這兩本書可以說是我追求人生新目标的産物。

肖連兵:您對奧運會及其精神的解讀是什麼?

赫斯勒:在今天這樣一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奧運會以及奧林匹克運動是在全球層面表達人類團結這一神聖理想的絕佳平台。當各國的人們看到世界上最好的年輕運動員在和平的比賽中為祖國帶來榮譽時,他們受到的感染恰恰反映了奧林匹克精神。哪怕許多人可能不了解某項運動比賽展現的哲學價值,他們至少可以通過觀看奧運會了解到誰是某項運動的世界第一。

更快、更高、更強對我們的世界真的重要嗎?對于我們來說,知道誰100米跑得最快,誰跳得最高,誰能把最大的重量舉過頭頂,這重要嗎?如果觀衆是唯一的衡量标準,那答案無疑是肯定的,在全世界都是如此。就今天這樣一個充斥着壞消息和分裂的世界而言,對奧運會以及運動員表現的讨論至關重要。

但還有一個群體比觀看奧運會的全球觀衆更重要,他們不是報道賽事的體育記者或廣播員,不是花數十億美元的品牌贊助商,而是運動員自己,那些一代又一代超越自己的人,他們有勇氣和決心挑戰自己,向世界、向自己、向家人證明,他們是世界上最好的。正是他們的成就吸引了全球觀衆,并在奧運會期間喚起了太多人心中的奧林匹克精神。

體育的作用始終是搭建橋梁,而非建隔離牆

肖連兵:某些國家的輿論打着捍衛人權幌子把奧運會政治化,您對此如何看?

赫斯勒:奧運會不僅是世界上最偉大的體育賽事,而且是最偉大的媒體活動。現在,世界大約一半的人口,即超過30億人觀看奧運會。這意味着奧運會是一個極其誘人的政治平台。對于我們這些開展奧林匹克運動的人而言,正如顧拜旦所說,重要的是保持政治中立,支援任何一個主辦國的奧運會。現任國際奧委會主席也多次有力地闡述過這一原則。

2013年9月,托馬斯·巴赫當選國際奧委會主席兩個月後在聯合國發表講話,号召所有國家認識到體育在“建設一個更美好、更和平的世界”中可以發揮的作用。他指出:“在體育與政治的關系中,必須明确體育的作用始終是搭建橋梁,而不是建隔離牆。體育代表了能夠超越所有差異的對話和了解。”他說:“體育,尤其是奧林匹克運動,是了解全球文化、社會和生活方式多樣性的源泉。我們從不指責或排斥任何人。為此,我們反對任何形式的抵制。抵制是與體育精神相沖突的,剝奪了體育為和平、互相了解和團結而努力的手段。”

肖連兵:在2021年7月舉行的第138屆國際奧委會會議上,奧林匹克格言正式加入了“更團結”。國際奧委會為什麼要修改奧林匹克格言?

赫斯勒:新冠肺炎疫情使人類意識到了加強團結的重要性。擔任國際奧委會主席後,巴赫時常強調我們的世界需要更大的團結,奧林匹克大家庭成員間也需要實作更大的團結。國際奧委會幾年前發起了“在一起更強大”主題活動,“更團結”放在新的奧林匹克格言中,我并不感到驚訝,這是對當下全球合作應對疫情的恰當回應。

肖連兵:您如何诠釋北京冬奧會的主題口号“一起向未來”?

赫斯勒:考慮到疫情的背景,我認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主題口号很有意義,是富有親和力、感召力的口号,對于奧林匹克運動和世界長期願景也是十分重要的。這一主題口号本質上是呼籲人類團結,呼籲人們承認這樣一個事實,即人類是依靠共同的經曆而聯系在一起的。這一主題口号以我們共同的未來為重點,表達了這樣一個理念,即人們聚集在一起參加奧運會實際上是在加強我們之間的聯系,這種聯系跨越了我們在國家、政治、宗教和種族方面的所有界限。

同時,這也是一個樂觀的主題口号,非常契合奧林匹克運動團結全人類的使命和承諾。該主題口号強調“一起”,也是對奧林匹克新格言的直接回應,奧林匹克運動和中國在這方面的願景是一緻的。

北京冬奧會将讓運動員實作夢想

肖連兵:您對北京冬奧會有什麼期待?

赫斯勒:在抗擊疫情和履行對全球體育界和奧林匹克運動的承諾時,中國将提振全人類的信心。北京在冬季運動基礎設施領域做出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努力,将讓運動員實作夢想成為可能。

我興奮地期待在電視、電腦和手機上關注北京冬奧會。北京冬奧會場館看起來很漂亮,北京和群山之間的整個營運規劃很棒。作為一名奧林匹克運動愛好者,當然也作為一名美國人,我将密切關注米卡埃拉·希夫林能否在北京創造多項滑雪紀錄。希夫林隻有26歲,卻已經是曆史上最偉大的滑雪運動員之一,她計劃在北京參加5個不同項目:回轉、大回轉、超級大回轉、速降和北歐兩項,屆時全世界都會關注她。我相信,她的奪牌故事會流傳經年,而外交抵制早就被人們忘得一幹二淨。

在我看來,目前整個世界處在政治對抗的氣氛中,這也是我全力支援奧林匹克運動的原因之一。我們的世界是一個因民族、宗教、種族、意識形态、政治等差異而分裂的世界,但隻要我們進行對話,所有這些分裂都可以被包容。而戰争無疑是最糟糕的分裂,它意味着對話的終結。我相信每個國家的上司人都可以找到對話的共同點,避免沖突的悲劇,而奧林匹克運動能夠也應該成為這一共識的主要部分。

我希望并相信2022年北京冬奧會可以将世界各地的人們團結起來,為建設一個更美好、更和平的世界作出貢獻。

(團結出版社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社長梁光玉、《顧拜旦說》譯者梁亦敏協助策劃,光明日報社國際交流合作與傳播中心王培堯翻譯)

《光明日報》( 2022年01月26日12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