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數字,先入為主的暗示

任何片名中帶有數字的電影都會引起巨大的反響,數字,不僅記錄了人類社會的進步,也規範了人類社會的發展,它可能隻是記錄的标志,也許是某種暗示,一個符号,數字具有無限的魅力,當然,數字也會産生極大的恐慌, 也許正是因為這些原因,那些以數字為片名的人,才會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功。這似乎超出了電影所能解釋的範圍,那麼這些數字對觀衆有什麼暗示呢?

作家托托·卡萊爾(Toto Carlisle)說,數字證明了這一切。當世界被量化并被數字所調節時,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這句名言是正确的。但Cha Grosvenor也表示,數字不會愚弄人,但騙子會玩數字遊戲。那麼,在我們生活的世界中,數字究竟代表了什麼,管理世界的标準,還是欺詐者用來規範世界的工具?無論如何,數字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不能留下數字,這是一個不争的事實,也包括在電影中,這個娛樂行業經常會用數字來規範我們的思維,數字,一個先入為主的暗示。

在很多電影片名中,數字首先是一個确定的數字,當我們觀看這些電影時,我們傾向于根據片名中的數字來尋找電影中的人或物。比如《沙灘十三太寶》,這是國術大師張雪晚年的代表作,13太寶代表了上海舊社會的13個正惡人物,觀衆随着劇情的發展會逐漸尋找這十三個人的蹤迹。雖然大家的出場時間極其有限,但不可否認的是,導演通過這十三個人以男性視角拍攝的電影讓人血脈贲張,讓人似乎很上瘾。在這部電影中,導演顯然借鑒了中國古典小說如《水獺》等一百零八部将那種數字總結的一組寫作風格,讓觀衆印象極為深刻。

《海灘十三太寶》中的十三個角色一個接一個,雖然各有特色,但互相聯系卻非常缺乏,《十一羅漢》和《八美圖》完全不同,劇中的人物幾乎同時上演,彼此的關系極其密切,他們的合作和彼此的關系成為故事中的一大視角, 與《七武士》的導演相似,七武士雖然性格不同,但他們所表現出的責任感令人欽佩。這樣的電影,因為觀衆發現它們的機會,是因為他們的角色幾乎是同時出現的,是以他們的數字概念并不那麼強,換句話說,七武士和八武士的主題可以一樣,但為什麼我們必須選擇"七"數字呢?恐怕這與文化的内涵無關。

無論是在東方還是西方,對數字的迷戀都可以反映在一些作品中。在東方,幾乎每一個單數都有其固有的文化底蘊,貫穿于任何作品中,都被賦予了這些數量極其多樣的事物,是以不難了解"三人五意""小五意"等書名,而這種傳統的數字力量也影響着現代電影作品,是以與其說是某些書名中的數字是一個确定的數字, 比這些數字還具有文化内涵。對于西方來說,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數字是"13"。

西方對數字"13"的禁忌在全世界都很明顯,可能是因為基督教中耶稣被釘十字架或古希臘的傳說,正是因為這個問題,電影片名中帶有數字"13"的電影将與"驚悚片"等詞語密不可分。比如最有名的西部劇集《13号星期五》,影片顯然從片名上給了觀衆一個暗示,而正是這個暗示一直是觀衆在看電影時的心情,是一個既恐懼又期待的心理過程,是以這個系列取得了空前的成功。類似的電影,如《血濺13》和《十三步》,甚至希區柯克的《三十九步》,都與《13》有着心理上的聯系。諸如666,魔鬼的出生日等數字很多。

事實上,有些人物在東西方都會受到極大的關注,比如"五"。在西方對"五"的恐懼主要展現在時間上,比如上面提到的"星期五13",在西方這樣的一天也被稱為"黑色星期五",是以西方電影片名中的"五"數字一般都伴随着"周"。在東方,尤其是中國,"五"是至高無上的崇拜感,如《五虎必》、《五魁》等電影。随着東西方交流在現代社會中的日益增多和深化,這種對數字概念的了解将走向全球,是以我們作為東方人看到的《星期五13》自然會知道這是一部恐怖片,是以數字的暗示已經達到了全球性的境地。在這方面,少數日本電影試圖直接應用西方數字概念,如電影《鄰居13》等電影。

雖然上面标題中提到的人物大多都有很深的文化内涵,但最後是一些确定的數字,至少在電影過程中你會發現,這些人物的起源,或者指的是人與事的數量,或者指的是特定的時間, 數字等等。但在有些電影中,這些數字是完全錯誤的,從電影的放映中無法了解數字的來源,比如法國電影《400次罷工》,其中沒有任何與400數字相關的主題,是以使用這個數字是莫名其妙的。但是,如果了解法國民間傳說的人都知道,所謂的"400次罷工"意味着一個孩子受到懲罰,然後擊中400次,這是一種懲罰措施。是以,這部電影中的400這個數字絕對沒有确切的含義,隻是從一句話中學習。

在很多情況下,數字出現在标題中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其中大多數沒有某種文化内涵,而是定量的積累。諸如"數百"和"數千"之類的标題僅代表數量的累積。比如《千家死屋》、《女100斬首》等等。當然,有些電影标題包含一個确定的數字,但是當觀衆觀看電影時,這個确定的數字變成了一個虛數,也許你隻能看到所有的虛數聚內建一個實數。比如《50個初戀》等等,片名中的具體數字其實都是假的,到影片沒有得到任何展現,或者隻是拍了幾張照片,剩下的就是一兩次具體劇情呈現在觀衆面前。

綜上所述,當片名中的一部電影包含一定數字時,這些數字要麼是一定數字,要麼是具有一定文化内涵,要麼具有某種民間底蘊,或者隻是數字中的一個簡單暗示,但無論哪種情況,這個數字對電影觀衆都非常有吸引力,也許人類對數字天生敏感, 是以這類電影用數量不可預測的時機抓住了一定的機會。但不可否認,所謂暗示是,電影用數字本身在人們的心中去影響,但實際上有一類電影因為電影的成功而引起了數字對人類心靈的影響,比如英國電影《28天震撼》。

數字28在西方國家遠非13神秘,但當電影《震撼28天》上映時,卻有了一種新的恐怖暗示,影片處處強調時間的概念是驚心的,是以人們不自覺地把28個數字放進了自己内心的禁忌範圍。在電影《第8天》中,觀影者不能不去想另一個每周七天存在的思維世界。同樣引起關注的是電影《21克》,人類的死亡,那缺失21克到底意味着什麼?心靈可以被實際的重量所承載嗎?數字在這裡不再具有量化的概念,取而代之的是形而上學思維。

當數字暗示着觀衆電影的内容,當電影把數字強加給觀衆,當數字超越電影,成為形而上學的問題時,我們發現,我們眼中的世界,包括我們自己,要麼被規範,要麼正在被規範,或者試圖調節,很難說這些事情是好是壞, 但無論如何,在電影片名中使用數字反映了世界最真實的一面,是以,觀衆在數字的引導下,觀看各種電影,感受已經存在或将要擁有的各種規範,并享受思維方式,并陷入導演的影射中。正如Cha Grosvenor所說,數字不會愚弄人,但騙子會玩數字遊戲,是以我們和導演玩數字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