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道,在追尋地外生命的過程之中,科學家們近期又新發現了多達60顆距離太陽系不遠,圍繞其他恒星運作的行星。
這種圍繞其他恒星運作的行星被稱作“系外行星”。在此次發現的這些系外行星中,其中有一顆編号為Gliese 411b的行星被歸入“超級地球”類别,表明其可能擁有固态的岩石表面,并且其圍繞運作的恒星是距離太陽系第四近的恒星。

▲科學家們近日新發現了60顆系外行星,其中包括可能擁有固體表面的岩石星球。
▲徑向速度法原理:随着周圍行星的引力拖拽作用,恒星會出現輕微的晃動,進而導緻其星光出現藍移或紅移變化
科學家們表示,之前的,再加上此次的研究結果表明,在所有距離太陽比較近的恒星周圍都存在行星,并且其中有一些或許擁有與地球相近的環境條件。
這項發現是一個由英國赫特福德大學領銜的國際天文學家小組作出的。研究組在工作中,仔細審查了過去20年間由美國凱克-I望遠鏡在多達6.1萬次觀測過程中拍攝的大量圖像,涵蓋1600顆恒星目标。除去所有此次發現的60顆新的系外行星之外,研究組還發現了另外的54顆疑似目标,需要做後續的進一步核實。是以,該研究組此次發現的已獲證明或疑似的系外行星目标一共有114顆。
如此多的觀測都是屬于“利克-卡内基系外行星搜尋項目”旗下的一部分工作。該計劃于1996年由加州大學天文學家史蒂夫·沃格特(Steve Vogt)和傑夫·馬西(Geoffrey Marcy),以及華盛頓卡内基科學研究所的保羅·巴特勒(Paul Butler)聯合倡導發起的。
相關論文的第一作者,英國赫特福德大學的米克·托米(Mikko Tuomi)博士指出:“想象一下吧,當你注視着夜空中那些距離最近的恒星時,我們現在知道它們的周圍都有行星存在,這種想法真是棒極了!不要說多,僅僅在5年之前,天文學家們都不會相信這樣的話。這項新發現也将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行星系統的形成過程并為未來開展對這些天體目标的直接觀測提供有趣的候選觀測目标。”
▲夏威夷莫納克亞山頂的凱克望遠鏡,這是世界上口徑最大的地基望遠鏡之一
巴特勒博士表示:“這份論文和釋出的相關資料是我作為一位天文學家迄今做出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它代表了我畢生的工作精髓。”據了解,相關文章已經送出給《天體實體學雜志》,并将于近期正式發表。研究組希望他們的研究未來将促成一系列的後續跟進研究。
相關星表資料的釋出是作為系外行星探測領域拓寬大衆了解管道的相關努力的一部分。研究組成員,美國卡内基學院地磁學系的喬納森·特斯科(Johanna Teske)表示:“我像這篇論文設立了一個先例,表明了在系外行星發現和後續觀測工作之間該如何開展緊密的互相協作。”
另一位研究組成員,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詹妮弗·布特(Jennifer Burt)表示:“美國宇航局的TESS探測器發射在即,預計該項目将找到超過1000顆在較近距離上,圍繞較為明亮的恒星運作的系外行星目标。如此一來,不久之後系外行星研究領域的科學家們就将有一大批新的目标需要去觀察研究了。推進這一領域的進展,并加深我們對于系外行星物質成分的了解的最佳途徑便是不斷開發更高性能的徑向速度測量裝置并以合适的方式進行部署。”
在夏威夷的莫納克亞山頂,天文學家們使用世界口徑最大的兩台凱克望遠鏡進行大量觀測。這兩台高性能望遠鏡還使用了先進的自适應光學系統,以消除大氣湍動影響,提升成像品質。每台凱克望遠鏡都有超過300噸重,但其操控精度卻能夠達到納米級别。凱克望遠鏡的主鏡口徑10米,每一塊都由36塊六面體鏡面拼接整合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