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牧是趙國的常勝将軍,為趙國立下汗馬功勞卻總是被忽略!

李牧的生平是什麼樣的?下面曆史新知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内容。>戰國四大名将趙國就占了兩位,但在長平之戰上,趙孝成王對廉頗失去了耐心和信任,竟然用毫無實戰經驗的趙括換下廉頗,導緻趙國最後慘敗秦國,基本也注定了趙國最後的結局。當時李牧正在領兵對抗匈奴,如果趙孝成王不想繼續使用廉頗,為什麼不調回李牧呢?實際上史書并沒有詳細記載李牧早年的情況,長平之戰爆發時李牧可能年齡還很小,并沒有完全得到趙王的信任。如果李牧當時已經成名,趙王沒理由會棄用他。> >李牧是戰國時期有名的常勝将軍,他為趙國征戰一生,立下了汗馬功勞,與白起、王翦、廉頗并稱“戰國四大名将”。可以說,在戰國末期,李牧是趙國賴以支撐危局的唯一良将,素有“李牧死,趙國亡”之稱。但是,令人歎惋的是,他沒有死在沙場上,反倒死在了自己人手中。>對于一名大将來說,沒有比這更悲哀的了。>許多人都知道李牧勇猛過人,可是,很少有人知道,李牧的右臂有着缺陷。他的右臂,天生就伸不直,甚至在跪下時也無法着地。但是,在封建社會,臣子向君王行禮時,雙臂是要着地以示敬重的。無奈之下,李牧隻好做了假肢,以此來表示對趙王遷的尊敬。>不料,趙國憎恨李牧的人卻硬要将這個假肢說成是圖謀不軌的兇器。趙國君主向來就喜歡猜忌大将,趙王遷是這樣,趙王遷的父親趙王偃也是這樣,趙王遷的爺爺趙王丹更是這樣。當年,正是趙偃猜忌廉頗,這才使趙國自斷臂膀,失去了一員經驗豐富的老将。>真的是有其父必有其子,趙遷成為趙國的國君之後,絲毫沒有吸取教訓,類似的悲劇再次上演。而這次悲劇的主角,就是忠心耿耿的李牧。李牧當年在雁門關抵禦敵軍時,甯可脫掉身上的将服也堅決不聽從趙王丹的胡亂指揮。可是,當趙王丹的孫子趙王遷說要殺他時,他卻老老實實的照辦了。>他拿起寶劍毅然吞下,然後,撞向身邊的柱子。一代名将,就這樣悲壯地隕落了。李牧的死訊傳來,趙國群眾無不扼腕歎息,邯鄲的守将更是面如死灰,已經預料到了即将到來的破城之災。與此同時,秦将王翦、楊端和卻是大喜過望。> >之前,王翦率領秦軍攻打趙國,結果,被李牧擋在了井陉關之外,連攻一年也無法前進一步;楊端和早就圖謀占據邯鄲,但無論如何也無法突破李牧設立的防線。聽聞李牧已死,兩人紛紛摩拳擦掌,準備對趙國發動全面的攻擊。失去了李牧的趙國軍隊,在秦軍面前就是一隻隻待宰的羔羊。>王翦和楊端和率領着秦國将士殺氣騰騰地沖向趙國,一路勢如破竹,如入無人之境。趙國防線素以堅固著稱,但是,這次僅三個月便被全部擊破。最終,趙國被滅,自毀長城的趙王遷也被活捉。不過,趙遷雖然愚蠢,但還是有着廉恥之心。被俘後,不像劉禅那樣沒心沒肺,而是整日裡悲痛欲絕,悔恨當初。>國破家亡之後,他才意識到了李牧的重要性。想到自己的錯誤之處,趙遷不禁痛哭流涕道:“如果李牧還在的話,秦國的人怎能吃到我趙國的糧食?趙國失去了良将,這才走向了衰亡。我自作自受,又怎麼敢怨恨秦王!”可惜的是,趙遷明白的太晚了。沒過多久,這位可恨的昏君便因哀傷過度而死去了。>到唐朝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禮儀使顔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大将軍武安君李牧”。同時代被列入廟享名單的隻有:孫膑、田單、廉頗、趙奢、王翦而已。及至宋代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将設廟,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李牧。>良将身亡趙亦亡,百年遺恨一馮唐。>當時不受讒臣間,呂政何由返故鄉。> >李牧可以阻擋敵軍,卻擋不住奸臣郭開的句句诋毀。他能保住趙國,卻保不住自己。那麼,戎馬一生的李牧為何會落得如此結局呢?>這還要從趙遷的爺爺趙丹說起,當時,李牧在雁門關外痛擊匈奴,以軍功晉升為邊關大将,趙王丹也對他極為信任。但是,勇猛的李牧卻絲毫不懂朝廷中的人情世故,在朝中根本沒有什麼支援者。而且,當君王趙丹令他攻打匈奴時,他竟然我行我素,堅持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對趙王丹的指令置若罔聞。>自古以來,君王對手下的大将都是既用且防。一方面,君王必須依靠大将來鞏固自身的統治;可另一方面,君王也要時時刻刻提防着遠離朝廷的大将,以免他們擁兵自重,漸成禍患。李牧這樣的做法,恰恰犯了趙王丹的大忌。趙王丹雖然表面上仍對他一如既往地親切,但是,心中已經是火冒三丈。>趙王丹派去代替李牧的将領實在是與李牧相差甚遠,他們根本無法抵擋匈奴的攻勢。無奈之下,趙王丹隻好自降身份,親自請李牧出山。君王向将軍示好,這已經是相當難得的了。按說,李牧應該見好就收,老老實實地跪下接旨,然後,奔赴前線。>不料,恃才放曠的李牧不僅不感激趙王丹的重用,反而以生病為由,堅持不出。不出這也就罷了,更令人瞠目結舌的是,李牧竟然還直接向君王說道:“大王如果一定要用我,那就讓我繼續按之前的去做。這樣的話,我才敢聽從你的指令。”連個台階也不知道給君王留一個,這李牧真的是狂到家了。> >雖然,李牧出山之後大破匈奴,殺敵數十萬,但是,在趙王丹心中,還是不敢輕易放松對他的警惕。于是,趙王丹大賞群臣,可每次都刻意将李牧忽略。王侯公爵之類的封賞,李牧更是與之絕緣。隻有到趙國出現燃眉之急的時候,趙王丹才能念起李牧。>長平之戰,趙國一敗塗地,燕國乘勝追擊,占據了趙國一個又一個的城池。情急之下,趙王丹隻好讓李牧出戰。李牧還是那麼厲害,幾仗下來便将燕軍打的四散奔逃,還擊殺了燕将卿秦。事後趙王丹論功行賞,封廉頗為信平君,但是,對于立下大功的李牧卻絲毫不提。>趙王丹駕崩之後,他的兒子趙偃即位。新王上任,李牧還是以前那套,隻顧在前線防守,一點也不管君王是否猜疑自己。在趙偃執政期間,李牧接連攻下了趙國的兩座城池,但職位仍然沒有任何的提升。李牧職位原地踏步的狀況,直到趙王遷上台後才有所改觀。>趙王遷即位之後對李牧予以重用,而李牧也不負所望,以趙國的老弱殘兵大敗秦軍的十萬精兵。趙王遷見李牧如此勇猛,不由地感慨道:“李牧就是我的白起啊!”若細論起來,李牧比白起厲害的多。因為,白起統領的都是秦國的精銳,而李牧的兵士盡是些長平之戰的幸存者,其中,很大一部分都身負重傷。>可惜的是,李牧隻精軍事,不懂政治。朝中郭開的幾句讒言,便令趙王遷對他動了殺心。趙王遷稱他為白起,但是,白起被秦王賜死,李牧也死在了趙王的手中。以上内容由(本網)整理釋出,部分内容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将盡快删除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