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程式員自我提高的幾點建議 很實誠

一、背景

中國程式員的成長是與其學習環境相關,據統計,現時做計算機軟體開發的人員65%是大專及大學學曆,15%是來自于其他的教育訓練機構。可見一個開發人員大緻的學習經曆和初步經驗來自于大學。

而在印度,南韓,以及歐美一些軟體外包相對發達的國家大部分是采用中專學員,他們從中學階段即接受最為嚴謹,最為科學的軟體工程教育訓練。一般,大學畢業生後也會從事編碼工作,但工作一至兩年後即往系統分析師,架構師發展。

二、程式員自我提高的幾點建議

下面的幾點建議還算比較實誠,關鍵看你的執行力。

1、提高文檔編寫能力

誤區:認為編好程式,完成任務,即是好的程式員,無須文檔;

缺乏文檔,對軟體開發是緻命的,一方面是軟體無追溯能力,無法找到軟體開發的起源,思想;另一方面,則是為後續軟體查錯,軟體更新帶來麻煩。作為早期的程式員,技術文檔占用的工作時間應該為30%,而進階程式員、系統架構師等則需更多的時間。一般的軟體文檔要求,本篇不多說,可以回顧入職前手頭上的軟體文檔要求和樣式。

2、養成好的編碼規範和編碼習慣

作為一些國外知名軟體公司,如微軟、IBM、甲骨文等,都會對程式員開發的程式進行代碼要求,代碼的變量名要規範,關鍵代碼段需要注釋,注釋格式統一,甚至嵌套中行縮進的長度和函數間的空行數字有明确的要求。

中國程式員,一般常會出現,全局變量濫用,注釋語言表達不到位,變量名采用拼音等,雖不影響開發,但卻影響了後續代碼交接和分享工資。

3、提高對軟體需求的了解

誤區:入門的程式員一般不會對項目的需求進行刨根問底的分析和詢問需求人員,拿到文檔,即開始進行開發;在B/S架構中,更經常出現前台需求與背景銜接的問題;

是以,在做需求的時候,我們應該做到,了解需求的詳細要求,力争到位;加強溝通,了解需求深層次内容,特别是功能點要達到什麼要求,怎麼使用系統才覺得舒服。對需求的把握不能從感性角度了解,必須多和工作夥伴進行碰撞,才算是真正把握需求——經驗。真正的需求把握得恰到好處,所需的是2-3年的時間。

4、複用性和子產品化思想

每個程式員在開發一個功能子產品或函數的時候,應該多思考,不要局限在完成目前任務的簡單思路上,思考一下,該設計的子產品能否脫離這個系統存在,是否能夠通過最簡單的修改方式在其他系統或應用環境直接引用。

通過這兩年中的實踐與觀察,發現我們團隊一些同僚在起步階段,經常經曆代碼重寫的事情,是很沒有必要的,一方面自己思想需重新确立,另一方面是浪費了提升代碼品質的時間去做重構的事情。

5、鍛煉自己的測試能力

6、問題是最好的學習機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