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離婚不讓女人回娘家過年:習俗不假,不愛你更真

離婚不讓女人回娘家過年:習俗不假,不愛你更真

又到了快過年了的時候,幾家歡喜幾家愁,有的人帶着丈夫孩子開開心心回家,有的人則獨自在外地,有的選擇去旅遊。

特别是對很多離婚的女人來說,過年去哪裡是個問題,自己的家沒有了,而娘家也回不去。

因為很多地方認為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如果離婚了再回娘家是件很丢人的事情。

等于女兒需要幫助的時候娘家就不存在,而原因僅僅是對娘家不好,但是很多人在女兒沒有落魄時,卻沒有說給娘家錢對娘家不好,沒有說女兒貼補弟弟對娘家不好。

都說這是習俗,但這些思想是怎麼傷女兒心怎麼來的,怎看女兒不開心。

習俗是不假,但習俗也是人定的。

離婚不讓女人回娘家過年:習俗不假,不愛你更真

女人結婚前掙的錢給父母,為了娘家的親人,父母從來都是說攢錢給兒子蓋房或者娶媳婦用,卻很少說過攢錢給女兒結婚用。

兒子離婚了還有住的地方,女兒離婚了連住的地方都沒有。

女人心疼父母,心疼家裡人,卻沒人心疼自己,離婚了被别人看不起也罷,現在離婚了沒錢父母也看不起。

有這種想法的父母,本質上還是自私自利,所有的一切不是為了愛孩子,而是為了自己的面子,不顧女兒的幸福。

如果女兒嫁出去,嫁的人好,她們在家有面子,風光,如果女兒離婚還要回來,對她們來說就是遭殃,不吉利。

是以她們隻是不愛你,然後借習俗來當擋箭牌。

離婚不讓女人回娘家過年:習俗不假,不愛你更真

愛孩子的父母,愛大于習俗,大于規定。

這是風俗,但如果父母讓離婚的女兒回家,旁人又能說什麼,無非是幾句閑言閑語,說了沒人理也就過去了。

難道離婚的女兒不回家,她們知道離婚了就不會說嗎?愛說閑話的人怎麼都有話說。

隻要父母硬氣,旁人也說不了幾句,真正愛女兒的父母不管女兒怎麼樣,随時都可以回來,任何時候都是自己的孩子。

任何的風俗也沒自己的孩子重要,況且離婚和結婚對于現在的人來說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難道離婚的人能給娘家觸黴頭,不是不好的婚姻讓女兒不開心,讓娘家郁悶嗎?愛孩子的父母甚至會讓孩子離開不好的婚姻,覺得孩子離開才會幸福。

離婚不讓女人回娘家過年:習俗不假,不愛你更真

娘家應該是女性遇困難時最大的靠山。

就像《小敏家》有一幕特别讓人難忘,一屋子三個女人,母親和兩個女兒都是單身。在她們之間并沒有抱怨牢騷,也沒有可憐兮兮愁眉苦臉。

她們母女三人在柔和的燈光下,依偎在一起,吃着酒釀圓子,聊着天,她們雖然離婚了,但是幸福的。

有母親,還有家人,有的說女人一旦離婚了,娘家也是回不去的。

劉小敏和劉小婕是幸福的,也是幸運的,因為她們的媽媽善良,包容,最重要的是,了解她們。

在她們傷痛的時候有的是安慰,愛和懷抱。

任何時候娘家都是女兒的家,家裡的門永遠朝她開的,誰也不能讓自己的女兒受委屈,隻要是她的選擇都無條件支援。

有人說兄弟多的回去不好說,如果是兄弟和父母住一起,那吃住還是父母的,隻要父母愛你,其實她們也不會多說什麼,多少兄弟很姐妹很好的,盼着回去過年。

如果不住在一起,那大家都是回家,更不需要說什麼。

唯一就是看父母夠不夠愛你。

離婚不讓女人回娘家過年:習俗不假,不愛你更真

另外如果女兒能幹有錢,也許沒有一個娘家人會說有規矩,旁人也不敢說三道四。

是以遇到不讓你回去的娘家,不妨想開點,不會去你可以少去面對那些不需要的親戚,也不需要每個人都去送禮,對方還不領情。

更不需要在難得的假日裡舟車勞頓,還被人嫌棄,可以節省好多開支,省好多事。

在外面過年也挺好的,一個人有一個人的精彩,學會自己内心強大,學習生存能力,親人,能處則處,不能處,就當他們在你生命裡沒出現過。

親人隻有互幫互助才是親人,否則她們的寒心隻會讓你更難過,遇到不好的親人,不要指望她們會幫你,護你周全,隻要有這種想法,你就注定心苦。

很多事情對女人已經夠苛刻,既然如此開心地活着就是最好的。

END

愛會看見,解讀情感困惑,關注婚姻問題,願傾聽你的悲與樂,一路相伴

繼續閱讀