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嬰兒一天拉幾次大便正常?答案在這裡!以下幾種異常大便要警惕!

嬰兒一天拉幾次大便正常?以下幾種異常大便要警惕!

1、剛出生的寶寶一天大便幾次算正常?

剛出生的寶寶大便次數較多,一天大概2~5次,有的4~8次,大便呈墨綠色。這是因為寶寶還在媽媽肚子裡時,吞咽了羊水、胎脂、胎毛、脫落的上皮細胞等物質,是以便便是墨綠色的,我們把這叫做胎便。

胎便比較粘稠、發亮,但一般無臭味,且通常在2~4天排完。之後,寶寶便便的顔色會因為喂養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嬰兒一天拉幾次大便正常?答案在這裡!以下幾種異常大便要警惕!

2、母乳寶寶一天大便幾次算正常?

母乳喂養的孩子,糞便多為均勻的軟糊便,偶有細小乳凝塊,呈金黃色,但沒有明顯的臭味,而是略帶酸味。

一天排便2~5次,有時候一天可達7~8次,這時家長不要過于緊張,隻要寶寶精神狀态良好,體重增長正常,則屬于生理性腹瀉。随着寶寶的長大,大便次數會逐漸減少,2~3個月時會減少到每天1~2次。

3、奶粉寶寶一天大便幾次算正常?

奶粉喂養的寶寶大便通常會更成形一些,且含乳凝塊較多。大便呈土黃或金黃色,有時會黃中帶綠,多是因為配方奶中的鐵含量較高,寶寶對鐵吸收不完全時,大便就會帶綠色。

與母乳喂養的寶寶相比,吃奶粉的寶寶排便次數較少,每天約1~3次,略帶酸臭味,但沒有明顯的臭味。

嬰兒一天拉幾次大便正常?答案在這裡!以下幾種異常大便要警惕!

4、混合喂養的寶寶一天大便幾次算正常?

既喝母乳又喝奶粉的寶寶,便便和奶粉喂養的寶寶相差無幾,呈淺黃色或者略微深一些都是正常的,但便便可能沒有純奶粉喂養的寶寶成形,每天排便次數會因為添加奶粉和母乳的比例而不一樣,但至少每天要排1~3次大便。

遇到下面情況,應該及時帶寶寶就醫:

1、寶寶出生後24小時還沒有排出胎便。

2、排出的便便呈灰白色,咖啡色,柏油色,或帶有鮮血。

3、經常4~5天排便一次或排便次數突然增多。

4、便便為水與糞便分開的蛋花湯狀,酸腥氣加重,含有大量不消化奶,甚至出現較多粘凍或血絲,還拌有寶寶哭吵,嘔吐,發熱,精神疲倦,腹脹等等。

以下幾種異常大便要警惕

1、新生兒灰白便

寶寶從出生拉的就是灰白色或陶土色大便,一直沒有黃色,但小便呈黃色,要警惕膽道阻塞的可能,這種灰白色大便,在醫學上稱陶土色大便。

此外,進食奶粉過多或糖份過少,産生的脂肪酸與食物中的礦物質鈣和鎂相結合,形成脂肪皂,糞便也可呈現灰白色,質硬,并伴有臭味。

建議:盡快就醫,排除先天性膽道梗阻的可能。延誤診斷和治療會導緻永久性肝髒損傷。

2、綠色稀便

糞便量少,次數多,呈綠色黏液狀。這種情況往往是因為喂養不足引起的。當然,有些吃配方奶的寶寶,便便會呈暗綠色,其原因是一般配方奶中都加入了一定量的鐵質,這些鐵質經過消化道,并與空氣接觸之後,就呈現為暗綠色。

建議:這種大便也稱“饑餓性大便”,說白了就是你的寶寶沒吃飽,這時隻要給足營養,大便就可以轉為正常。

嬰兒一天拉幾次大便正常?答案在這裡!以下幾種異常大便要警惕!

3、蛋花湯樣(并帶有奶瓣)

常見于奶粉喂養的寶寶,每天大便5~10次,含有較多未消化的奶塊,一般無黏液。

建議:奶瓣是寶寶對蛋白質不消化了,沒消化的蛋白質和食物中的礦物質結合形成了奶瓣。母乳喂養的寶寶,媽媽應少吃高蛋白的食物,飲食不要過于油膩,不要補鈣過量;

如果是混合喂養或奶粉喂養的寶寶,需适當調整飲食結構。将奶粉沖兌的稀些,還可适當喂些水給寶寶。同時,也可适當減少每次的喂奶量而增加喂奶次數。若2-3天後大便仍不正常,就需要就醫診治了。

4、泡沫狀便

大便稀,大便中有大量泡沫,帶有明顯酸味。這是偏食澱粉或糖類食物過多的原因,使腸腔中食物增加發酵,産生泡沫,不是毛病。

建議:适當調整飲食結構就能恢複正常。未添加輔食前的嬰兒出現黃色泡沫便,表明奶中糖量多了,應适當減少糖量,增加奶量。

5、大便發臭

大便聞起來像臭雞蛋一樣。這是提示寶寶蛋白質攝入過量,或蛋白質消化不良。沒什麼毛病。

建議:應注意配奶濃度是否過高,進食是否過量,可适當稀釋奶液或限制奶量1-2天。如果已經給孩子添加蛋黃、魚肉等輔食,可以考慮暫時停止添加此類輔食,等寶寶大便恢複正常後再逐漸添加。

6、豆腐渣便

大便稀,呈黃綠色且帶有黏液,有時呈豆腐渣樣。

建議:就醫診治,這可能是黴菌性腸炎,患有黴菌性腸炎的寶寶同時還會患有鵝口瘡。

7、油性大便(大便顔色發亮)

糞便呈淡黃色、液狀、量多,像油一樣發亮,在尿布上或便盆中如油珠一樣可以滑動。這表示食物中脂肪過多,在腸腔内會産生過多的脂肪酸刺激腸粘膜,使腸子的蠕動增加,産生淡黃色液狀和量較多的大便,常見于奶粉喂養的寶寶。

建議:暫時改喂低脂奶,但是要注意一點,低脂奶不能作為正常飲食長期吃。

嬰兒一天拉幾次大便正常?答案在這裡!以下幾種異常大便要警惕!

8、水便分離

糞便中水分增多,呈湯樣,水與糞便分離,而且排便的次數和量有所增多。這是病态的表現,多見于腸炎、秋季腹瀉等疾病。

建議:立即帶孩子到醫院就診,并應注意寶寶用具的消毒。如若丢失大量的水分和電解質會引起孩子脫水或電解質紊亂。

9、便秘(顆粒狀大便)

大便幹燥呈顆粒狀,排便費力,或長時間不排便。

要強調一點是,不要以幾天拉一次或者一天拉幾次來斷定孩子是否便秘,一個最重要便秘特點就是寶寶大便是否硬結,像羊屎一樣。有些寶寶哪怕每天都排便,但排便費力,大便幹燥,那也是便秘。

建議:便秘要視情況處理:對于母乳喂養的便秘寶寶,寶媽要改變飲食,不要吃油膩辛辣上火的食物,可适當喂寶寶些水。

10、血便

血便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通常大便呈紅色或黑褐色,或者夾帶有血絲、血塊、血黏膜等。

建議:首先應該看看是否給寶寶服用過鐵劑或大量含鐵的食物,如動物肝、血所引起的假性便血。

如果大便呈赤豆湯樣,顔色為暗紅色并伴有惡臭,可能為出血性壞死性腸炎;

如果大便呈果醬色可能為腸套疊,如果是鮮紅色血便,大多表明血液來源于直腸或肛門。

看了這篇文章,家長們是否有收獲呢?好啦,今天的内容就到此為止,科學育兒從現在做起,更多嬰幼兒育兒幹貨盡在公衆号:嬰幼兒育兒知識。您還想要了解哪些育兒知識呢?歡迎在公衆号背景留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