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國際電視台法語國際頻道主持人奧利弗·格朗熱正和北方昆曲劇院張媛媛、吳思交流。夏瑾/攝
“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賞心樂事誰家院?”……在長安大戲院從背景通往舞台的過道上,記者被陣陣清麗婉轉的唱腔吸引。穿過背景,繞過兩道落地帷幕,眼前頓時一亮:兩位身穿戲服的女演員正在舞台中央排演,莺啼燕啭,婀娜多姿,舉手投足之間盡顯甜美嬌羞。在一旁觀看的法國人奧利弗·格朗熱連連高呼:“太美了!這是我看過的最美的藝術表演!”
正在排演的戲曲選段出自昆曲代表曲目《牡丹亭·遊園》,兩位演員是北方昆曲劇院(以下簡稱“北昆”)的張媛媛和吳思,她們将在“和平·友誼·愛”冬奧主題音樂會上表演這一唱段。這場音樂會由中國外文局國際傳播發展中心制作,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大型節目導演辛少英執導,将在春節期間通過法國國家電視台TV5Monde和國内外新媒體平台播出。來自中國國際電視台法語國際頻道的主持人奧利弗·格朗熱是這次音樂會的主持人之一。
“這是一項‘非常神聖’的任務。”張媛媛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說,看到昆曲能與北京冬奧會融合在一起,讓她十分興奮。她希望昆曲這種傳統藝術今後能有機會融入更多的活動,自己也能夠作為昆曲的一分子加入其中。
北方昆曲劇院副院長曹穎向記者介紹,昆曲是大陸第一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名冊)的項目,它有600多年的曆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藝術瑰寶,包含了文學、曆史、舞蹈、音樂、服裝、化妝等很多門類,是一個“集大成者”。是以,用昆曲作為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代表進行國際文化交流,是最有分量的。
曹穎說,《牡丹亭》是昆曲的最高成就,在冬奧主題音樂會表演這個曲目是最合适的,“它的藝術價值完全可以作為傳統文化藝術的典範”。“這屆冬奧會在北京舉辦,下屆奧運會将在巴黎舉行,兩個奧運會城市有這種線上文化交流活動非常好,北昆非常榮幸參與這次活動。”曹穎說。
曹穎告訴記者,除此之外,北昆還将于2月1-2日在梅蘭芳大劇院舉辦“向未來·迎新春”昆曲演唱會。張媛媛不僅要在這次演唱會上表演傳統曲目,還要表演北昆特别為冬奧會所做的“昆歌”《鵲踏枝·雪橇》。
張媛媛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昆歌”就是用傳統昆曲曲牌《鵲踏枝》填上《雪橇》的歌詞而成,演唱時,要把像鳥一樣飛行的感覺融合到昆曲的韻律之中,唱出輕快的感覺,自己正在仔細琢磨和推敲其中的小腔調。
借冬奧會的“東風”,向世人展現昆曲的魅力,對北昆而言是一次推廣昆曲藝術的“非常好的時機”。同時,為了讓昆曲文化“走出去”,北昆多次在大型國際文化交流活動中“大顯身手”。2012年,攜《紅樓夢》和《續琵琶》兩台大戲亮相倫敦奧運會“北京文化周”;2014年,赴法國演出《牡丹亭》,以紀念中法建交50周年;2018年,在俄羅斯索契冬季國際藝術節表演昆劇《玉簪記》;2019年,在白俄羅斯舉辦昆曲《牡丹亭》巡演等。
向年輕人推廣昆曲藝術,拉近現代人與傳統文化之間的距離,也是北昆努力的目标。曹穎向記者介紹,為了讓年輕人了解昆曲,喜愛昆曲,北昆開展了一系列“進校園”活動。例如,在中央财經大學舉辦“民族藝術進校園”昆曲專場演出,在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進行昆曲經典折子戲專場表演并與師生座談等。在院慶50周年之時,北昆還舉辦系列演出月活動,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音樂學院、北京化工大學、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央美術學院、首都師範大學、對外經貿大學等為大學生演出,舉辦昆曲講座,傳播昆曲藝術。最值得一提的是,從2002年起,北昆就在北大舉辦“進校園”專場演出,到現在已有整整20年。“在北大開展的針對大學生的昆曲藝術普及活動,起到了很好的示範作用和推廣效果。”曹穎說。
曹穎告訴記者,為了更好地向青少年傳播昆曲藝術,北昆還參加了北京市“高參小”項目 ,在國小課堂開設昆曲課。北京市4個區5所國小的5657個孩子在北昆專業教師的指導下學習了昆曲。“這不光是5000多個孩子,而是5000多個家庭。”曹穎說,“這些孩子會帶動所有的家庭成員都了解、學習昆曲。”
傳統的文化藝術離不開好的宣傳平台。曹穎認為,《中國青年報》在青年群體心中很有威望和分量,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是以,北昆加入《中國青年報》“溫暖一平方”,對于昆曲文化藝術的推廣大有裨益。他希望,能夠借助“溫暖一平方”的平台,讓昆曲在青年心中激起更美的浪花。
“我們喜歡昆曲,因為它美好而雅緻,充滿了藝術的想象。生活需要藝術,沒有藝術,生活就沒有了美,也就沒有了樂趣。”曹穎說。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夏瑾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