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院長的新年問候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是我們的傳統民俗,這一習俗寄托着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新春走基層,蘭州日報社蘭美美工作室特别策劃《家·年》系列作品,第一期,我們跟随亞太東方星座的樓院長寇薇的腳步,走進她服務轄區的困難家庭,掃塵、送祝福、紅紅火火迎新年。
“小寇來家裡打掃,真是幫了我的大忙。”安大爺因為小兒麻痹行動很不友善,老婆也沒有工作,家庭比較困難。幾年來,寇薇一直對他們照顧有加。
寇薇告訴記者:“在傳統的年俗裡,掃房子的寓意是除舊迎新,通過幫助有困難的居民,以及為給轄區居民服務,讓傳統民俗和現代生活結合得更好。”而自己參與其中,不僅是掃了現實中的房子,也掃了“心靈的房子”。不管大家還是小家,二十四這天掃了房子,也意味着“迎春”來,年來了。
虎年春節
平凡人的“不平凡”
千年前的除夕夜,唐代詩人戴叔倫在遠離家鄉獨自逆旅的夜晚寫下“一年将盡夜,萬裡未歸人”。千年之後,當我們都沉浸在春節團圓的喜悅時,總會有些平凡人在崗位上堅守,成為“未歸人”。
今年春節,對每一個中國人而言依然有着特殊的意義。既凝結着赓續相傳的年味兒基因,承載着鄉愁溫暖的情感記憶,同時也要以精準防控守護春節平安。
在我們生活的城市裡,有很多我們很少留意的角落,那裡始終有一群平凡人在努力打拼。無論是就地過年的奉獻、文明過節的擔當、還是默默無聞的堅守、溫暖切實的保障。在我們身邊,是他,是她,是他們讓春節期間民生有保障,民俗文化有傳承,讓返鄉過年的人安心,讓就地過年的人暖心。
“地球不爆炸,我們不放假!宇宙不重新開機,我們不休息!”這是央視主持人的一句戲言,卻也真實描繪了很多平凡人“不平凡”的一面。新春吉祥年,正是這些平凡人把無數個“我”組成“我們”,把無數個“小家”串聯成“大家”。那些至真至深的奉獻情懷,全部沉澱在他們的“舍”和“守”裡。
蘭州日報社蘭美美工作室特别策劃《家·年》系列作品,聚焦六位不平凡的“平凡人”,他們有社群樓院長、年畫傳承人、托幼老師、軌道站長、外賣小哥、供電服務生産指揮員。他們僅僅隻是這群人中很小的一部分,卻能讓我們從他們工作生活的細微中,被感動、被溫暖!每一位平安在家,團圓過年的人,都可以向他們表示感謝,不僅僅是出于禮節,更應是我們在歡愉之後對他們發自内心的情感表達。因為是他們讓我們的年更加祥和,讓我們的年有滋有味。

《家·年》系列作品将在《蘭州日報》、ZAKER蘭州以及抖音、快手、視訊号等平台的官方賬号陸續釋出,敬請關注。
蘭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沛珂 馬芳乾 文/圖/視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