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虎年郵票:該威猛,還是該賣萌?

虎年郵票:該威猛,還是該賣萌?

虎年即将到來,街頭巷尾陸續出現了很多“虎頭虎腦”的畫和玩偶。近日正式發行的《壬寅年》特種郵票(以下簡稱“虎票”),是2022年熱銷的第一件“虎”元素商品,各地均有集郵愛好者排隊搶購。與此同時,這套虎票中工筆寫實的老虎形象,卻被一些網友認為有點瘦、有點憂傷,不夠威武。我們需要什麼樣的老虎形象?

作者 | 桃子醬

編輯 | 程遲

“這個老虎不老虎”

此次虎票是中國生肖郵票第四輪中的第七套,畫稿創作者是擅長畫虎的畫家馮大中。相關文案指出,這套虎票中虎的形象從“實”出發,“得虎之天性,細緻诠釋了虎的美感”。

第一枚描繪的是氣宇軒昂的上山虎形象,矗立遠眺、志存高遠;第二枚描繪了面容溫婉的虎媽媽帶着兩隻小虎的溫馨場景,寓意兒孫興旺、家庭美滿。

虎年郵票:該威猛,還是該賣萌?

《壬寅年》特種郵票第一枚

雄虎“氣宇軒昂”、雌虎“面容溫婉”,這樣的設定并無不妥。但對于“氣宇軒昂”“虎虎生威”的了解,人們心目中已有既定印象,稍有不符,就會引發不習慣乃至不适。

針對虎票的吐槽,集中在欠缺虎威、不夠威猛上——雄虎滿面愁容,雌虎雙眼迷離、面露哀色,兩隻小虎也毫無靈氣。概而言之,這是一臉emo的老虎、一頭問号的老虎。

馮大中是國畫家,以畫工筆虎最為出名,有“虎王”之稱。有評論認為,他畫的虎,将虎含蓄化,“不以劍拔弩張的線條和縱肆潑放的墨色取勝,而以盡精刻微的筆法與月色朦胧般的諧和性表現見長”。

一個習慣于大畫幅創作和精細的描摹的畫家,要在郵票這麼小的尺寸裡完成創作,并傳達虎的神韻,确實很不容易。針對“這個老虎不老虎”的評論,馮大中回應稱,自己畫虎突破了其動物屬性,做了“拟人化處理”,也就是借虎喻人。

虎年郵票:該威猛,還是該賣萌?

《君臨山野》,馮大中

馮大中這一回應,引發了新一波解讀。知乎使用者“小草青青”将之了解為“畫的是目前大多數男人的處境”,在知乎網上獲得13600多人點贊。在微網誌上,有網友表示:“别急着吐槽,再看看,越看越像自己……”

有資深郵迷認為,虎票在圈内反響不錯,正式發行後,閱聽人面大幅擴充,即“出圈”了,對其解讀也就衆說紛纭。一旦有人說它“憂傷”,帶着這個先入為主的印象去細看,越看越覺得“憂傷”,屬于“三人成虎”。

真老虎就是不會笑的

“确實愁眉苦臉的,跟大家認知中的老虎形象不一樣。”一名現居南京的畫家在受訪時如此評價馮大中的此次創作。

這名南京畫家認為,要表現虎威,總得有一定的體積感和力量感,郵票的尺幅會影響發揮;另外,馮大中擅長工筆虎,而郵票采用的是雕版印刷,創作時不可能畫得太細,是以勢必會損失一些東西。

參考馮大中接受新華網采訪時談及的創作過程,能看出他的确為了适應郵票設計進行了調整:

“第一枚郵票我最初設計的虎高仰着頭,但在郵票上便會虎頭過小,後來就調低了擡頭的角度。第二枚郵票的兩隻虎仔一開始距離比較近,在郵票上會顯得結構失衡,兩邊留白較多,也相應地拉遠了距離。我還改變了往日‘盡精刻微’的筆法,而是去盡量簡化虎的毛發細節,并用線條加強虎的輪廓,讓虎的形象看起來更為清晰、立體。”

知乎使用者“三曹世紀”認為,馮大中的雄虎很可能“畫翻車了”,沒能準确表達自己的想法,理由和上述南京畫家的看法相似:藝術家還不太适應郵票的尺寸。

虎年郵票:該威猛,還是該賣萌?

《壬寅年》特種郵票第二枚

“三曹世紀”找到了馮大中的前作及徐悲鴻畫的獅子做例證:馮大中此前畫的老虎,表情看着也挺愁,但“體積感在那,力量感拉滿,就是‘君臨山野’。而這種愁恰恰增加了作品的藝術性,充滿了孤獨堅定的感覺”;徐悲鴻畫的獅子,“瘦歸瘦,愁歸愁,王者之姿還是王者之姿”。而虎票中的雄虎,精氣神兒洩了,活像停電爬了16層發現沒帶鑰匙的你自己的慫樣。

根據“三曹世紀”的介紹,要表現“上山虎”的力量感,老虎的身形需扭曲,經典造型有背影回頭殺、正面甩頭殺等,這些在馮大中的前作都有所展現。而馮大中此次創作,可稱為“一條直線正臉爬坡照”,這個造型“不常畫,不好畫,翻車機率暴增”。

虎年郵票:該威猛,還是該賣萌?

知乎使用者“三曹世紀”關于《壬寅年》特種郵票的評價

一名設計人員證明,這套虎票經過了反複修改:“原本設計的老虎頭部昂揚、體态健碩、嘴微張,霸氣張揚;經過多輪專家評審,反複修改、論證、再修改。第一枚郵票最終呈現的‘上山虎’凸顯内斂氣質,而不是霸氣外露。”

微網誌使用者“xiaohui1953”則認為,馮大中的這一作品,表現的不是大家習慣的上山虎的倨傲、下山虎的兇猛,而是“很平和,非常寫實,堪稱完美”。工筆和寫實油畫一樣,強調的是形象逼真,而老虎是不會笑的,隻有或兇惡或平靜的表情。會咧嘴笑的老虎,隻能是寫意、漫畫或卡通的藝術誇張。

虎年,其實是貓年

虎票并不是第一套引發熱議的生肖郵票。2012年,《壬辰年》特種郵票(即“龍票”)被指“霸氣外露”,不适宜用作寓意吉祥的生肖郵票的圖案。當時,其設計者陳紹華回應道:作為中國神獸的代表,龍票中的龍不宜過于溫柔可愛,“一個剛猛而有力、威嚴而自信的龍形不失為一個恰當的選擇”。

《易經》中說“雲從龍,風從虎”,和龍一樣,虎也是意象性很強的傳統文化符号。也是以,龍票和虎票在生肖郵票中一向備受關注。人們對它們的期待已經不僅僅是“審美的”“藝術的”,而是附加了其他價值期待,甚至讓它們成為公衆情緒的風向标。10年前的龍票如此,如今的虎票也如此。

虎年郵票:該威猛,還是該賣萌?

《壬辰年》特種郵票

《北京青年報》的一篇報道認為,虎票沒有展現虎作為“山林之王”的野性,“可能是作者對現實中老虎境況的真實反映”。理由是:人們很難看到野生虎,通過對圈養虎的觀察畫出的老虎,或多或少失去了野生虎的威風凜凜。這套虎票的意義就在于,傳遞了進一步保護老虎的資訊。

這一解讀,确實有點“溢出”了。不過,該報道也提醒我們,我們不但很難看到野生虎,其實就連圈養虎也很難見到,是以,我們認知中的老虎,大多是網際網路世界中或以影像形式、或以漫畫形式、或以表情包形式存在的虛拟虎。它們最好是萌萌哒的橘貓plus版,圓潤、可愛,有拟人化的表達,就像網友推崇的@不二馬大叔筆下的胖虎一樣。

有這樣一個說法:自然界的老虎越少,想象中的老虎就越人性化。“虎嘯西風烈”的意象畢竟太前現代、太武俠了,在日漸萌化的網絡世界裡,虎的形态被誇張成頭大、眼大、嘴大且帶笑、身小、腿短的大貓。也确實有人把虎年稱為“貓年”,就像作家殳俏所說,“虎年就是貓年啊,一定會湧現很多可可愛愛的小玩意”。

傻樂也是樂

既然已經說到虎年就是貓年了,那麼,虎票的不受待見,至少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沒有長在當代年輕人的審美點上。

國畫,尤其是工筆畫,就顯得很不年輕人、很不當代,有人甚至把國畫稱為“老年人的藝術”——或者應該這麼說,當代人已經不具備讀懂國畫的能力和心境。

事實上,自1980年中國郵政發行《庚申年》,即第一輪生肖郵票的“猴票”開始,42年來生肖郵票的設計,多求神似而不是形似,所描繪的動物形象帶有一定的誇張或抽象手法。人們習慣這種濃烈的設計風格之後,猛一看到虎票這種工筆寫實風格,就會覺得不适應。

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馮遠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生肖(郵票)宜追求生動、有趣、可愛,畫出靈性,寫實畫虎一難出其趣,二難以讨巧,三缺少美的聯想。”

人們對虎票抱有各種期待的另一個原因可能與當下的情緒相關:受困于疫情兩年了,人們希望2022年能帶來虎虎生氣。是以,他們需要生龍活虎的形象來提振信心。

哪怕像2010年虎票《庚寅年》那樣,直接呈現一隻雙手叉腰的卡通3D老虎也很好,雖然看着有點傻,但那種傻裡畢竟透着樂。

· END ·

作者丨桃子醬

編輯丨程遲

校對 | 黃思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