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漢代的皮鞋、唐代的加金織物跨年聚首丨春節薦展

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

提到大陸古代傳統服飾,你會想到什麼?是素雅古拙的前秦長袍,大氣古典的漢朝深衣,還是華美精緻的唐裝錦繡?是花枝繁盛的步搖,鑲嵌金銀的扁方,還是寬大似冠的巾帼?

1月25日,“雲想衣裳——絲綢之路服飾文化特展”在成都博物館開展,展覽策展人魏敏為大家講解了展覽的緣起和文物背後的故事,漢代敦煌的皮鞋、前秦撞色的绯碧裙、穿着豹紋皮褲的唐代彩俑,一件件文物可以看到古人審美的變化和制造技術的精湛。

漢代的皮鞋、唐代的加金織物跨年聚首丨春節薦展

觀衆在成博看展

成都博物館以絲路服飾為主題,聯合中國絲綢博物館、甘肅省博物館、内蒙古博物院、雲南省博物館、福建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館、山東博物館、甯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甯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博物館、甘肅簡牍博物館、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荊州博物館、洛陽博物館、漢景帝陽陵博物院、西安博物院、慶城縣博物館、高台縣博物館、嘉峪關長城博物館、鹽池縣博物館、吐魯番博物館等來自全國11個省、3個自治區、1個直轄市的20餘家文博機構的186件/組珍貴文物,通過絲織品、服飾、陶俑、畫像磚等,帶領觀衆走進一個瑰麗盛大的衣冠世界,感受來自古時服飾藝術的勃勃生機。

漢代的皮鞋、唐代的加金織物跨年聚首丨春節薦展

鳳鳥花卉紋錦袍(複制品)戰國 荊州博物館 攝影:張羽騰

186件/組珍品

再現千年“衣冠王國”

“雲想衣裳——絲綢之路服飾文化特展”通過對絲綢之路沿線服飾文化發展、變遷的解讀,探讨中國傳統服飾在民族融合中的不斷發展,彰顯中華民族作為“衣冠王國”的藝術成就。

來自荊州市馬山戰國墓的 衣、鳳鳥花卉紋錦袍将先秦時期中國絲織業的發展故事娓娓道來;内蒙古地區出土的龍形金項飾、鑲寶石金冠飾,甯夏鹽池出土的金方奇等實證了外來文化與中原服飾文化的交流與融合;甘肅高台縣出土的采桑絲帛畫像磚,真實描摹了魏晉時期西域當地紡織生産工藝,展現了中原紡織技術在絲路沿線的傳播。

本次展覽集中了成都地區特色曆史文化資源和絲路沿線文博機關的186件/組珍貴文物,既有省級大館的經典館藏,亦整合了多家之前較少進入大衆視線的地方中小型博物館的精品文物。對于這種合作模式,策展人表示,這不僅滿足了成博作為策展方,集合更多文物、集中力量呈現好展覽的需求,也促了地方博物館的館藏資源交流,讓其館藏精美文物得到充分展現;同時還可滿足觀衆看新展、看好展的觀展需求,可以領略不同地區精美文物的風采。

漢代的皮鞋、唐代的加金織物跨年聚首丨春節薦展

龍形金項飾 晉代 内蒙古博物院 攝影:楊勇

文物之最

重返絲路衣冠盛世

展覽以“一帶一路”“民族融合”“技術與文化交流”等為主題思想,通過“絲路初開與漢錦西傳”、“民族服飾的融合發展”、“織造技術與樣式革新”等主題,表現絲綢之路上的多源頭服飾文化融合發展的曆史軌迹,勾勒出一幅中華民族服飾文化延綿不斷、欣欣向榮的絢麗畫卷。

嫘祖始蠶、蠶叢教民養蠶、蠶神馬頭娘……早在幾千年前,中國古代先民就已經将野生桑蠶馴化為家蠶,随之發明了缫絲、絲織技術,建立起原始絲織業。

到公元前二世紀,漢武帝派遣張骞出使西域,開辟了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漢代服飾制度随之建立。從冠服到發飾,從絲錦到紋紗,具有漢文化特色的服飾體系逐漸形成,于泱泱漢風中開啟了一段美的曆程。

當我們穿着舒适的皮鞋出席重要的社交活動,你是否可以想象,漢代已經開始制作、穿用皮鞋?來自甘肅簡牍博物館的敦煌懸泉皮鞋,出土于甘肅省敦煌市懸泉置遺址,是大陸考古出土的最早的皮鞋。從縫制的方法上看,當時的技術已經很接近現代普通手工制作皮鞋的工藝了。

漢代的皮鞋、唐代的加金織物跨年聚首丨春節薦展

狩獵圖金“方奇” 十六國時期-隋代 鹽池縣博物館 攝影:張羽騰

南北朝時期,以成都為起點的北方絲綢之路河南道十分興盛。來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服飾文化在絲綢之路上争奇鬥豔,構成了多元文化融合的主旋律。這一時期,吐谷渾、龜茲、大秦等西域古國,鮮卑、羌、氐等少數民族交錯雜居,各民族間的服飾特點交融貫通,形成了恣意灑脫、不事雕琢的獨特服飾風尚。

展覽展出的一件狩獵圖金“方奇”,其紋飾具有明顯的域外風格。狩獵武士帶有遊牧民族的特征,有翼獅子是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藝術因素,外框龍紋又是中國傳統紋飾的代表,是以這件“方奇”成了絲綢之路上文化融合、文化交流的曆史“見證者”。

大唐盛世,展開了中國古代最為燦爛奪目的篇章,唐代服飾承秦漢、魏晉之風,收絲路沿線諸國之美,深刻影響着東亞地區的服飾發展面貌,成就了中華民族“衣冠王國”的美譽,在中國曆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漢代的皮鞋、唐代的加金織物跨年聚首丨春節薦展

敦煌懸泉皮鞋

來自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龜甲紋織金錦帶,是一件國家一級文物,也是目前中國國内發現的最早的加金織物。圖案由内部為六瓣小花的龜甲狀六邊形整齊排列組成,圖案為片金打成金箔,再裁成片金線織入織物中。

從妝容到服飾,從飾配到穿搭,唐朝服飾文化特色在服飾上展現得淋漓盡緻,透過它們,似乎看到了那個流光溢彩、百美盡呈的華章盛世。

回首絲路,從手搖紡車到束綜提花機的技術革新,從斜紋緯錦到加金織物的不斷嘗試,從融合南北文化的褲褶裲裆,到唐代“女着男裝”獨特風尚的開放相容……中華服飾一直在演進變革,相容并包,發展出更多元的精神核心。

漢代的皮鞋、唐代的加金織物跨年聚首丨春節薦展

沉浸式看展體驗

沉浸式觀展

“走”進敦煌故事畫

受本次西安疫情的影響,部分來自陝西的展品不得不暫緩上展。為此,展覽特地推出沉浸式曆史影像,帶給大家與衆不同的觀展體驗,成為諸多觀衆拍照的最美打卡地。

展廳中央有多台投影儀映射畫幅交相疊合,映照于前方曲面壁之上,影像再現敦煌精美故事畫、彩塑人物服飾形象,新疆樓蘭遺址出土的獸頭紋錦以及來自尼雅遺址的各色紋繡……浮光掠影間如同隻身走進曆史,親身感受泱泱華夏服飾文化的變遷與流變。

漢代的皮鞋、唐代的加金織物跨年聚首丨春節薦展

彩繪黑人俑 唐 慶城縣博物館

本次展覽由四川省文物局、中共成都市委宣傳部、成都市文廣旅局(成都市文物局)共同指導,得到了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北京服裝學院的鼎力支援。展覽對市民免費開放,在勾勒出中華民族服飾絢麗畫卷的同時,為觀衆開拓一個“衣冠王國”的新時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